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伤风针的副作用 破伤风是一种什么病

2019-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破伤风抗毒素不良反应: ①过敏休克 ②血清病: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瘙痒及水肿.一般系在注射后7-14天发病,称为延缓型.亦有在注射后2-4天发病,称为加速型.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可以对症处理,抗过敏治疗,使用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一般数日至十数日即可痊愈.破伤风疫苗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制成的.传统的生产工艺包括:在有利于产毒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产毒的破伤风杆菌,用过滤的方法收获毒素,经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再经若干步骤进行纯化,最终灭

破伤风抗毒素不良反应: ①过敏休克 ②血清病: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瘙痒及水肿。一般系在注射后7~14天发病,称为延缓型。亦有在注射后2~4天发病,称为加速型。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可以对症处理,抗过敏治疗,使用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一般数日至十数日即可痊愈。破伤风疫苗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制成的。传统的生产工艺包括:在有利于产毒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产毒的破伤风杆菌,用过滤的方法收获毒素,经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再经若干步骤进行纯化,最终灭菌。为提高免疫原性,类毒素以铝盐或钙盐吸附。吸附破伤风类毒素通过肌肉注射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较稳定,可暴露于20℃的环境温度达数月,并可在37℃下贮存数周,效力仍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不过,如环境温度达到56℃,该疫苗在2小时内即可被破坏。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应贮存于+4 (2–8)℃ 如疫苗曾被冷冻,则不应使用。类毒素的效力以具有保护作用的国际单位(IU)表示,此效力单位是通过评估免疫豚鼠或小鼠经破伤风毒素攻击后的生存率确定的。根据WHO的要求2,单价破伤风类毒素的效力不得低于每剂(0.5 ml)40 IU(在豚鼠或小鼠中测定);如破伤风类毒素与白喉和全细胞百日咳疫苗联合,则不得低于40 IU(在豚鼠中测定)或60 IU(在小鼠中测定)。

在国际市场上,破伤风类毒素有单价抗原疫苗(TT)、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或dT,视白喉类毒素的含量而定)以及百日咳-白喉类毒素-破伤风联合疫苗(DTwP, DTaP, dTaP或dTap)。百日咳疫苗有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P)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并根据百日咳抗原的含量记作aP或ap。此外,以DTwP或DTaP为基础的联合疫苗早已开始上市供应,其中包括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和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革兰染色阳性。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达25%~80%。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的1%~2%,提示发病必须具有其他因素,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环境。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如果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本病更易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