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的注意事项

2019-03-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随着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针灸也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就儿科疾病而言,除了治疗小儿发热.咳喘.遗尿.腹泻.厌食等常见病多发病外,尤善长于治疗小儿脑瘫.脑积水.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针灸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起来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镇痛作用:(2)调整作用:(3)促进防卫.提高免疫机能作用. 镇痛方面,其最突出成果是针刺麻醉,现

随着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针灸也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就儿科疾病而言,除了治疗小儿发热、咳喘、遗尿、腹泻、厌食等常见病多发病外,尤善长于治疗小儿脑瘫、脑积水、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针灸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起来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镇痛作用;(2)调整作用;(3)促进防卫、提高免疫机能作用。

镇痛方面,其最突出成果是针刺麻醉,现已广泛用于100多种外科手术中,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调整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及神经等各大系统的病理状态,起到良性的调整作用,从而使机体机能状态得到改善或恢复;

促进防卫、提高免疫力方面,主要表现为针灸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

总之,针灸对人体各大系统许多器官和组织有明显调整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它可以使偏盛偏衰或失衡紊乱的脏腑机理恢复常态,这就是针灸能治疗许多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

治疗作用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