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不满 考卷上写下不满的蒋多多该“破格录取”吗?

2017-08-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个人要想挣脱制度束缚,是可以理解的个别行为,但如果整个社会在一股不满情绪下,都跟着躁动起来,那是相当可悲的,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也是相当危险的.●对于蒋多多,我们可以敬佩她"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但对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却不该渲染她表现出来的无畏的"多多精神".近来,媒体先后报道了河南省南阳市八中2006届考生蒋多多高考时,所有试卷用双色笔来写,并把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还在考卷上写下对高考制度不满的文字--她这样做

●个人要想挣脱制度束缚,是可以理解的个别行为,但如果整个社会在一股不满情绪下,都跟着躁动起来,那是相当可悲的,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也是相当危险的。

●对于蒋多多,我们可以敬佩她“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但对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却不该渲染她表现出来的无畏的“多多精神”。

近来,媒体先后报道了河南省南阳市八中2006届考生蒋多多高考时,所有试卷用双色笔来写,并把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还在考卷上写下对高考制度不满的文字……她这样做的目的竟是希望各科成绩为零,以引起社会重视。

很多人认为,一位高中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挑战人人都知道、却难有人能撼动的高考制度,的确称得上是一次高水平的“行为艺术”。全社会对其行为进行讨论,不啻是一次关于教育话题的思想解放。但随着各地媒体的全面介入,评论文章的不断“挖掘”,一个可怕的倾向出现了:有人似乎要将她塑造成当代的“白卷先生”――张铁生。

笔者以为,对于蒋多多的关注应该聚焦于两点:一个比较有才华的小女孩未来的命运;她所揭露问题的深刻剖析。但就媒体而言,“剖析”难脱老声常谈的窠臼,“命运”的确又很“未来”。于是,很多媒体把视角放到了“对抗”上面,聚焦对抗自然要给个起码的评价,理性思考者当然有之,过度褒扬者倒也不乏见:“先驱行动”、“完美的幼稚”、“独立的精神”、“舍生取义”、“历史前行的推动者”……真可谓溢美之词,无所不用其极。

关注没错,分析甚至有所肯定也没错,但把小女孩的举动上升到如此的高度,就不怎么理性了。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33年前那位轰动一时的“白卷英雄”张铁生。1973年,高校招生恢复考试制度。在这年的大学招生考试中,以“知青”身份参考的张铁生,没有答题,却在白卷上写了一封信。此事引起轩然大波,导致招生考试制度又被取消,教育领域的所谓“斗、批、改”运动,又掀起一个高潮。

对于当前的高考制度,大家都承认有问题,但从建设性的角度,谁能拿出一个从13亿人中选拔人才,比目前高考方式更有效的替代方式呢?没有。既然没有,既然当前的高考被社会基本认可,那么教育过程中的畸形问题,就需要用改革的方法寻找出路,而不是用颠覆的手段期望得以解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我们把蒋多多的“对抗”拔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对社会潜在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今年,我们把蒋多多溢美为“斗士”,明年再出现更多的“多多”,我们如何“褒扬”?“多多”们多了,最终就能让所有考生都“挣脱高考枷锁”?中国的教育问题因此就解决了?

没有一个社会是尽善尽美的,而任何人都是社会地存在。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在有所欠缺的现有社会、现有制度下生存。个人要想挣脱制度束缚,是可以理解的个别行为,但如果整个社会在一股不满情绪下,都跟着躁动起来,那是相当可悲的,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也是相当危险的。

批评家童大焕先生日前撰文,希望有大学校长能够破格录取蒋多多,希望会有较好的出路等着未来的“蒋多多”们。从民主社会需要宽容精神的角度,可以理解童先生对于蒋多多命运的忧虑。但笔者认为:如果公立学校不讲原则地将“斗士”蒋多多破格录取,那么,破坏掉的是更多人的群体正义,并如前所言,其示范效应也是可怕的。既然蒋多多本人都表示对上大学没有兴趣,我们何必用传统的思维“赶鸭子上架”?

对于蒋多多,我们可以敬佩她“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但对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却不该渲染她表现出来的无畏的“多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