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蠓叮咬的症状图片集信息 教你应该如何预防

2018-10-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蠓属双翅目,蠓科.口器为刺吸式,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可能传播乙型脑炎及某些丝虫病.蠓科个体小,飞翔无声,常群聚叮咬人畜. 外形特征 成虫体型细小,褐色或黑色,长约1~4mm,有复眼.单眼各一对,触角丝状,长而有毛,分为13~15节.下颚须有5节,喙短,雌虫为刺吸式.胸分三节,中胸背板最发达,前部两侧各有一肩坑.翅短而宽,翅端钝圆,接近前缘的二条翅脉甚粗大.翅上有细毛及粗毛,有的翅膀上有暗斑与白斑.翅在静止时重叠覆盖于腹部之上.足三对,较发达,腹部有10节,雌虫末端有尾须一对. 蠓

蠓属双翅目,蠓科。口器为刺吸式,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可能传播乙型脑炎及某些丝虫病。蠓科个体小,飞翔无声,常群聚叮咬人畜。

外形特征

成虫体型细小,褐色或黑色,长约1~4mm,有复眼、单眼各一对,触角丝状,长而有毛,分为13~15节。下颚须有5节,喙短,雌虫为刺吸式。胸分三节,中胸背板最发达,前部两侧各有一肩坑。翅短而宽,翅端钝圆,接近前缘的二条翅脉甚粗大。翅上有细毛及粗毛,有的翅膀上有暗斑与白斑。翅在静止时重叠覆盖于腹部之上。足三对,较发达,腹部有10节,雌虫末端有尾须一对。

蠓为全变态昆虫。成虫体长约2~5毫米,黑褐色。头部近球形,复眼发达,触角丝状,吸血种类口器发达,但比蚊虫的口器短。胸部背面略隆起,前翅大,库蠓属前翅多淡色或有暗斑,后翅成平衡棒,腹部10节。雌蠓有受精囊和一对卵巢。仅雌蠓吸血。雄蠓尾端的外生殖器的构造因种类而异。蛹为裸蛹,分头、胸、腹3部,体前方背面有一对呼吸管。幼虫呈蠕虫状,上颚和咽发达,在水中作螺旋运动,行体壁呼吸。卵呈长纺锤形,长为宽的4倍以上。

常见种类

蠓的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4000余种,我国大概有200多种。其中刺吸温血动物血液的仅有6属,其余各种属皆以叮吸两栖类及无脊椎动物或以植物液汁为营养。我国已知的吸血蠓有三属,即库蠓属(Culicoides)、拉蠓属和勒蠓属。

4 症状体征

由于蠓飞行不高,常叮咬小腿、足背或前臂、两耳、面部等露出部位,皮疹疏散分布,自觉奇痒难忍,被叮咬部位的皮肤可出现两种类型的损害,一种是速发型风团,中央有叮咬的痕迹,半小时内达高峰,24h内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另一型为迟发型风团,于叮咬后12~24h内发生水肿性红斑,以后变成风团,中央有绿豆大的瘀点或丘疹,有的可变成水疱,严重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或全身性风团及大片瘀斑,常因搔抓、热水烫洗或下田劳动,杂草污泥的刺激而糜烂、渗出或继发感染,日久形成湿疹样皮炎,个别患者可形成结节性痒疹样的损害。在反复发生2~3年后可产生免疫力,虽再遭蠓叮咬也不发病。因此蠓叮咬后发生的皮炎多见于对它无免疫力的人群,生长在蠓区的居民或农村山区的人,多数被蠓叮咬后不出现任何反应。

5 疾病病因

蠓虫在夏秋两季最为常见,无论是白昼或黄昏常密集成群飞舞于树林、田野、草地、洼地及住宅附近,一般距地面一米以下飞行,活动范围不大,每年4~5月及9~10月是蠓繁殖季节。雄蠓不吸血,仅雌蠓吸人和禽、畜血,有的蠓嗜吸人血。

6 病理生理

以喙器刺入皮肤吸血,叮咬时很贪食,惊动它时也不离去,直到吸饱时才飞去。蠓不仅吸血损伤皮肤,而且是许多传染病的媒介,现已知它是18种人畜寄生虫的媒介,还携带22种与人畜有关的病毒。

7 治疗方案

发生皮炎后外搽1%酚或薄荷炉甘石洗剂,如有继发感染应及早给予抗生素或用野菊花、蒲公英煎液外洗。已形成结节可向皮损内注射泼尼松龙或曲安西龙,每周1次,一般2~3次可愈。反应严重者给予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

是否致病

蠓类个体小,飞翔无声,常群聚叮咬人畜。蠓虫跟蚊子一样,雄的吸食植物汁液,雌的吸血,蠓虫也会传播疾病,被蠓虫叮咬后会出现局部反应或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蠓与疾病的关系现还不十分明确,但已知某些种类可能与传播乙型脑炎及人畜丝虫病。

蠓对人的危害主要是雌蠓叮刺吸血,常可致皮肤丘疹,奇痒难忍或继发感染。尤其在部队战士站岗放哨。战时潜伏时骚扰,严重影响战情。人类疾病中由蟑为堤介而传播的病原体有二类,即丝虫和病毒,蠓媒性丝虫病有常见盖头线虫、链尾盖头线虫、欧氏曼森线虫和旋盘尾线虫,等广泛分布于非洲、拉丁美洲、蠓类携带的病毒有乙型脑炎病毒、辛布组病毒,国内仅有乙脑病毒报告,但蠓的媒介作用尚未经实验研究最后证实。畜、禽的蠓媒性疾病,包括寄生虫病和病毒性疾病:原虫病12种,蠕虫病12种,病毒病22种以上。以上有一些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由此可见,蠓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

有吸血习性的蠓侵袭人畜,传播疾病,作为病原体的宿主,是一类重要的医学昆虫。蠓类吸血可引起皮肤红肿,奇痒难忍,搔破之后可因感染而形成大片溃疡。有很多种类是丝虫病的中间宿主。在中国,曾从台湾拉蠓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在苏联,曾从库蠓体内分离出土拉伦斯病菌;在美国,曾从库蠓体内分离出东方型马脑炎病毒。此外,非洲马瘟、绵羊蓝舌病、鸡痘、马癣、牛流行热等均可由蠓类传播。

防治

防治的办法,除对孳生地进行清除外,主要是采取防护措施,如用防蚊油涂擦皮肤,用网孔小于3/4毫米的蚊帐、蚊帽等进行保护。

蠓的防治与蚊相似。搞好环境卫生,用杀虫剂喷洒处理可疑的孳生地。防蠓叮刺,如涂擦蠓避剂、戴上防蠓头网。出现丘疹时擦拭驱蠓清凉油等。它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是肉眼可见的最小的飞虫,夏天的傍晚常常成团地飞舞,像风沙那样迷人眼目。当它偶尔粘在你的皮肤上,汗水就能够把它淹死。蠓虫最适合繁殖的气温在27℃~29℃。

9 特别提示

1、在进入树林、草坪等潮湿、阴暗的地方时最好穿长裤、长袖的衣服,将蠓拒之门外。

2、保持住所周围干爽,有充足的阳光,因为阳光照射可使其死亡。

3、经常修剪花草树木,清理枯叶,使蠓没有繁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