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艰苦卓绝长征路(组图)

2018-04-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任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校长兼政委.1992年10月任中央***副***.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十四届中央委员.1985年.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驿前战斗中,我负了伤,加上发疟疾,不得不去后方医院疗伤养病.一天,我师政委黄克诚来看望伤员,一见面,就指名要我跟他回前方.我的伤口在化脓,担心拖累部队,有点犹豫.黄政委的口气不容置辩:"你的脚

,任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校长兼政委。1992年10月任中央***副***。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十四届中央委员。1985年、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驿前战斗中,我负了伤,加上发疟疾,不得不去后方医院疗伤养病。

一天,我师政委黄克诚来看望伤员,一见面,就指名要我跟他回前方。我的伤口在化脓,担心拖累部队,有点犹豫。黄政委的口气不容置辩:“你的脚能走,回前方也能养好伤。”许多重伤员都十分羡慕我能回部队,医院副院长方圆等同志一直送我们到村口,还嘱咐说:反攻胜利后,别忘了给送些胜利品来。后来听说,红军主力走后,医院被敌人打掉,医院的同志和伤病员都牺牲了。

我跟黄政委到雩都赶上了部队。回到红3军团第4师10团。团长沈述清、政委杨勇见我伤未好,便留我在团部当作战参谋。部队正忙于补充兵员、弹药、刺刀、棉衣。原来,中共中央和中革***在各路敌军加紧向我中心区推进的严重形势下,已决定撤离中央苏区,到湘西去同红2、红6军团会合。由于这个决定极端保密,我们这些基层部队的同志只听说要进行“反攻”,根本不知道要放弃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过去,我一直认为黄克诚同志是师政委,他可能知道部队要走的情况,才到后方医院接我们。近年翻看黄老的《自述》,方知他当时也不知真情,而是从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文章中判断的,实在难能可贵!人到晚年,易思往事。我想,当年如果不是黄克诚同志把我从医院里接出来,带我走上长征路,哪里还会有今天!

长征开始的一个半月里,主要是突破敌人设置在我们前面的四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在江西信丰地区。我们同兄弟部队共同奋战,攻占了新田、古陂,西渡桃江,突破了敌军的封锁线,但损失也不小。洪超师长就牺牲在这里,他大我5岁,是我们红3军团最年轻的师长,英勇善战,胆识过人。记得那一天,部队向白石圩前进。洪超师长带一个排从我们团出发到前卫11团去。刚离开不久,就遭到溃散之敌的偷袭。我们听到枪声,急忙上去支援,但师长已经中弹牺牲。大家怀着满腔悲愤,全歼了这股残敌。洪超师长牺牲后,由张宗逊接任第4师师长。

突破湘南地区的第二、第三道封锁线时,我发着高烧,不能走路。沈团长、杨政委对我的伤病非常关心,强令我坐担架。一星期后,伤口稍有好转,我就坚持步行,跟着部队向前走。

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最为惨烈。我第4师部队血战湘江,付出了重大伤亡。我这时伤病已愈,又回到3营当营长,率部坚决扼守光华铺地区。一天之内,两任团长都牺牲在这里,全团伤亡近半。指战员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终于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和***纵队在界首渡江的艰巨任务。从整个战役讲,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总算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但部队已由江西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联想到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的被动局面和重大损失,大家的心情都很忧虑和沉重,为什么毛***还不来指挥我们?

红军渡过湘江后,蒋介石急令桂军尾追、黔军西堵,企图围歼我军于北进湘西途中。如何摆脱敌人尾追是战略指导上的关键问题。

我们翻过越城岭,进入广西龙胜县境。这里居住着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敌人到处造谣,说“***杀人放火、共产共妻”。老百姓不知真相,都逃到山里去了。桂军挑选熟悉地形、民情的老兵,以班排为单位,与当地民团合为一股,潜伏在山上,侧击我行军队伍。当我们追上山时,他们很快就跑了;我们一下山,他们又跟着回来,继续向我们射击。我们只好边打边走,前进速度十分缓慢。

