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 这些知识你必须掌握

2019-0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儿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及肺部肿瘤等.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约

小儿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及肺部肿瘤等。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约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北方地区则比率更高。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尚不完全成熟,在住院患儿中,肺炎为最多见,因此卫生部把它列为小儿四病(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防治方案中的首位。

基本介绍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上呼吸道

1.鼻 鼻腔相对狭窄,位置较低。婴幼儿鼻粘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粘膜肿胀,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2.鼻窦 新生儿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岁以后迅速增大,至12岁才充分发育。额窦2—3岁开始出现,12~13岁时才发育,蝶窦3岁时才与鼻腔相通,6岁时很快增大。由于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3.鼻泪管和咽鼓管 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且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婴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4.咽部 咽部较狭窄且垂直。扁桃体包括咽及腭扁桃体,前者6个月已发育,后者1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则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

5.喉 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

下呼吸道

1.气管、支气管 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粘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因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能力差。故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一旦感染易于发生充血、水肿导致呼吸道阻塞。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故异物很容易易进入右支气管。

2.肺 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粘液阻塞,引起间质炎症、肺气肿和肺不张等。

3.胸廓 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胸腔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呼吸时,肺不能充分地扩张、通气和换气,易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发绀。小儿纵隔体积相对较大,周围组织松软,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中医防治呼吸道感染方法。

中医防治呼吸道感染颇具特色。同样是感冒,病种不一,就会产生不同的症状,而选用与之相应的中药,就会收到预期的疗效。以畏寒、肢体酸痛、流清涕、痰稀薄,表现为风寒感冒者,可用午时茶、风寒感冒冲剂、川芎茶调散,也可用生姜、红糖汤,简单有效。以发热、口干、黄涕、咽痛、痰稠黄、苔薄黄,表现为风热感冒者,常用双黄连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银翘解毒片、抗病毒口服液、VC银翘片等,疗效明显;也常用板蓝根、柴胡、贯众、虎杖、金银花、连乔、菊花等单味药煎汁服用,疏风清 热解毒,抗病菌,缓解感冒症状,预防感冒并发症。

在防治呼吸道感染方面,中医十分重视人体抵抗力对病原体的作用,对于体弱、慢性支气管炎、肿瘤、心脑

血管疾患等免疫功能减退,抗病能力差,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可以采用“扶正祛邪”的法则,运用一些补气血、益肝肾、止阴阳的药物,如黄芪、党参、杞子、首乌、当归、熟地、菟丝子等,同时兼用一些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药物,以标本兼治,补本除邪。平时,这些病人还可服用玉屏风散、施普瑞、补中益气丸、六味 地黄丸等补益中成药,以强身健体。儿童因多表现为阴虚体质,一般以太子参、茯苓、麦冬为主,益气养阴,再配合菊花、桑叶、茅根等,清热除邪。

此外,一些简便易行的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疗法也颇受欢迎:① 大蒜:具抗病毒、抗菌作用,每日服生大蒜2~4瓣,熟大蒜10克左右。② 葱白加豆豉,煎服,或葱白加米煮粥,加醋少许,热食取汗。③蜂蜜,取30 克左右,每日冲服一次。④菊花,泡茶每日5克干,疏风,清热,解毒。 ⑤鸭跖草、鲜草200~400克,水煎分两次服;干草200克,开水冲服。

生理特点编辑

呼吸频率

小儿呼吸频率快,年龄越小,频率越快。新生儿40~44次/分,0~1岁30次/分,1~3岁24次/分,3~7岁22次份,7~14岁20次份,14~18岁16~18次。婴儿期呼吸中枢调节能力差,易出现节律不整。

呼吸型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呈腹膈式呼吸。随年龄增长,膈肌和腹腔脏器下降,肋骨由水平位变为斜位,逐渐转化为胸腹式呼吸。

功能特点

1.肺活量 小儿肺活量约为50—70ml/kg。按单位体表面积计算,成人大于小儿3倍,说明其潜在力差。呼吸功能储备较低,发生呼吸障碍时其代偿呼吸量最大不超过正常的2.5倍,而成人可达10倍,因此易发生呼吸衰竭。

2.潮气量 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死腔/潮气量比值大于成人。

3.每分钟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 前者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后者按单位肺容积计算与成人相近。

4.气道阻力 由于气道管径细小,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随年龄增大气道管径逐渐增大,从而阻力递减。

呼吸道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如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差,难以有效清除吸人的尘埃和异物颗粒。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婴幼儿辅助性T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使分泌型IgA、IgG,尤其是IgG2亚类含量低微。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

(1)望诊:①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困难的第一征象为呼吸频率增快,年龄越小越明显。呼吸频率减慢或节律不规则也是危险征象。②发绀:肢端发绀为末梢性发绀,舌、粘膜的发绀为中心性发绀。中心性发绀较末梢性发绀发生晚,但更有意义。③吸气时胸廓软组织凹陷: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称为“三凹征”。

(2)吸气喘鸣(inspiratory wheeze)和呼气喘鸣(expiratory wheeze):吸气时出现喘鸣音,同时伴吸气延长,是上呼吸道梗阻的表现。呼气时出现喘鸣音同时伴呼气延长,是下呼吸道梗阻的表现。

(3)肺部听诊:哮鸣音常于呼气相明显,提示细小支气管梗阻。不固定的中、粗湿啰音常来自小支气管的分泌物。于吸气相,特别是深吸气末,听到固定不变的细湿啰音提示肺泡内存在分泌物,常见于肺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