课程论钟启泉 钟启泉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
目录一、为何要打破定势?二、历史教学中为何要打破思维定势?三、教师如何打破自身的思维定势?四、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二)从思维定势利弊论说起(思维定势是否只弊不利?)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定势错觉”现象,他们认为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或影响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从成因来看,思维定势应该是“思维主体受已有经验、知识、观念、习惯和需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和心理准备;从类型来看,思维定势可笼统地分为“习惯定向”和“功能固着”两种。
总体来说,思维定势的形成既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它通过心理活动反映到大脑中,人的思维活动过程的倾向性是与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样,由预先的定势来决定的。
所以,作为主体思维活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准备状态,思维定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规范性和持久性特征。思维定势的影响范围很广,它既表现在主体的认识活动中,也表现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但是,它对主体的影响不是单一的阻碍方向,起积极和消极的双向作用。
一方面,思维活动从既定起点、角度影响思维主体,有效地防止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过程中被意外干扰,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使主体在遇到新的对象和新问题时,能够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
教师有效引导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思维定势中的同化、正迁移作用。如“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另一方面,思维定势的建立是经过长期积淀的过程,一旦形成,会有稳定性或固定化,它会影响主体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仅仅去关注思维对象的某些方面,忽视思维对象的其它方面,因此,思维定势使主体在思维中具有一定习惯性和依赖性,它们又会直接妨碍主体视野的拓展,降低主体思维的敏捷度和完整性。
具体体现在当遇到新的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主体墨守成规,阻碍主体作出新决策。例如:习惯性思维定势、书本型思维定势、权威型思维定势、从众型思维定势、直线型思维定势等等。
习惯性思维定势:车厢黑灯后的吻和耳光。书本型思维定势:赵括的长平之战。从众型思维定势:人云亦云权威型思维定势:基督教神学观、地心说在文字的历史中,无论是记载还是撰述都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选择性,不同的人对同一历史有不同的解读。
英国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有人讥讽:“历史不过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这些关于“历史”的定义都说出了历史的一个共性:历史是历史学家(或历史编订者)选择性的记录,历史结论是历史学家对史实的主观解读。也就是说,后人接触到的文字历史往往带有记录者主观性的思维,它们被阅读者接受,也会左右阅读者对历史的中一些人和事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形成历史思维定势。
三、教师如何打破自身的思维定势?新课程历史观需要中学教师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用不同的史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不同的角度,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眼光审视历史及历史资料,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运用科学史观解读历史现象,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第一类:破除“唯教材”下权威型定势课标:“课程性质”所要求的“基础性”原则,决定了课标中“课程内容”的简明扼要,以“了解……认识……理解……”的框架式表达,不限定内容的选择,不规定具体的“知识点”。
……教材内容的灵活性?……教材内容的代表性?教材:“11月6日晚,起义开始,列宁来到起义司令部,亲自领导起义。到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
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人教版岳麓版据考证,起义前彼得格勒中支持苏维埃的部队占压倒多数,只有涅瓦河上的保罗要塞拥护临时政府。
起义原计划进攻要塞,事前经托洛斯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的三寸不烂之舌,要塞驻军也倒向革命。当时赤卫队轻而易举地占领了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攻打冬宫时,大门是冬宫防卫长官新自打开的。
在冬宫,与起义发生冲突的士官生一直倾向民主,他们只是不满布尔什维克的“暴力倾向”。起义后,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中说:“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后来调查,当晚伤亡6人,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说:“当时只死了一个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也说:“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起义时,整个城市是平静的。”这段历史在《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中再现了这些历史场景,此书是由俄国苏联史研究的大部分专家完成的,主编陆南泉是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社科事业特殊贡献证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