在这样的村寨里,红军十分强调遵守群众纪律。用了群众的粮、菜,都留下银元,写好纸条,说我们是工农红军,路过此地,用了你家的东西,现付给你银元,因主人不在,无法面商,实在对不起。早晨离开宿营地时,都将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几天,部队刚离村,竹木制造、盖着树皮屋顶的房子就着了火,马上返回扑救,但已来不及,大家心里也纳闷。后来,我们派出潜伏哨,捉住了几个放火的***便衣特务,经过公开审判,揭露其破坏红军同群众关系的罪恶阴谋。群众明白了真相,便纷纷到山里叫回亲友,有的还要求参加红军。

在广西境内走了10多天,直到进入湘西南的通道县一带,才摆脱了桂军的纠缠。12月上旬,红3军团奉命整编,我又回到10团司令部任侦察参谋。没多久,红军突然改道,向黔北方向前进。后来才知道,当时敌“追剿”军主力已在我军前方构筑工事,张网以待。但博古、李德仍坚持原来同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是毛***力主放弃这一会使红军陷入绝境的方案。中旬,中央政治局又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肯定了毛***的正确意见。

蒋介石得知红军入黔,大感意外,急忙调整部署,继续追堵,企图围歼红军于乌江南岸。中共中央和中革***决定;在敌重兵到达之前抢渡乌江,向遵义前进。我红3军团经台拱(今台江)、黄平、瓮安,向乌江急进。一路上,我们10团是军团的先遣团。我带领侦察排,先行过了清水江,抵达桃子台,前出乌江南岸,侦察渡河地点。乌江是贵州最大的河流,素有“天险”之称。江面宽200多米,水深流急,两岸悬崖绝壁,难以攀登。由于我们行动快,蒋军主力还未到,江边只有黔军几个团防守。1935年1月5日,当大部队到达茶山关渡口时,守敌已逃之夭夭。因为红1军团已夺占回龙场等渡口,并架设了浮桥,所以,我们团顺利过江,红3军团其他部队也在第二天渡过。

过了乌江,在遵义以南的懒板凳(今南白镇),红3军团又进行了整编:4师、5师保留,6师缩编为一个独立团。4师师长、政委还是张宗逊和黄克诚,我们10团团长为陈连华,政委还是杨勇。

为了解贵阳到黔西一带敌人的活动情况,陈团长、杨政委派我带侦察排到黔西去侦察。在离乌江上游的鸭池河西岸约40里的甘棠镇,找到了一位忠厚的长者,请他当向导,南渡乌江。我与他商定了行进顺序:由他带着伞走在最前头,相距百把米是便衣手枪班,再往后是我带的一个机枪班和两个长枪班,约定如发现情况,就立即张开伞。结果一路未有敌情,我们顺利进了黔西城。

城里人很多,生意兴隆。长征以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热闹的场面。突然间,我发现街上有***中央军贴的标语,走近一看,有的浆糊还没有干,即问当地群众,他们说中央军在此过了两天,今天早上才过完,往刀靶水方向去了。开始我不大相信,刀靶水是我5师守备的,在乌江北岸、通往懒板凳的大路附近,看来敌人已经行动。我们急速返回,部队已经开拔。陈团长、杨政委给我留了一封信,说情况有变,目标遵义,要我迅速赶上。我带领侦察排插小路向遵义方向追去,赶上团部并简要汇报了侦察情况。原来,***中央军已渡过乌江,追了上来,我5师在刀靶水遭敌袭击,受到一些损失。敌人在步步逼近,我们边打边走,来到了遵义。

在此期间,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长征初期红军受到损失的教训,纠正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严重错误,实际上确立了***同志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屡经挫折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使中国革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得以转危为安。遵义会议还作出了渡江长征,到川西或川西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当时,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并不知道会议的精神,大约是到云南扎西(今威信)地区后才听了传达。大家精神为之一振,联想起第五次反“围剿”苦战一年,处处碰壁,湘江战役中,如此被动挨打,牺牲了多少红军干部战士,原因到底在哪里?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积在我们心头一年多的疑团解开了,感到红军有了希望,革命有了希望。

遵义会议后,红军准备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这时,蒋介石急令川军在长江北岸构筑工事,全力防堵,同时调集中央军、黔军、桂军、滇军共约40万兵力,企图将我军围歼于贵州境内。

