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症状有恶心呕吐 该病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2018-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药物性肝病可以表现为目前所知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其中急性肝损伤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O%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 急性药物型肝

药物性肝病可以表现为目前所知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其中急性肝损伤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O%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

急性药物型肝病若为肝细胞型,可表现为肝炎型,在黄疸出现前1~2天有乏力、胃纳减退、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等前驱症状。严重病例可呈肝衰竭表现,可并发肝昏迷而死亡。生化检查ALT、AST明显增高,可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亦可表现为脂肪肝型,临床特点为脂肪肝、氮质血症和胰腺炎。一般在连续用药3~5天以上,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上腹痛、尿色深、肝肿大、黄疸、肾功能减退,有少尿、血尿素氮增高及代谢性酸中毒。生化检查ALT及AST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一般低于 17.1μmol/L,亦可高达51.3μmol/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偶有血糖过低,本病预后差,如不及时停药,病死率很高。急性药物型肝病还可表现为肝内胆淤型药物性肝炎,包括单纯淤胆型,临床表现为起病隐袭,常无前驱症状,发病时无发热、皮痛或嗜酸粒细胞增多。黄疸轻,于停药后很快消失。生化检查AST增高,碱性磷酸酶和胆固醇大多正常;淤胆伴炎症型肝炎可有发热、畏寒、恶心、腹胀、乏力、皮疹,随后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肝大并压痛,嗜酸细胞增加。生化检查胆红素、ALT、AST、胆固醇及碱性磷酸酶均中高度升高。混合型药物性肝炎既有肝炎型的表现亦有胆汁淤积的表现。

根据临床类型不同,慢性药物性肝病可以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等表现,如为血管病变[包括肝静脉血栓、肝小静脉闭塞症(VOD)]、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特发性门脉高压),临床上主要为门脉高压的表现。如出现腹水、肝脏肿大、腹部膨隆及黄疸等, VOD患者可出现肝衰竭,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迅速升高、体重明显增加,示V0D病情严重,病死率近100%。

按病程特征药物性肝损伤分为急性药物性肝病(肝脏炎症在6月内消退)及慢性药物性肝病(> 6月或再次肝损伤)。

急性药物性肝病按照临床表现特征,根据国际医学科学理事会的标准,又分为肝细胞性药物性肝病(ALT/ALP>5)、胆汁淤积性药物性肝病(ALT/ALP<2)及混合性药物性肝病(5 >ALT/ALP>2)。

慢性药物性肝病有分为慢性肝实质损伤(包括慢性肝炎及肝脂肪变性、肝磷脂沉积症等)及慢性胆汁淤积、胆管硬化、血管病变[包括肝静脉血栓、肝小静脉闭塞症(VOD)、紫癜性肝病(肝紫斑病)]、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特发性门脉高压)。

临床上还要亚临床性肝损伤,亦称肝脏的适应性反应,仅表现为血清丙氨酸氨基移酶和(或)ALP水平轻微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范围上限的3倍,常常自行回复,但如为特异质或过敏体质,继续用药有可能发生严重致命的不良反应,需引起注意。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立即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治疗关键)、促进致肝损药物清除和应用解毒剂、应用肝细胞保护剂、治疗肝功能衰竭。

⑴立即停药:一旦确诊或怀疑与药有关,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损肝药物,多数病例在停药后能恢复。

⑵支持治疗:

①注意休息,对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②补充足量热量、足量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E、B等以利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⑶解毒治疗:急性中毒的患者可采取洗胃、导泻、活性炭吸附等措施消除胃肠残留的药物,采用血液透析、腹腔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方法快速去除体内的药物;解毒剂的应用:包括非特异性如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硫代硫酸纳、甾体类激素、UDCA 、S-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及特异性螯合剂如二巯丙醇、青霉胺、 巯丁二 酸、巯乙胺、依地酸钙钠等。

⑷抗炎保肝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可适当选择抗炎保肝药物治疗,包括以抗炎保肝为主的甘草酸制剂类、水飞蓟素类、抗自由基损伤为主的硫普罗宁、还原型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肝细胞膜为主的多烯磷脂酰胆碱 、促进肝细胞代谢:腺苷蛋氨酸、葡醛内酯、复合辅酶、门冬氨酸钾镁、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的促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胆红素及胆汁酸代谢的腺苷蛋氨酸、门冬氨酸钾镁、熊去氧胆酸等。一些中药制剂如护肝宁、护肝片、双环醇、、五酯胶囊等也可选择。症状严重者、重度黄疸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则上要尽可能的精简用药。

⑸肝衰竭的治疗:包括内科支持治疗、必要时可考虑人工肝支持疗法。对病情严重,进展较快者,肝移植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疾病预防

要了解药物性肝病的最新信息,尽量避免应用有肝损伤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合用保肝药(抗肿瘤药等);避免超剂量服药和疗程过长,避免频繁用药或多种药物混合应用,高度重视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注意原有疾病可能诱发药物性肝损伤,对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注意减量应用;避免各种促进或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如:空腹服药;长期营养不良状态下服药;嗜酒者或饮酒后服药;与苯巴比妥或氯丙嗪类药物同时服用;加强宣教,合理用药;及时报告药物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药物性肝病的监测;完善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系统;建立、健全药物性肝病的数据库。

中药也可引起药物性肝病,不容忽视;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是排除性诊断,需排除已知肝病的病因;病理检查结果可做为药物性肝病诊断的重要提示,但不是确诊依据;药物性肝病诊断的结论用非常可能、很可能、可能、不象、无关等表述,而没有确诊的诊断。药物性肝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对于暴发性肝衰竭者,肝移植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