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标 |《撞死了一只羊》或成万玛才旦创作的分水岭?
第一百九十二期
《撞死了一只羊》
得分7.2分
1.秦婉8分
凤凰电影策划。
喜欢本片简洁但更深邃的表达,结构和节奏都比《塔洛》进步很多,两个金巴的相逢既有些武侠片的感觉,又利用了轮回梗,打破情节僵局和人物执念,让后半段处在梦境边缘,很有创意和味道。本片是去年金马最佳导演的第二名,其实若当时获奖也算实至名归。
2.西帕克8分
影评人,电影网站主编。
浅景深镜头营造出幻想意境。当撞死了一只羊后,符号世界开始慢慢崩塌,进入精神分析的领域。同名同姓的另一个自己,扮演着属于过往时代的角色,在梦中寻觅本我。
3.陆支羽8分
影评人,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运营者,著有《小丑,马戏团的眼泪》。
1.万玛才旦的这次突破,终于使他进阶成一位更有趣的导演;而我愿意相信,这次突破不仅仅是王家卫带来的。2.金巴的双重宿命,亡羊的灵魂超度,以及小酒馆的半梦半醒,有太多值得玩味之处。3.而结尾的复仇梦境,是闯入现实的转经筒,是升格寓言的醒酒剂,更是万玛导演得以冲出传统困局的一次灵性逸出。
4.U兔8分
电影书籍译者,电影活动企划。
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没想到这么有意思,看完值得长久玩味,能发掘出丰富的细节和寓意。万玛导演把很多具有个人立场的哲思融入在里面,深刻但不矫情,用幽默有趣的方式表现出来,让这样一个糙汉拥有如此丰富且宽广的内心,实在太可爱,在去小镇之前的所有事几乎都是在塑造人物性格,做得饱满而不动声色。
对生命表现出非常高尚的平等意识,这种观念没有什么诉求没有功利的目的,就是因为是生命所以都平等的,我觉得这种东西不一定很容易理解,所以当影片很好地把这种观念呈现出来,而且没有丝毫说教意味的时候我被感动到了,甚至跟世俗的结合而让人觉得很有趣(超度完了拿回去吃吧,笑了)。对西藏没有刻板的猎奇,虽然模糊了年代,却是当代社会普通人视角,这一点非常高级。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在一场梦中得到了全部的解决,让人想起《路边野餐》。
5.电子骑士8分
影评人,在《科幻世界》开有科幻电影专栏。
不如导演上一部影片《塔洛》工整,但却更有想法,技巧更突出。在华语影片里,这种带有实验性的作品还是太少了,值得鼓励。本片带有很强的反类型色彩,用文艺电影的方式讲了一个公路悬疑故事。四比三的画幅有意限制了观众视野,使其集中于角色而非西藏环境上,这是对绝大多数以青藏为背景的电影的反动;刻意的胶片颗粒感也在呈现现实的粗粝和平凡,与结尾的梦幻形成强烈对比。影片涉及的救赎主题、信仰与原罪(撞羊、复仇)都颇有可咀嚼味道,明显高于一般的“藏地鸡汤片”。也比《塔洛》表现出的现代/原始二元对立观念丰富得多。还是觉得这位导演有些刻意和主题先行(当然这不一定是问题),不够自然舒展。就说本片吧,结尾目的性太强,全片90%的内容似乎都是为了结尾的“神来之笔”。影片仅87分钟,后面的故事没有展开,还有很大余地。结尾的这种留白似乎更多强调了给观众带来的冲击力和戏剧张力,而没有考虑故事及主题表达的完整及有效。
6.王昕8分
电影研究者。
影片一开始便让我们置身别样的环境之中。广袤荒地、太阳刺目,仿佛被尘土淹没的卡车,走调磁带,干燥、贫瘠,在“供给”线上生存的聚落。“乞丐”金巴上车,镜头亮出藏刀刀柄前,撞死一只羊也仿佛只是司机金巴乏味行程的偶然意外。然而在这个时刻之后,一切都被这把行将抽出的刀重新照亮。
如此干燥沉闷的环境里也有深重的恩仇和摇曳的情欲。人们在劳作和生生死死间小憩与大梦。如同《塔洛》,万玛才旦再度使用了某种镜像和对称的设计(车窗前翻动的照片)。但更令人惊艳的还是他捕捉时空的能力——萨那小酒馆里丰满明艳的老板娘,后景摇动的骰子、画外老头的回忆、窗外插入的黑白,佐以小瓶百威、大瓶拉萨,奇特而迷人。让人想起王家卫、洪常秀,甚或《双旗镇刀客》。
7.刘宇清8分
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与万玛之前的影片相比,《撞死了一只羊》的影像更加雕琢,给粗砺的现实赋予梦幻的气质。关于复仇与“放下”,是更加普世的戏剧/电影主题,不再局限于藏区的生活。从生活呈现转换到寓言表达,也许会有更广阔/自由的空间。但是,如果想了解西藏,还是之前的影片更朴实/可靠。凭直觉,影片很适合改编成舞台剧。
8.耳朵8分
“奇爱博士讲电影”责任主编,独立戏剧人。
《撞死了一只羊》有很强的作者性和文学性。全片就像是一个梦,在梦中包罗了天地万物,揽括了浮生众相。而在梦的背后,是万玛才旦以诗性和神性构建的人性解读,他以善良与慈悲的笔触,勾勒出人生宿命的轮回与不可控。
9.郑秉泓7分
影评人,著有《台湾电影爱与死》。
这部用梦境和现实来申论复仇与赎罪的超现实小品,可能因为监制是王家卫,所以整个气质与视觉构图相较于导演前作《塔洛》都起了些变化。好像更“国际化”了些,我不确定这对万玛才旦日后创作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总之电影本身还是带有一种奇观化的好看。
10.大奇特7分
老电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妙,这可能会是万玛才旦创作生涯的分水岭,体量不大的寓言故事,王家卫式的影像风格填充了细节。镜像关系般的双重金巴,通过彼此看到自身,司机金巴在梦中完成了杀手金巴的救赎和仇人的解脱。
11.闵思嘉7分
影评人。
非常梦幻,又有种诗意现实主义式的心理真实,那油画一般的酒馆光影,汗涔涔的女人肌肤,微光里的压抑与释放,生于民族而又出于民族,镜像你我,世间皆是假想敌。
12.风间隼4分
影评人。
《我的太阳》就跟《塔洛》开头的汉语毛泽东语录一样,一个字:装。装啊,装啊,真的就“装死了一只羊”。恐怕导演自己都没明白自己要表达什么,说不清楚的,反正有藏地的神秘感托底,谁敢承认自己不懂?
但至少那点现代人的疏离和孤绝我还是看得明白的,那是导演身上的时代病,与大漠冰川无关,更与寺庙和僧人无关。藏文化背景在很多人眼中是这毛病的过滤镜,在我这儿却是放大镜。师傅你为啥戴墨镜,导演你为啥那么喜欢拍演员的手?王家卫笑了。
13.赛人4分
影评人。
一部过分依赖读解的影片,常会落败于解释本身,从而丧失了电影最具灵性、也就是不可意会的那一部分。酒馆的一场戏,虽证明万玛才旦在调度上,尤其声画关系的递进上颇有才情。但女演员过于跳脱的形态,破坏了理应于无声处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