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狂犬病防治知识 专家: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2018-09-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被病犬(狂犬病)咬伤者约30%-70%发病,发病与否以及潜伏期的长短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的部位.咬伤头.颈.手者,潜伏期较短:②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系统有强大的亲和力,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沿神经系统传播和扩散,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的骨骼肌和神经中繁殖,这称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长可短,最短

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被病犬(狂犬病)咬伤者约30%~70%发病,发病与否以及潜伏期的长短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的部位。咬伤头、颈、手者,潜伏期较短;②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系统有强大的亲和力,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沿神经系统传播和扩散,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的骨骼肌和神经中繁殖,这称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长可短,最短为72小时,最长可达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病毒在局部少量繁殖后即侵入神经末梢,沿周围神经以每小时3mm的速度向中枢神经推进,到达脊髓后即大量繁殖,24小时后遍布整个神经系统。以后病毒又沿周围神经向末梢传播,最后到达许多组织器官,如唾液腺、味蕾、角膜、肌肉、皮肤等,由于头、面、颈、手等部位神经比较丰富,病毒易于繁殖,再加上离中枢神经较近,故这些部位被咬伤后发病者较多,潜伏期也较短;伤势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病。病毒在中枢神经中主要侵犯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等。这些神经核主要支配吞咽肌和呼吸肌,受到狂犬病病毒侵犯后,就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当饮水时,听到流水声,受到音响、吹风和亮光等刺激时,即可使吞咽肌和呼吸肌发生痉挛,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

万一不慎被咬,建议:如果被流浪狗咬伤后不要将狗狗立即打死,应圈养两周的时间,观察是否是狂犬病狗,如果流浪狗在1~2周内发病死亡,应送交医疗部门检验是否带狂犬病毒,当然如果条件许可,也可立即化验流浪狗是否携带狂犬病病毒。这里只是加一些建议,从源头控制病毒入侵人体,总之狗没有病,被此狗咬的人就没有事。至于预防狂犬病的办法,最好的当然是自己家里养狗,然后保证狗狗的健康,定期带着狗狗到宠物医院检查身体,并且注射相应的疾病疫苗,同时保证狗狗的清洁。这样,你跟狗狗玩就可以后顾之忧了,因为对于健康的狗狗来说,就算咬到了人,也不会致病,只是会痛上好几天而已。

狂犬病为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目前仍然是可防不可治。针对以上情况,专家提醒广大公众:

1、夏季穿着单薄,天气闷热令犬类动物易烦躁,是动物致伤高发季节,增加了发生狂犬病的风险。因此不要与猫、犬等宠物过分密切接触,尤其不要让宠物舔人的口腔、眼睛等粘膜。预防狂犬病最主要的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关爱流浪宠物时,要留意狂犬病的风险,不要接触陌生犬和猫,避免被它们抓咬伤。

2、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皮肤破损处,有感染狂犬病的危险。被咬伤后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定要及时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疫苗。

3、呼吁广大养犬人要文明养犬、科学养犬,要定期给狗、猫等家养动物接种狂犬病疫苗,避免家养宠物与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的接触,不要随意遗弃,避免流浪犬伤及他人的事件出现。

4、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人员、兽医等,应当进行暴露前免疫。持续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者,全程完成暴露前免疫基础后,需定期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