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典型增生 患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2019-03-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般认为,从正常细胞发展到肿瘤细胞,都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即:正常──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而不典型增生则是从良性改变到恶性改变的中间站,是

一般认为,从正常细胞发展到肿瘤细胞,都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即:正常──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而不典型增生则是从良性改变到恶性改变的中间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因此,将不典型增生称之为癌前病变。不典型性增生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改变。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又称异型增生(dysplasia)。主要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表现为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排列紊乱,极向丧失。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形不规则,核分裂像增多(一般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像)。细胞具有一定程度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根据病变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如子宫颈的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可分为:异性上皮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下1/3为轻度(Ⅰ级),累及上皮全层下2/3为中度(Ⅱ级),累及全层上皮的2/3以上为重度(Ⅲ)。近年来,上皮内瘤(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即将Ⅰ、Ⅱ和Ⅲ级不典型增生分别称为IN-Ⅰ、Ⅱ和Ⅲ级,其中IN-Ⅲ级包括原位癌在内。如子宫颈上皮内瘤(CIN)、外阴上皮内瘤(VIN)等。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表现。临床病理工作中常见的不典型增生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多发于食管、子宫颈和口腔、外阴的粘膜白斑以及慢性皮肤溃疡等;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多见于胃、胆囊、肝细胞、子宫内膜、乳腺导管上皮等。

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些不典型增生,可预防相应部位癌的发生。但必须指出,并不所有癌前病变都必然转变为癌,也不是所有的癌都可见到明确的癌前病变阶段。一般认为,从正常细胞发展到肿瘤细胞,都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即:正常──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而不典型增生则是从良性改变到恶性改变的中间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因此,将不典型增生称之为“癌前病变”。不典型性增生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改变。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不典型性增生的治疗取决于病变的程度。对于轻度病变,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应定期进行随访。

由HPV病毒引起的、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细胞学异常改变。如果这种异常改变的程度较轻、数量较少,通常不需要治疗就可以被自体清除。但是,如果发生中、重度不典型性增生,则很难自动清除,此阶段的细胞学异常改变一般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则有可能继续进展为癌。黏膜白斑病。常发生在口腔、食管、外阴等处黏膜,病变肉眼观呈白色斑块,镜下见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角化,并有一定异型性,病变有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

但是,对于中、重度病变,由于很难通过自体清除,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临床上治疗中、重度病变的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物理疗法和手术切除。1、物理治疗:包括乳腺红光检查治疗仪和冷冻治疗,通过加热或冷冻破坏异常增生组织。2、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将异常组织切除。切除的组织也可以用于病理学进行组织诊断(因此也被称作是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