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香薷图片大全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大揭秘
原著《中药大全》香薷的记载:香薷为较长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别名:江香薷,香茹。
来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海洲香薷的干燥全草,野生或栽培。
产地:海州香薷,中南、华东、西南、西北等地均产。
华荠宁,分布于江南各省,主产于广西,湖北、湖南等省,多为野生。
性状鉴别:海州香薷为带根或不带根的全草,长30~50厘米,直径约1~3毫米,茎略方形,稍呈波状,弯曲。茎基部深褐色或黄褐色,中上部紫色或淡黄绿色。分枝及叶为对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疏锯齿。叶稀疏,多已脱落。顶端常带有穗状花序残留的花萼,花萼兜状五裂。全株披有白色短毛茸、茎质脆易折。断面白色,有松泡髓心。气香、味微辛凉、略麻舌。以茎细长,花穗多,香味浓者为佳。
石荠宁茎较海州香薷矮细,长不及30厘米,直径约1毫米,上部略方形,而稍作波状弯曲,有分枝,基部紫红色,上部灰绿色。叶对生,披针形灰绿色,多皱缩或脱落。多无花。全体披白色毛茸,气香,味辛凉而微有灼感。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香薷酮、倍半萜烯等。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药理作用:发汗解热,利尿。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肺、脾、胃经。
功能:发汗解暑,和中利湿。
主治:伤暑,形寒无汗,腹痛吐泻,水肿,脚气。
临床应用:主要用作夏令的解表药,故前人有谓“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
1、用于治疗夏季因感寒或暑湿(例如受凉或饮食生冷不洁食物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外感,表现有恶寒、发热、无汗、腹痛、吐泻者(相当于胃肠感冒,或急性胃肠炎),治疗方剂中香薷为最常用之药,常配厚朴、炒扁豆,以加强祛湿功能,方入香薷饮。但有“阳暑”证候者(汗多、大渴、高热)不宜用香薷。
2、用于治疗脚气水肿和肾炎水肿,取其用利尿消肿作用,不过效力较小,且须配茯苓、白术等。
3、用于辟除口臭,取其气味清香。可用香薷9g,水煎含漱。
香薷煎汤热服,容易引起吐呕,故宜冷服;或配用杏仁、黄芩、黄连等药,也可免除呕吐的副作用。
用于解表时,水煎宜较速;用于消肿时,宜久煎浓缩服用。
用量:3~9g。
处方举例:香薷饮(《局方》):香薷4.5g,厚朴6g,炒扁豆18g,水煎服。
注:香薷主要为本文所列的两种,前者称白花香薷,后者称青香薷;无花香薷,主销全国多数地区,京津两者同等药用。此外,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则以同植物“牛至”的干燥全草作香薷用,本品在江西称白花茵陈,主销出口,特征是茎四棱形,被白色柔毛,叶对生,卵圆形,全缘或偶有锯齿,两面有油点。多不具花,气香,味辛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