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症状分析 专家教你如何预防

2018-09-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Brenneman综合征于1921年由Brenneman首先报道.又名咽喉病毒感染伴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回肠及结直肠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病因 病毒性感染,主要由Coxsackie B病毒或其他病毒所引起,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及结直肠淋巴结多,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域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或腹膜后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 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

Brenneman综合征于1921年由Brenneman首先报道。又名咽喉病毒感染伴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回肠及结直肠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病因

病毒性感染,主要由Coxsackie B病毒或其他病毒所引起,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及结直肠淋巴结多,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域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或腹膜后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

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呈阵发性发作,有压痛和反跳痛,痛点不固定。

淋巴结炎如果情况轻微的话,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或是吃一些普通意义上的消炎药,打些消炎针,就会好。这不算个什么问题。但如果肿大厉害的话,又长时间消炎治疗不愈,那就需要中药治疗了:一是避免它的进一步加重恶化,二是身体需要让它恢复功能,发挥它的免疫杀菌作用,增强体质。

淋巴方面的疾病,看似是不大的病,但至今医院中及药厂生产的药物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中药可充分考虑。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块、炎症的中药丸来治。找得对了则会者不难。笔者因工作关系,深知中药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

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可增加,偶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增加。

诊断

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应与阑尾炎、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

治疗

若不能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时,应手术探查;若已确诊,可保守治疗,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支持疗法,有些患者可能并发肠套叠,应注意观察,一般可自然恢复。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病因

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大肠区淋巴结多。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毒感染者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培养为阴性。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结炎,细菌侵袭的淋巴结多表现为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应、出血及坏死,淋巴结内可分离出沙门菌。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约20%的患儿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袭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最敏感的触痛部位可能每次体查不一样,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不似急性阑尾炎时固定,并且程度较急性阑尾性炎轻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偶可在右下腹部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有些患儿可能并发肠梗阻,应注意观察。年龄较小患儿在临床上出现与阑尾炎相似的症状,但病情较轻,而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当患儿在临床上出现发热、腹痛、呕吐且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生于肠道炎症之后,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病的特点:

(1)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临床有发热、腹痛、呕吐等表现。

(2)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

(3)腹部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4)超声检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5)诊断本病需与急性阑尾炎、肠蠕动亢进、肠蛔虫症等急腹症相鉴别。

(6)经抗炎、抗病毒治疗后预后好。根据我们的经验,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出现高热、腹痛者应考虑到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及早行腹部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防止疾病的误诊,有助于正确处理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

检查

起病后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病理表现为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培养常为阴性。大、小便常规均正常。超声检查表现为腹腔肠系膜增厚,并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大小不等,多位于右下腹,其外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呈低回声,其内回声均匀,腹腔可见少量液性暗区。

治疗

若已确诊,可保守治疗,一般经禁食、静脉输液及抗生素治疗腹痛可明显好转,逐渐恢复,无需手术治疗。但若经上述治疗,症状不见好转者,或难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时,宜手术探查。沙门菌引起者,如果形成脓肿或出现腹膜炎症状,则行手术引流。有些患儿可能并发肠套叠,应注意观察。

预后

该病预后良好,常在3~4天内自然缓解。

预防

注意喂养,增强体质,避免受凉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