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治东为什么坐牢 阚治东:为什么只投“差一步”企业
中国创投业黄金时代悄然降临,伴随这一浪潮的是,张懿宸、吴鹰、柳传志、阚治东、沈南鹏、王佳芬,一位位行业精英的加盟。业内预估,未来三五年间,必将崛起一批中国本土创投业的龙头。龙降何方?答案早就预伏于今日中流击水者的行列之中。
“我不喜欢现在外界给我冠以的‘猛人’、‘教父’之类的称呼,这样的概括都是不正确的。我是一位研究型、务实型的创新管理者。”
阚治东的心是一把锁。锁着他辉煌时而又显得暗沉的过去,除了用“圈内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模糊概括他在申银到申银万国和南方证券的十多年,关于往事,他再无其他话语。
上周末,在浦东“首华创投第二届创业投资高峰论坛”之后,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采访的过程中,一支烟连着一支烟地抽着,回答问题时,没有显露任何的喜怒哀乐。在他旁边还有一位下属一直在听他讲话,不时出来总结或者纠正一下他的话语。无数的经历让他变得谨慎,或者说,隐忍。
2005年,阚治东携手昔日战友、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在深圳发起成立东方现代,到今日大举进入创投业,经历了大风大浪的阚治东说:“我只想把事情做下去。”
只投“差一步”的企业
十年前从申银万国离任,受邀掌舵深圳创新投,阚治东边干边学,三年后又回到了证券业,之后又离开,断断续续在创投行业摸索,阚治东与他的创投团队组建的资本架构日益清晰。
2005年创办了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募集规模不到1亿元,投资了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北京环球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华东公司和Amphastar,Inc等7个项目,现已处于封闭管理状态。
2007年成立奥锐万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奥锐万嘉”),注册资本4.1亿元,目前已投资了顺风光电、现代农装以及九派制药,即将还有三个项目处于启动阶段。
2008年河北第一个以民营资本为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河北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募集规模10亿元,首期已到位2亿元。
还有募集规模达10亿元的徽商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同时,位于上海的第二个基金募集也将马上启动。
阚治东介绍说,这四个基金彼此独立,都由他创办的东方汇富创投管理有限公司托管。
阚治东表示,目前主要把接近上市的企业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倾向于项目后阶段的资金注入,只投“差一步”的企业,这样容易把握资金。待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将逐渐把重心向投资前期项目转移。
曾推动30个项目上市
阚治东说,自己早期参与投资的项目中已有30多家成功上市,成功的案例有很多。但自己对于项目的把握主要还是靠经验、靠感觉。当市场一窝蜂都涌入某一个行业之内时,他反而会选择放弃。
能源类项目历来是阚治东关注的重点,早在2004年阚治东就看好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之后成功投资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证明了他当初的判断。目前,他又将触角伸向了以农业为代表的资源性企业,如新三板项目现代农装,主要从事农业装备制造。
阚治东认为,目前,我国大型的农业机械全靠进口,国产能力薄弱。现代农装具备转板、升板的概念,易于操作。同时,其旗下的子公司拟在深圳中小板上市。阚治东希望能借助资本的力量,最终寻求项目的整体上市,逐渐通过扶持这样的项目解决我国农业装备制造软肋的问题。
阚治东透露,近期准备投资的两个项目分别是投资规模将超过1亿元的石家庄焦化集团以及投资数千万元规模的北大荒马铃薯集团。北大荒马铃薯集团也属于阚治东关注的资源类项目,从事育种、种植、培育、粗加工、精加工全过程生产,是我国最大的精淀粉企业,目前种植基地已接近100万亩。阚治东表示,他以前在深创投曾投资过一大批类似的项目,此类项目虽然收益率不会很高,但能确保收益稳定。
打造中国主流VC
本土创投走过十年历程,阚治东认为目前的创业资本来源已从单一的政府为主导走向多元化,民营资本已成为创投业的主力军。但在目前中国的本土VC不足以与境外的VC抗衡。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民间资本过于松散,投资人的定位尚不明确,导致无法形成中国的主流VC,唯有将民间资本凝聚成更大的力量才有望做大做强。
从主政申银万国、到1997年遭遇危机,再南下创办深圳创新投、被委任拯救南方证券却差点深陷囹圄,此后,彻底脱离“组织”,到组建东方现代、奥锐万嘉、河北创投、徽商基金等,阚治东凭着什么信念勇往直前?
对这个问题,阚治东也只是淡淡地说,一方面这是由于自己想做点事情,另一方面,周边的朋友,和“跟着他的人”都对他说:“阚总,这个事情,我们跟着你做。”他也被他们推动着前进。
熊涛,奥锐万家的后勤主管告诉记者,他就一直跟着阚总,阚治东现在身边的团队,很多人跟他一样,都是跟了阚总多年的伙伴,有的甚至超过了20年。
阚治东表示,他将继续与自己的团队打造事业舞台。不搞一言堂,反对家长制,他更强调合伙人的概念,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以自己的经验做基本的判断,其余的让团队中的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司其职。
阚治东曾有一段在黑龙江插队落户的经历,当时他担任科研排排长,主要工作是培育出好种子,可是东北一年才能种一茬地,要过好多年才能育出像样的种子。没有办法,他就到各农科所去要种子,然后在同样的地方分别试种一点,通过比较,选取优质的种子,以此来扩大产值。“别人秋收以后卖粮食,一毛一斤,而我卖的是种子,五毛一斤。”说起这段经历,阚治东颇为得意。
阚治东觉得,如今做创投也是一样,要在各地开展投资工作,就像当年搞实验田。现在,他可能前一天刚从河北出差回来,后一天已赶往广州做项目的探讨。阚治东说:“只有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对新生事物多些务实的研究,就会成功。”
Related相关
结缘创投十年
阚治东与创投的结缘,始于10年前一手筹办的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的创业投资机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下称“深圳创新投”),那时即将推出创业板的呼声高涨,催生了一大批创投机构,热钱纷纷涌入资本市场。但创业板的“爽约”,让许多创投公司血本无归。阚治东与他的深圳创新投却依靠着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连续三年盈利。如今的深圳创新投已是最优质的国有创投机构之一,目前可投资能力超过100亿元。
提起这一段曾经的资本神话,阚治东坦言,当时通过与各地政府的合作,设立地方性资金,获取广泛的资金来源成为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深圳创新投初创时政府给了5亿元,注册资本7亿元,第二年增资至16亿元,并与境外机构又合资成立了几个基金,同时在上海、成都、长沙、哈尔滨、西安成立了五个分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30多亿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创业投资公司。资金扩股的做法,有效抵抗了当时的行业低潮。那时,阚治东曾给他的深圳创新投设立过三段式的盈利模式:
第一阶段在短期1~2年,通过闲置的资金运作,以略高于银行利率的少量收益作为收入主要来源。
第二阶段在1~2年后,逐渐依靠运作项目的投资收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第三阶段以管理费收入以及利润分红的收入作为主要来源。
在阚治东看来,目前的深圳创新投已开始利用培养的人才优势来管理资本,并逐渐在向第三阶段靠拢。
至于他今天所达到的境界,习惯大手笔的阚治东说:“现在还没有什么可说的,还做得很小。”首华创投的一位高层评价说,阚治东依然富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