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腔调|戏曲界的“流行音乐”,非它莫属!
如果要在中国的戏曲音乐中找出一段几乎人人会唱的旋律,那么一定就是这首出自著名黄梅戏《天仙配》中的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而黄梅戏为这传世千载的爱情提供了足以与之匹配的舞台经典。
△黄梅戏《天仙配》剧照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人们对于黄梅戏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好听”、“好唱”。那是因为黄梅戏最初是由民间小调发展而来,富有地方民歌风味,因此便具有了唱腔婉转动听、表演朴实自然的特点。经典对唱《打猪草·对花》就是黄梅调小戏的典型唱段。
好听、通俗,易于传播,人人喜爱的黄梅戏,堪称戏曲中的“流行歌曲”。当这样的黄梅戏遇见了电影电视剧,它在全国的迅速流行几乎是一种必然。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韩再芬、吴琼......他们是家喻户晓的“戏曲偶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成为陪伴几代中国人的黄梅戏经典。
△黄梅戏《女驸马》韩再芬饰演主人公“冯素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邵氏电影集团在十几年间制作了几十部黄梅调电影,引发热潮,更成为了香港电影史上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虽然随着年代远去,我们并没有太多关于这些电影的记忆,但如果你记得《天下无双》中,王菲和梁朝伟的那段欢乐的黄梅调对唱,其中传承的韵味,或许可以感受一二。
△电影《天下无双》剧照
如今,黄梅戏与其他的传统戏曲一样,都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而这也是作为当代黄梅戏代表人物的韩再芬等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韩再芬:“我觉得传承黄梅戏实际上更重要的不是传承一种形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一种神,就是精神。特别庆幸的是,黄梅戏有我们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人。因为我们上一代的老师们,他们给了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们爱自己的戏剧,这种爱呢,其实也是传递给我们了。当我们懂得了这个戏剧里面的美,我们就不会那么轻易地抛弃它。”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韩再芬
这样的思考让韩再芬不再止于个人舞台艺术的钻研,而把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地方。建立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推广黄梅文化,培养新演员,创作新作品。
韩再芬:“因为我认识到戏剧的发展和成功,它并非是一代人两代人能成就的。黄梅戏还年轻,它的成长还有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所以,我现在做出一点牺牲也是值得的,至少让它延续下去,至少现在我们剧院的演员都是优秀的,因为他们现在还能看到我在台上唱啊!他们还能知道水准是这个水准,他得超过这个水准才能更好。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女人》韩再芬饰主人公“女人”
《徽州女人》、《徽州往事》、《东坡》、《大清名相》......新时代的黄梅戏开始有了新的面貌。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湖北黄梅戏艺术节、国家大剧院黄梅戏艺术周......越来越多的人又重新走进了戏院,感受黄梅戏的精彩。
今年正值第二届国家大剧院黄梅戏艺术周,国家大剧院品牌中心项目人崔磊对此深有感触:“中国的很多戏曲、剧种是有地域性的,但黄梅戏的这种地域性好像比较少。北京有很多观众非常喜欢来自安徽的黄梅戏这个剧种,最受欢迎的应该是《女驸马》,其次是《徽州女人》。《徽州女人》这个戏也演了十多年了,基本上是爆满,一票难求。像很多观众不止看一遍了,我认识的一些戏迷都二刷、三刷了,有的戏迷跟我说每次看都会落泪。”
△《徽州女人》剧照
黄梅戏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而校园,正是打通黄梅戏传承的最佳通道。
王丽华和翟艳秋,是中国戏曲学院2016级多剧种专业的学生,说到黄梅戏在她们心中与众不同的魅力,两个女孩可谓滔滔不绝。
翟艳秋:“黄梅戏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特别地贴近生活,很朴实。我们现在不都爱看电视剧,爱看电影,喜欢去看大片,其实黄梅戏也是大片,你演的就是我心里面所表达的,我就是这样子生活的,很亲切。”
△中国戏曲学院学生翟艳秋
王丽华:“我们黄梅戏讲究字正腔圆。老师教的过程当中,会要求字头、字腹、字尾,然后再就是韵味儿。就是像做汤一样,少了任何一样调料的话,汤就不是那个味道了。有条件的话,我也希望可以办一个培训黄梅戏的班,让更多的年轻人去热爱黄梅戏。”
△ 中国戏曲学院学生王丽华
面向年轻观众,面向城市,面向时代,今天的黄梅戏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展现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中国内地音乐制作人、唱作歌手、演员
代表作:《三寸天堂》、《无·果》、《左半边翅膀》等
严艺丹录制《中国腔调》
中国腔调
展现中华传统文化无穷魅力
思考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采编:卓然、李聪
后期合成:王阳
编辑:李涵
制作人:但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