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进阜外 阜外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专访:让患者满意

2018-04-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编者按: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律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心血管医师规范化培训班于23日在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顺利开班!在培训班间隙,医脉通心血管科有幸采访到了阜外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请他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以及他组织倡导的GAP理念.       医脉通心血管科:杨院长,您好,能否听您谈谈这次培训班的作用和感想?        杨跃进教授:航天医院举办的第七届心血管医师培训班对区域卫生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你说他在全国有多大作用,不见得会有多大作用,但对这个区域是很大

       编者按: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律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心血管医师规范化培训班于23日在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顺利开班!在培训班间隙,医脉通心血管科有幸采访到了阜外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请他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以及他组织倡导的GAP理念。

       医脉通心血管科:杨院长,您好,能否听您谈谈这次培训班的作用和感想?        杨跃进教授:航天医院举办的第七届心血管医师培训班对区域卫生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你说他在全国有多大作用,不见得会有多大作用,但对这个区域是很大作用,可以帮助区域医生提高理论水平、了解学术进展,特别通过病例讨论可以知道怎么实践,如何正确地实践,能规范医疗行为,同时也能了解国家卫生部改革的方向和政府对我们医疗卫生人员的要求,可以了解到在这种背景下大医院的专家是怎么看的怎么做的,怎么配合政府医改,怎么满足政府要求,特别是老百姓的需求,最终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为患者服务要有两点,一是技术水平,没有技术,再好的医德没用,解决不了问题。

二是服务意识,良好的医德医范或者责任感,要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这样一来,每个大夫掌握这个技术,有这个责任感,没有当不好医生的,技术和责任最重要。要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如果患者是我们的父母亲,我该怎么对待他。

说实话,我们临床医生是挺辛苦的,但各行各业哪有不辛苦的,一定要换位思考,患者现在处于危难时期,我们更应该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为什么老百姓要求那么高?你说高,其实也不高,因为患者处于非常无奈的时候,他需要帮助,这时候如果我们当医生的,有这个技术和责任,能够让患者信得过,让患者觉得这个医院的医生一定能帮助我,那么我们医患关系就不至于那么紧张。

通过这种培训班能够传播这些信息,起到这些作用,这对能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很重要,这在基层区域医生里很重要,有高度,很实用。

       医脉通心血管科:是的,建立医患之间的互信很重要。郭继鸿教授在开幕致辞上提到您的"GAP"理念,能否请您深入谈一谈?

       杨跃进教授:GAP的来源是这样的,海峡两岸指的是海峡四地,台湾、香港、澳门,在海峡两岸医学交流会上,我是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我们知道二十多年来,大陆医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香港和台湾,他们起步更早。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他们参与进来?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要学什么,我们能向香港医生学英国式的规范,向台湾医生学美国式的规范。

我们自己还可以互相学习,全国东南西北中,医疗机构如此多,水平如此参差不齐,我们互相学习,澳门的医生向我们学什么,一个字——"杂",大陆这么多病例,所以有了这个概念。

       回归我的本意,最近学术会议那么多,我们开什么,有一点,总书记的话始终在我脑海里,胡总书记很早就说过,我们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出发的落脚点都是"为人民的利益",那么我们医生的定位,我们一切工作和学习都是"为了患者",解决患者的问题。

谈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现在我们的医学模式已经从过去的经验模式转变为循证医学模式,所以指南很重要,指南有国际和国内的,但整体指南,不管台湾、香港、大陆,还是全世界的,参照的就是一本,就是美国的ACC/AH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这两家出的是全世界认可的,通用的,就像马列主义就那一本,需要大家的不断实践。

      指南的目的是为解决患者实际问题,可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下,很多东西不一样,即使在中国,不同区域之间,我们跟台湾、香港也不一样,其实大陆不同医院之间,不同医生对一个病也有不同的看法,虽然指南讲起来一样,但做起来,怎么才能做得好?怎样规范?怎么得到好的教育?这就是临床医生提高水平的问题,落脚点还是在"为患者服务"上。

事实上,GAP就是Guideline and Practice,永远有鸿沟,这对那些患者影响最大,危重的急诊的等复杂的病状,即海峡两岸交流会的宗旨就是,加强两岸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流融合,缩短指南差距,共同提高临床水平。

GAP强调实践,既需有指南指导,又有个体化医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解决,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所以一定要强调临床实践。我们不能光说指南,而不会实践,那你是空话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们光做不学,那是盲目的经验主义,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一定要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医脉通心血管科: 针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GAP,您看我们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或者是说缩小这个差距呢?

      杨跃进教授:我们现在循证医学已经做够了,现在要强调一下经验和实践医学了,要看更多的经验和病例,用经典病例来提高自己的水平,这就是我们GAP一直以来这么办的。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医生工作学习培训,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医脉通心血管科:GAP对临床大夫,特别是年轻的大夫成长很重要!       杨跃进教授:是的,不管是对学员还是专家,都很重要!

