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去世 徐玉兰个人资料和她的艺术人生
据上海越剧院官方微博消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越剧“徐派”艺术创始人徐玉兰于4月19日17点18分于华东医院去世,徐玉兰,越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21年,祖籍浙江新登。1947年9月组玉兰剧团。与王文娟合作始于1948年。她的代表作有《北地王》《西厢记》《春香传》《红楼梦》《追鱼》《西园记》等。
上海越剧院官方微博截图
性别: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生日:1921.12.27(农历十一月二十九)
籍贯:浙江省新登县(现为浙江省富阳市新登镇)
职务: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建国后,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全国《红楼梦》学会会员、上海市人民代表。
艺术角色:越剧小生
艺术成就:创立了有其个人独特艺术风格的越剧小生流派——徐派
更多访问徐玉兰的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f?kw=%D0%EC%D3%F1%C0%BC&fr=ala0
徐玉兰是越剧的著名小生演员,她的表演风格自然潇洒,独具一格。她是越剧流派中很有特色的四大小生流派的一大流派,她的嗓子条件好,音色响亮而又宽阔,她的唱功高亢有力、跌宕起伏、委婉动听。他在《红楼梦》中扮演的“贾宝玉”、在《西厢记》里扮演的“张生”、《春香传》中的“李梦龙”、《追鱼》中的“张珍”在《北地王》里扮演的“刘谌”,在不同的角色中都能扮演得惟妙惟肖。她的流派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在越剧界风靡了半个多世纪,以徐玉兰等一批越剧著名演员的努力创新,从浙江乘县走向了大上海,红透了江浙两省,使越剧成为我国第二大剧种。
徐玉兰是1921年出生的,她13岁开始学戏,开始是学的花旦,后来又学了老生,最后他成功地演了小生,26岁就自己组建了自己的《玉兰越剧团》,当上了头牌小生,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勇敢地奋进!
解放后她又是积极地和一批越剧著名演员组建了剧院,就是后来的上海越剧院,在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支援军的演出中,积极努力、不怕艰苦,赢得了志愿军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在部队的演出中她把“贾宝玉”演得惟妙惟肖,使在部队的军人士气大增,当最后贾宝玉他哭完了林妹妹后,他毅然决然地“丢下了莫失莫忘通灵玉,抛弃了不离不弃黄金锁,离开了。。。。”那些军人被她的传神演出一个个都站起来了,都询问贾宝玉为什么不来当解放军?徐玉兰的风采是出乎意料的!
徐玉兰的表演富有激情,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飘逸潇洒的风度、神采飞扬的艺术魅力!她唱腔独特,她发挥了高亢有力的高昂雄壮的强音,她还正确地运用了绍兴大班的男调高音。徐玉兰演唱的《北地王》“呼天痛号进祖庙。。。。。。”就是那样的充沛的激情爆发力!她演唱的《红楼梦》“宝玉哭灵”中的“金玉良缘将我骗。。。。。。”也是那样的激情爆发力!
周总理就赞美过徐玉兰说;“谁说越剧都是软绵绵的?徐玉兰的《哭祖庙》就很高亢壮烈么!”
她的个子不是太高,其实,扮演小生的条件不是最好,但是,他就是穿最高的靴子,来代替她的个子长得不高的不足,功底深厚,唱做念打都能做得很好。
徐玉兰今年已经90岁了,但是他还是保持着那样的长寿健康是很不容易的,毕竟那半个世纪多的演员生涯是很不容易的,她经历了旧社会和筱丹桂搭档的艰苦岁月,毕竟筱丹桂是被逼自杀身亡的,她和傅全香和戚雅仙都先后搭档,最后一直和王文娟作为终生的合作伙伴,她一直是以大姐的身份但当着重任,她20多年前就没有了丈夫,都是自己靠着坚强地热爱自己的艺术人生和家庭。
她目前的思路很清晰,思维活跃,言谈时神采奕奕、行动相当敏捷,她培养了两个儿子在美国洛杉矶,大儿子教授钢琴,小儿子在影视业当老板。她的孙子在纽约上大学,今年要毕业了。 她认为如果能够让爱好和事业相结合那是最幸福的!
