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张雨生 口是心非(张雨生专辑)
封面上的匹诺曹再现了童年寓言里的画面,说谎的孩子长出了长鼻子,这么说起来,张雨生也是一个说了假话的“坏孩子”,唱片文案里信誓旦旦做下的保证“这张专辑当然不会是最后一张……”,却在面市一周后就因为歌者本人的遭遇车祸,而成了一句彻头彻尾的“谎言”。
从此张雨生归去天堂,甚至连变长鼻子的机会都不让歌迷看见。 正是因为去世,正是因为《口是心非》成为张雨生音乐生涯的绝笔,这张专辑的音乐意义反而因为感情用事而被忽略或者说是异化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有关张雨生的生命如果得到延续,他的前途将怎样无可限量及他对台湾流行乐坛的品质将有何种程度的改观之若干假设和想像。
首先,关于这张专辑的情况是这样的。《口是心非》其实是一张情歌专辑,但是它和商业化的流行唱片有所不同的是,虽然它也是通过十首彼此之间毫无关系的十首爱情作品“凑”成一张专辑,但由于张雨生在文案中,将十首作品分别置于十篇中外艺术名著名下,而每首作品本身的编曲也是既多元又精彩,因此很容易就用文艺一词,将这样的情歌升华,并在升华后形成一种文艺腔颇浓的小概念。
副标题可以有很多,比如“一个文艺中年音乐版读后感”,比如“一个文艺中年的十个情爱片断”,比如“一个文艺中年沉溺于爱河的十种方式”……
专辑作品最值得人赞赏的就是突破了当时台湾主流流行乐公模化的编曲,最大程度呈现了一位创作歌手应该有的想像力,应该有的对艺术的追求,在这方面,张雨生做得确实够好。而在够好之余,张雨生倒也不像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音乐人那样,使出混身奶劲却只能换来人们含有同情心的肯定。
相反,《口是心非》的11首作品(唱片十一轨中,《爱情…》这一轨既是一首短乐,亦是之后《…的图案》的序曲),以技术含量的角度衡量,绝对都是编曲与歌曲融为一体,而多元化的外观又丝毫不影响作品的本质,既有丰富的可听性,又有一定艺术厚度的音乐。
其中《玫瑰的名字》运用了古典音乐和Heavy Metal相结合的方式,其快慢有致的架式,根本不像一首流行音乐作品,而像是流行版的史诗金属,最重要的是,它们的结合还丝毫不让人讨厌,绝对不是附庸风雅的应景之作,尤其是张雨生招牌的中性高音,更是很好的延伸了作品本身的情绪以及金属音乐的气质;《河》则是将舞台剧独唱和摇滚乐完美的拼贴在一起,将张雨生音乐里绝美和灵邪的气质巧妙的融为一体,一句“当你平躺下来,我便成了河,回绕你的颈间,在你唇边干涸”更是乍现张雨生“新月派”的潜质。
这样的表现,也难怪会让当时一直视主流流行音乐为耻的《极地音乐双周刊》,也禁不住对它们树起了拇指。
此外,《爱情…》和《…的图案》里弦乐与竖琴的渲染、以及爵士贝司与舞台剧互相的挑逗,《随你》里用摇滚吉它来反衬巴洛克音乐的手法,《神采》里被民谣化了的Bossa Nova,《在黄昏融化了世界的色彩以前》里真假音的对唱,还有《若我告诉你其实我爱的只是你》用Smooth Jazz包装流行乐的手法,都是流行音乐文艺化的最高境界,再差一点,味道肯定不浓,再猛一点,只怕就要出事!
张雨生的音乐生涯其实一直可以分为楚河、汉界两道线,一道是纯流行的,包括早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天天想你》,以及后来的《大海》和为张惠妹创作的《姐妹》、《一想到你呀》、《Bad Boy》等作品,另一道就是《自由歌》、《卡拉OK·台北·我》、《两伊战争》等概念专辑的叫好不叫座里。
前者说明张雨生作为一个歌手,其独特的中性高音确实拥有很强的辨识度,而他也能利用这种优势转换为使音乐流行的动力,同时也说明了作为创作者的他,也同样拥有很强的旋律敏感,能将敏锐转为流行。而后者则说明张雨生作为一个音乐者自知自觉的良心与诚意,以及他有所抱负的艺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