另外一提到GAP还有一个衍生意义,globallines and personalline就是我们的指南是全球性的,但是我们的实践是personalline,就是不管你哪个国家的大夫,指南都一样,但我们的实践完全都是个体的,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患者都是个体的,用实践中间的一些东西才能真正的帮助年轻医生。

一个基层医生,他一辈子能碰上多少个心肺复苏的,碰一个死一个,等到碰过来,他退休了,我们把全国的一些有经验教训的病例拿出来,让大家来分享就可以缩短这个学习的曲线,加速他们的成长过程,这很重要。

       医脉通心血管科:杨教授,最近"规范化"的概念提的很多,就心血管诊治方面,请您谈一下目前遇到的困惑和疑问是什么?        杨跃进教授:规范化的概念谁都会说,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临床效果评价,卫生部组织的三好一满意,即医德好、服务好、质量好,患者满意。

质量好以什么为指标?我的观点是医疗质量安全第一,做的再规范,若患者得不到救治也是没用的。

医疗质量安全第一是关键,现在我们讲规范讲的很多,就是环境管理讲了很多,但效果管理讲的很少,这是我们的弱项。我要的是效果,老百姓要的也是效果,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先讲效果再来规范,有人说,你不规范哪能有效果?错,医学十个很怪的科学,它不是流水线,生产一个洗衣机电视机,它是你把患者抢救过来再说,命保下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有没有不规范的地方,反过来说你什么都做的很规范,最后变成一个教条主义,机器人,奴隶主义。

这样我就很担心,我们的规范、路径很好,可以普及全国的医生教育,但最后很可能培养不出大家,把大夫会培养成了医学的奴隶,束手束脚。

另外临床患者千变万化,一看路径上没有,该如何走,走不下去了。所以现在很大的问题是我们强调规范,没有强调安全,我觉得应该首先强调安全,其次是规范,没有安全的规范是假规范,只有真正有安全保障的规范才是真规范。

      医脉通心血管科:杨教授,就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请您谈谈自己的体会?        杨跃进教授:一定要记住,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为了保障老百姓的健康的一个很好的武器,国际公认的,但目前一定要让广大医生认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好患者,又能出问题。

怎么办?我要的是效果,就是既要治好患者的病痛,又要尽量不伤害患者,若是要伤害患者,即使可能伤害到,也要预测到,如果预期要伤害他,干脆不要做,让他搭桥去。

      医脉通心血管科:那这个如何进行效果评价呢?        杨跃进教授:那还是要看安全、看死亡率。

让患者满意,医患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我的观点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大夫知道,介入是双刃剑,它能解决不少问题,同时也会出问题。

万一伤害到患者怎么办?做介入时要小心!一、患者指征要明确,要严格;二、操作到位,要知道什么时候做合适,不能盲目做。我的观点是不管是介入还是搭桥,对患者不安全、高风险的什么都不要做,要做可以,要做的水平比较高的搭桥或介入的,要有一种专家精神,把患者的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这是永远也强调不够的,为什么现在出了那么多的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就是因为这个没强调够,我们知道医学十个很无奈的科学,我们只能去治疗患者的疾病,但有时候很无奈救不了他的命,那怎么办,那你不要伤害他,宁愿缓一缓,不要盲目去做,这样保证他的安全第一。

遇到复杂的病例要请专家会诊,经过大家讨论思考后,最后给他一个最好的策略,这样就很少出现问题。

      医脉通心血管科:杨教授,医脉通是新兴媒体,我们的口号是做医生的学术秘书,能否提些建议以便更好的为医生服务,临床经验,病例介绍,误诊误治这方面的内容能促进年轻医师快速成长, 杨教授今后能否和我们共享这些资料?        杨跃进教授:为临床大夫服务,我个人认为有两点,矫枉必须过正,我们在从经验主义的模式向循证医学时代转变,指南讲的很多了,现在我们这代人和上一代人医师经验很丰富,可是指南不够。

我们这代人,指南讲了很多,但经验明显不足,到下一代人,讲很容易,做很难。到我们下一代人的问题是谁都会说,就是不会做,说话讲课都很好听,但讲不出活的东西,实践太少,经验不足。

大专家,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我现在很担心我们年轻的大夫,很聪明,理论讲的很好,就是怕去实践,怕去接受患者,最终是高高在上,一提到理论侃侃而谈,挺有道理,一接触到患者全傻,要么不处理,处理就错,或者不管大错小错,容易出错。

       我们每年的GAP全国行,每个地方都在开会,我们的原则是1/3港澳台的病例,1/3全国的病例,1/3大陆地区的病例,可以拿出来讨论分析,和大家共享。

       医脉通心血管科:谢谢杨教授,杨教授今天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信息,今天时间有限,希望以后有机会和能您进行更多的交流!        杨跃进教授:好的!

       后记:杨教授在采访中,提到指南与实践的鸿沟问题很值得广大医师注意,希望医友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丰富临床经验。另外,杨教授多次提到"为患者服务","换位思考","医疗安全第一"等的理念,相信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医疗环境会得到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