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主编马立诚 专访《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马立诚
马立诚推出新着,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包括江泽民下令删改《人民日报》社论,及私营企业家能否入党的激烈争辩等。他预测下一次争论的焦点会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北京评论家马立诚,前不久在广东作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场演讲。他刚讲完,一个中年人站起来,有点情绪化地向他提问:「你知道我们这个地方贫富差距有多大吗?你知道我们几辈子都买不起房吗?你知道我们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吗?我们怀念毛泽东时代!
那时候大家收入都差不多,谁也不眼红谁。」还没等马立诚回答,坐在前排的一位长者站了起来,回头痛斥这个中年人是「倒退」。双方在会场上展开激烈争辩,最后马立诚把他俩劝开了。类似的争论,马立诚在各地演讲中经常遇到。
近来,国家开发银行、解放军政治学院、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经济观察报社,还有广东、内蒙古、云南一些大讲堂,都邀请马立诚就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四次大争论作演讲。改革开放三十年,气象万千、头绪万千,如何提纲挈领地总结,不少人感觉难以把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十月,马立诚推出新着《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书中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比如接连五年而每年中央的第一号文件出台的来龙去脉;比如前总书记江泽民为何下令删改《人民日报》社论;比如,私营企业家能否入党的激烈争辩;再比如谁是四份「万言书」的幕后推手等。
《交锋三十年》首版发行了二十万册。连同他近年的几部书《交锋》、《历史的拐点》、《大突破》等,竟全是关于中国改革的,他对改革始终有一种情结。他的书激起强烈反响,有人击案叫好,有人猛烈抨击。《交锋》销售了二百万本,十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常常提起这部书。
马立诚刚推出的这部新着,综合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情况,把纷繁复杂的现象,归纳为三十年来发生四次大争论。第一次是一九七八年前后,争论的议题:要「两个凡是」还是要改革开放?第二次是一九九二年前后,争论的议题:要计划经济还是要市场经济?第三次是一九九七年前后,争论的议题:私营经济是祸水还是活水?第四次是二零零四年至今,争论的议题:改革开放是不是搞错了?这三十年是不是发生了「路线上的根本错误」?
有人要求平反四人帮
马立诚说,一些人公开点名批评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认为中国是修正主义集团领导,复辟了资本主义。他们号召发动人民革命,推翻权贵资本主义。他们甚至公开要求为「四人帮」平反,要求再搞几次「文化大革命」。马立诚说:「他们主要是利用改革开放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贫富分化、腐败等,全面否定改革开放,要求回到毛泽东时代。
这一点颇迷惑了一些人,因此不能回避。这正是促使我写这本《交锋三十年》的主要动机。」十月十九日,马立诚接受亚洲周刊的访问。以下是访谈摘要。
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张勤德曾批判过你,在他的四十六人批判名单中,你排在第一号,而你在新书中也提到他,你认为你与他最根本的分歧在哪里?
我在《交锋三十年》中有专门章节谈到张勤德攻击诋毁改革者的事情,这是改革开放第四次大争论的一个内容。我和他的根本分歧就是,他反对改革,他不遗余力地打击和否定改革,而我坚决拥护改革,尽力促进深化改革。张勤德说中国改革开放是逐步西化、分化、附庸化,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说领导中国的力量主要是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和腐败分子、洋奴买办,还有既得利益集团。
他给改革者扣上「西方敌对势力代理人」的大帽子。他挑选了四十六个人批判,这些人都是为改革鼓与呼的人,像吴敬琏、厉以宁等。张勤德用各种各样恶狠狠的罪名痛骂他们,人们不难看出张勤德对改革的态度。
胡锦涛、温家宝上台后,改革进程中出现哪些开创意义的突破?
《交锋三十年》一书通过大量事实告诉读者,胡锦涛、温家宝新政的亮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二是改革有突破。比如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从党内民主破题,从选官入手,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南京市政府四十个局长实行差额选举,电视演讲,然后在一定范围投票决胜。贵阳也在选区(县)委书记。其他还有河南、吉林、浙江等六七个省正在推进公选官员,获社会好评。从县处级干部选举开始,政治体制改革突破了。
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前不久在全国推开了林权制度改革,把山林承包给农民,是一大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在推动农村改革方面也有所推进。
有个新兴名词叫「电子民主」,你在书中也有提及,民众和政府的这种「较量」,你怎么看?
我在书中多次揭示了中国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显着特点,即公民社会萌芽,公民权利逐渐受到重视。在公民社会形成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帮了大忙。电脑、手机使交流与表达获得更便利的条件,加速了公民权利的提升,也增大了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力度。
民众与政府的较量,促进了竞争与监督,社会各界要求政府行为更加公开、透明。在民众和政府的关系中,民众处于弱势的一方。民众有了电子民主的帮助后,将增强民众博弈的力量,这种较量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力。
在书中你提到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的一个观点叫「还权于民」,能对这个观点作些介绍吗?
我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呼唤思想解放,推动新一轮改革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提到了张春贤提出的「还权于民」。我觉得张春贤这个观点颇有胆魄。
张春贤颇有胆魄
张春贤说,前几次思想解放重点是还利于民,给人民创造利益,当然也有还权于民的意思在里头,但还利的比重更大些。在新的思想解放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还权于民。宪法规定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大家都知道,从理论上来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但实际上,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情况并非如此。胡锦涛最近就三鹿奶粉事件等人为灾难,批评官员麻木冷漠,无视群众要求。在那些地方,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了吗?张春贤这个提法激起了重大反响,现在是要把纸面上的东西落实到实际中。
你认为中国面临的下一次争论的焦点会是什么?
可能面临的争论焦点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突破口,应该是争论的焦点。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颇大。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而民主政治才刚刚破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国现在的很多问题如公民权利欠缺,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官员作威作福,老百姓有理没处讲,垄断企业通吃,经济增长模式迟迟无法转变等,都与政治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有关。《交锋三十年》这本书对此有详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