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长垣 专访天津可口可乐希望小学王艳丽校长(图)
河北省赞皇县黄北坪乡天津可口可乐希望小学 王艳丽校长
清晨,吻别一岁大的女儿,王艳丽轻轻合上家门,踏上了上班的路。路边的野草被霜薄薄地盖了一层,在风中一脸寒意的晃动——冬天,毕竟不远了。她的家在离希望小学一里地的地方。这位当年的乡村大学生在这里教书已经有十六个年头。如今,她成为这所小学的校长也已整整一个春秋。
1995年可口可乐首批投入20万元援建的教学楼矗立在晨光中。学生们在操场上晨练,学校里特有的那种朝气蓬勃的气息扑面而来。王艳丽深深呼吸着山里熟悉的清新空气。这是混合了青春、理想与希望的气息。
从大学毕业到这里,一路行来,王艳丽无疑是一个能坚持自己理想的人,她从小的愿望就是当老师,考大学时报志愿,父亲不愿意女儿教书,想让她学医,结果,王艳丽自己把志愿改了过来,终于实现了教书的梦想。
学校刚成立时,只有六年级,属于联办小学,仅仅几十名学生。成立后,又慢慢加入了四、五年级,每个年级有八十多人,分两个班,共有二百多名学生。后来,撤点并校把附近的小学都凑在一块儿,这里成为山区最大的一所小学。附近的村民都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孩子们即是从小乡间田埂的邻里玩伴,又成了结伴上下学的同学。
和当年相比,王校长说:“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是泥孩子,没有什么可以玩的,现在的学生有篮球、乒乓球、单杠双杠、电子琴、风琴,这些都有。比我小时候,甚至比我刚毕业时都好多了。” 她回忆当年学校刚建成不久一直到现在,可口可乐的志愿者们就常常来到学校进行帮扶活动。
对于那些成绩特别优异而又家庭贫困的孩子,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可以获得“可口可乐希望之星”奖学金的激励,款项直接打到学生或家长的个人账户上面。一年年的春华秋实,学校的基础设施也渐渐完善起来,电脑、复印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有了补充,孩子们的校服、课桌椅也有了支持。
志愿者叔叔阿姨带着孩子们走出了大山,孩子们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和天津,睁大双眼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孩子们盼着天津来的叔叔阿姨,就像盼着一个盛大的节日。
王校长看着学生总是止不住一脸笑意,“我的这些孩子们……”,王校长喜欢这样谈到他们。学校里有五六个学生是单亲家庭,还有几个学生家里条件不好,有一个孩子的父亲在北京打工,前不久在工地上摔成重伤,还有一个孩子的爸爸患类风湿已经卧床五年了。王校长把孩子们放在心上,对这些孩子有着特别的关心。学校为家庭困难的孩子提供住宿,但因为学校经费相对较少,凡有支出,作为校长,往往是王艳丽自己先垫上钱,到时候再报账。
从教16年来,王艳丽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最感到挑战的事情是与不同背景的家长沟通:“我们希望能教好孩子,希望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有些家长觉得我们教的和社会教的不一样,所以我们几个老师一起上门做工作,好在自己就是本地人,所以乡里乡亲沟通起来也比较顺畅。
” 业务方面,王艳丽一直努力着,她参加了可口可乐组织的“全国希望小学教师暑期培训班”,与来自全国几十所希望小学的老师们一起在上海接受培训,交流教学和管理经验。
她说一个好校长的基础是好老师,她也是这么做的。2003年,她被评为“县十佳人民教师”;2004年,在石家庄市第七届中小学作文教学评比中,她所授的课被评为“市级优秀课一等奖”;2006年教师节,她又被评为“骨干教师”。
去年春天,孩子诞生了,此后不久,王艳丽接任校长,由教师到校长的角色转换以及接踵而来的各种工作,让她应接不暇甚至手忙脚乱。从校外接待到学校管理,样样都需要亲力亲为,甚至锅炉坏了,她也亲自上阵同老师们一起修理。
“有时候会从心里觉得苦,觉得累。但是学校里的老师孩子,还有我的家人都特别支持。有些老师还是我学生时代的教师,他们的鼓励,让我很温暖。我们学校里老师们对孩子的无私,我真的非常感动,你会觉得这是一种氛围,你在其中会感受到一种力量。比如我们学校50多岁的李老师,患有白内障,还拼命自学,学习电子白板这个新的教学工具,自己还制作大量的课件,就是为了孩子们好。”
王艳丽说:“我们学校没有校歌,但有一首胜似校歌的歌曲,人人都会唱,叫《感恩的心》。我们的孩子们从中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这是我们学校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