我中央红军此时只有3.7万人,如何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迅速北渡长江,是为至要。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向土城、赤水前进。在土城,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参战部队营以上干部会议,我也参加了。会议由洛甫(***)主持,***总司令作了作战动员。28日拂晓,我师在土城东北的青杠坡与敌教导师接触,双方展开激战,直至中午,敌人越打越多,我的腿被炮弹片划伤,杨勇政委也负伤了。到底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是情报不准。敌军远远不止我们原先判断的3个团,战斗力也比王家烈的“双枪兵”要强,再战下去对我军十分不利。于是,中革***果断决定撤出战斗。

29日,我们团随军团直属队,从土城浮桥过了赤水河。在此前后,总部和其他部队也渡河西进,从而改变了原来的作战计划,开始了有名的“四渡赤水”之战。为轻装减负,***军团长下令把山炮拆散沉入河中,反正炮弹也打光了,部队向四川古蔺、叙永方向疾进,准备在泸州、宜宾间伺机北渡长江。

蒋介石急令各路“追剿”军紧追不舍,企图围歼我们于川南地区。鉴于此情,中革***决定暂缓北渡长江,改向云南扎西地区集中。红军再次进行了整编,精简机关,加强连队。红3军团撤销了师,缩编为第10、第11、第12、第13四个团,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第10团团长张宗逊,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钟纬剑,政治处主任杨勇,全团共2000余人。我仍在10团任参谋。

扎西整编后,中央红军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决定折返向东,向敌军比较空虚的黔北地区转进。2月19日,我们团在习水县二郎滩二渡赤水,从敌军的包围圈中钻了出去。当晚,部队打土豪弄到一些米酒,我喝了一大碗。由于几次负伤和常发疟疾,再加上极度疲劳,身体十分虚弱,第二天我的头痛得厉害,全身不能动,就像瘫痪了一样,被送进医院又一次躺在担架上。谁知,这一躺就是40多天。

其间,部队大战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一举击溃了***追剿军吴奇伟的两个师。红3军团斩关夺隘,担任主攻,军团参谋长邓萍、我们10团参谋长钟纬剑都牺牲在这里,张宗逊团长也负重伤。红军将领们身先士卒,慷慨赴死,终于换来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不但有力地鼓舞了士气,也获得了物资装备的补充。

在担架上的40多天,是我最痛苦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担架员抬着我,由茅台镇三渡赤水河。杨勇主任几次从前方给我送来腊肉,并派一名勤务兵照顾我。搞到的茅台酒,大家都舍不得喝,而是用它来搓脚,以减轻连日行军的疲劳。我人高腿长,鞋子尺码大,很难找到合适的。供给部的谢胜坤同志特地给我送来大号的鞋子,真是战友情深。就这样,我一直在担架上,又从太平渡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有三渡坐担架,真后悔那天不该喝下那碗酒。

4月上旬,我总算能站起来了,拄着拐棍慢慢走。中旬抵达黔滇边境的北盘江地区时,我终于扔掉了它,高兴的心情真难以形容。我衷心地感谢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中,关心、照顾、抬着我行军的战友们!

渡过北盘江后,我出院在军团教育科等候分配。科长孙毅是宁都起义的老同志,对我很关照,也帮我向上级反映情况。我先被分配到12团任教育参谋,后来又调回10团工作,见到黄珍团长、杨勇政委等老领导。他们决定由我担任通信主任。这时,我们团部已有电台,工作方便多了。

4月下旬,我团进入了云南境内,26日攻占沾益,缴获了大批宣威火腿。对缺粮的红军来说,这是一大收获。全团要求每人背一只火腿,也未能背完。5月初,部队到达皎西地区。为阻击追敌,我团驻扎在一座小山上。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金沙江。大家的心情都很高兴,因为红军获得了以前从没有过的主动。果然,好消息传来,兄弟部队占领了皎平渡渡口,我们改由那里渡过了一泻千里的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终于摆脱了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

6月9日,我们团来到夹金山脚下。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烟稀少,气候变化无常。12日,我们开始上山,一路上虽然很艰苦,但由于在山下休息了3天,体力有所恢复,加上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掉队的并不多。山顶上有许多石堆,听说藏民路过这里时,都要捡一块石头放在上面,祈求菩萨保佑。因为好奇,大家也跟着往上放石头,后来才知道,这叫“玛尼堆”,是藏传佛教的一种传统做法。就这样,我们顺利地翻过了长征路上的第一座雪山,到了懋功(今小金)地区,同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两个方面军会合后,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了扩大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甘南,建立川陕甘根据地,并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为夺取松潘,打开北上通道,红军又翻越了梦笔、长板两座雪山,进至芦花、黑水地区。团里补充了兵员,是从四方面军调来的一个营,由副团长杨国夫带来,他即转任10团副团长,伍修权也调来接任团参谋长。