她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要活到一百岁,因为她是1921年出生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年,她的愿望就是能够活到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百周年的庆典纪念日。我想她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1921年12月27日生于越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于富阳新登一户汪姓人家,因属“玉”字辈,取名玉兰,后来图片送给同住新登的徐家,遂名徐玉兰)。
30年代初,女子越剧在江南一带的城乡盛行,徐玉兰受其祖母白小娥的影响,渐渐迷上了越剧。
1933年立夏,进新登女子戏班“东安舞台”科班学艺,初学花旦,后习老生。文戏师傅俞传海,武戏师傅是徽班文武老生袁世昌。学习过长靠短打、大小花脸和猴戏等基本功,能从三张半高的桌子上翻下。曾扮演过《火烧连营寨》中的赵云、《涌金门》中的武松、《大刀收关胜》中的关胜、《龙潭寺》中的开口跳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
1933年11月随科班来上海演出于南洋桥叙乐茶楼,与名旦王杏花一起演《武家坡》。后来又与男班演员马潮水和花碧莲合演《碧玉簪》等戏。
1933年后,徐玉兰又随 “东安舞台”跑码头演戏,足迹遍布浙江、江西一带。
1934年初返浙江。
1937年初,随“东安舞台”第二次到上海,先在老闸戏院,后到大中华戏院、南洋戏馆、会乐戏馆、南市戏馆演出。曾与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搭档,还曾和名角儿七龄童一起演绍兴大班《杀子报》等。“八一三”事变后返乡。
1939年初,随科班再度来上海,在曹家渡三明戏院,相继演出一批新剧目。
1939年11月与吴月奎等组建兴华越剧社。
1941年12月19日,在上海老闸戏院与施银花搭档正式挂牌改演当头肩小生。与三大名旦之一的施银花首演《盘夫索夫》,一举获得成功。
1942年6月施银花邀徐玉兰去宁波。
1942年下半年与施银花一起至宁波天然舞台演出。之后,徐玉兰又与二肩花旦魏兰芳搭档,“唱红宁波半爿天”。
1943年6月,徐玉兰从上海请来刘涛先生排练剧本戏,改变了越剧原先那种无文字、无剧本、轻舞美的弊端,把越剧从“幕表戏”一举推进到“剧本戏”这样一个全新的表演形式,揭开了宁波越剧革新的序幕。
1944年初秋,徐玉兰应傅全香之邀重来上海,两人搭档在斜桥路新开张的美华大戏院演出。
1945年下半年与筱丹桂搭档。先是在天宫大戏院,后转至国泰戏院。两人上演的《是我错》一剧,轰动一时。当时,徐玉兰被公认为越剧三大名小生之一,与尹桂芳、范瑞娟齐名。
1947年夏,积极参加上海越剧界义演《山河恋》。与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一起并称“越剧十姐妹”。
1947年9月25日自组玉兰剧团,聘请吴琛、庄志、石景山等一批新文艺工作者担任编导,排演了《国破山河在》等一批新戏。在龙门大戏院、国泰戏院和明星大戏院演出。
1948年,先后与戚雅仙、姚素贞、王文娟搭档。下半年起与王文娟长期搭档。
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演出了《白毛女》、《信陵公子》、《玉面狼》等剧,以配合当时的民主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受到政府的表扬。
1952年7月,率玉兰剧团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成为总政文工团下属的一个越剧队。
1952年10月,参加中央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西厢记》中饰张珙,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文工队,深入前线为中朝人民的子弟兵演出,并做交换战俘的服务工作,获得朝鲜劳动党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和志愿军司令部授予的二等功。
1954年春玉兰剧团调回上海,编为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二团(后转入上海越剧院),担任主要演员。
1954年秋,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与王文娟因《春香传》一剧双双荣获华东戏曲会演表演一等奖。
1955年随团去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饰《西厢记》中张珙。
1957年下半年,徐玉兰与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红楼梦》正式上演,被誉为徐派小生的两大丰碑。
1958年在《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的艺术形象。与王文娟主演的《追鱼》、《红楼梦》[1962年7月]、《西园记》被摄制成电影或电视。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8月,在电影《追鱼》中演张珍。
1959年,去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
1960年12月,赴香港演出。
1961年,赴朝鲜演出。
1962年,与王文娟一起赴朝鲜辅导朝鲜唱剧《红楼梦》,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赴新加坡、泰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92年7月,所灌《红楼梦》唱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徐玉兰唱腔集成》问世。
1992年摄制了8集电视片《徐玉兰艺术集锦》。
1993年4月,八集电视剧艺术片《徐玉兰艺术集锦》在上海电视台首播。
1994年10月传记《徐玉兰传》,
2003年6月27日,宁波新芝宾馆多功能厅,参加“宁波越剧革新60周年纪念活动”。
2004年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徐玉兰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