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遗址:村民标记自家位置祭奠
摘 要:龙门山断裂带,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从西南向东北延伸,长达500公里、宽70公里,这条深藏地下的巨大裂缝,历史上就并不安分,有资料记载的近800多年里,它就引发了25次破坏性地震。最近的一次,就是今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芦山县7级地震。
的,它们曾经陪伴着老北川人的生活,如今,它们继续看着游客走过。规划者认为,尽量保持遗址的原貌是对民间记忆的尊重,也最能体现遗址的价值。
周俭:很多的人在这里遇难了,对他的亲人,留下来的亲人来讲,它有一种缅怀的意义;第二方面,可以引起一些反思。
周俭:我们现在很多的城市建设,有的时候会忽视一些自然条件,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制约和影响,人为地改变自然的环境和自然的地形地貌是非常多的,把有些山头推平、河流改道也是应该有一个反思,我们怎么样和自然和谐地相处。
记者:原来有一句话说人定胜天,在当年的很多时候是作为一种正面的精神把它给提出来的。
周俭:现在我们觉得应该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最重要的。这个地方适宜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适宜做什么就不要做什么。有过议论,在80年代的时候,希望北川这个县城,就是我们现在老县城的位置能够搬迁,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搬成,如果这个故事大家都能够了解的话,其实大家也会有个反思。
解说:北川老县城经过几年的工程治理在2011年向公众开放,它的开放也引来了争议。一个伤痛之地变成参观旅游的场所是否合适,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我们想知道当地人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记者:有人就认为说,这样的一个地震灾难的遗址现在用它来带动旅游,来发展经济,这不是出售灾难,发灾难财吗?我想您肯定听过这样的议论。
晋超(绵阳市旅游局产业规划发展科 科长):如果没有人和遗址的互动,这个遗址好像是不存在一样,它价值何在只有通过参观游览,人才和这个历史打交道。
记者:您觉得遗址的价值也是要通过有人来看才能发挥?
晋超:对,历史最怕的是什么?是被遗忘,一旦被遗忘了,它就什么都没有了,他们来了,他们就回忆到那段历史,这也是一种保护,这种保护的意义和价值,不亚于对老县城的实物的保护。
记者:就是说觉得来看的这些人,他也是一个保护的参与者?
晋超:对,每一个人他的心灵的参与,我觉得这个可能才是最本质的,最根本的。
解说:晋超说,2008年北川灾后重建规划就确定了以旅游为主要产业。在他看来,有人来参观游览,历史才能被记住,遗址的价值才能实现,游客到来自然会带动旅游服务业,对当地居民也是实际的帮助。
晋超:北川原来主要是靠农业,地震以后很多土地灭失了,他得生存,对老百姓来讲就是生计的需要,所以我觉得这个没什么不对。
解说:在紧邻遗址的任家坪村,不少居民的生计都和遗址相关,有的做起了游客的生意,有的在遗址区务工。王述木,泥瓦工,儿子是北川中学学生,在地震中遇难,所幸的是女儿幸存了下来,现在他在老县城遗址里打工养家,地震后头两年,他的妻子黄芙美曾经在北川中学门前摆摊补贴家用。
黄芙美(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村 村民):我们家里因为经济条件也差,女儿在读大一,她说妈妈我想要个电脑,最后我就逼得没法,实际上我很不愿意去摆那种摊。
黄芙美:因为知道伤心的地方,确实不想去,但是又没法,我就只给她了挣个电脑钱,也就没去摆摊了。
解说:地震后,北川新县城选址在了20多公里外的安昌镇,这里生活的绝大多数人都有亲人或朋友在老县城长眠,现在他们大多只会在清明等纪念日回到老县城祭拜。但是,也有一些人每天要和遗址相见,例如这个叫高粒原的女孩,她在老县城遗址担任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