这时,最困难的还是缺粮,部队吃饭成了大问题。团首长决定要我改任管理主任,主要负责筹集粮食,千方百计去找吃的。有一天,我路过军团供给部,他们正在宰杀一头牛。邱创成政委是我的同乡,他见我来,便主动送给我几斤牛肉,真是难得啊!我舍不得自己吃,便带了回来,和大家一起煮汤分享。

如何筹粮,我没有经验。开始带着一些人到大山丛林转一圈,既见不到人,也找不到粮,一无所得。后来经人点拨,才晓得要到向阳的山坡、有水的地方去找,因为藏民多在那里生活,粮食也可能埋在此地。果然,有一次我们从地下挖出了少量的油、盐、牦牛肉干和粮食。但仅有这一点点,还不够部队吃的,不得不去割尚未成熟的青稞、包谷。有的把青稞放在火里烧,用手搓下籽粒,半生半熟地吃。有的把包谷放在水里煮,连籽带瓤一起吃。

然而,当藏民了解了红军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我们沿着黑水河右岸前进,看到左岸有位藏民,就请通司(翻译)向他喊话,讲明我们是红军,是反对官僚、军阀压迫穷人的队伍,现路过此地,因没有吃的了,请他帮助。他立即杀了一匹马,用河上的索道把马肉传送过来,我们也用索道将银元传送过去,但他坚决不要,又退了回来。大家很感动,多好的藏族兄弟啊!

7月上旬,我们继续北上,开始翻越打鼓山。途中,我们看到掉队的同志围着火堆取暖,但喊他们时并不答应,上去一碰就倒下了。由于缺氧,体力消耗太大,成批成批的同志牺牲在这里,沿途到处是战友们的遗体。宣传队想喊口号给大家鼓鼓劲儿,可一句也喊不出来,大家只得不说话,做深呼吸,手拉手,慢慢走。这时,千万不能停下来休息,因为一休息,呼吸减少,身体缺氧,人就难活。仅几百米高的雪山,我们却整整爬了半天,到了山顶,又遇到冰雹,砸伤了不少人。接着,我们又翻越了拖罗岗雪山,来到毛儿盖。我的肺有毛病,路上曾吐过几次血,呼吸甚是艰难,凭着革命的毅力和战友们的帮助,终于翻过了这座座雪山。

8月中旬,上级通知我们筹备粮食,准备过草地。21日,我们从毛儿盖出发,开始还能看到稀稀落落的灌木林,再往前走,便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地。草地给人的第一印象很美丽,开满了野花,尤以野韭菜花为多。但对长征北上的红军来说,草地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没有道路,没有人烟。特别是气候恶劣,变化无常,时而晴空***,时而风雨交加,时而骄阳似火,时而漫天飞雪。地上一丛丛野草,地下一片片泥沼,到处散发着腐臭的黑色污水,人踩在草丛上摇摇晃晃,稍不注意就陷进去不能自拔,越挣扎陷得越深,以至没顶,不少人被淹没在沼泽中。后来有了经验,一旦脚踩进泥沼,身子赶快躺倒,然后打滚出来。从物理学讲是减小了“压强”。这就少死了许多人。

我身为管理主任,宿营时要负责分配住处,进了草地后,一片荒原,便无事可做了。部队既无住房,又无雨具,白天烈日暴晒,汗流浃背,入夜大雨滂沱,冷得发抖,无法入睡,还不时遭到敌骑兵的袭击。同志们带着行军、作战的疲劳,背靠背坐着,任凭雨淋风吹,一直熬到天明,不少体弱者生病倒下了。在草地行军中,自带的干粮根本不够吃。开始时,抓把青稞添点肉干喝口冷水,还能勉强填饱肚子。后来,这些吃光了,只能靠野韭菜花充饥,前面的部队还能挖到一点,后续部队连它也难找到。在烈日下行军,口渴难耐,有人就去喝沼泽中的积水,谁知水中有毒,饮后腹泻,又有一些战友因此长眠在草地上。后续部队无需向导,沿着一具又一具战友的尸体,就能找到前边的部队,到达宿营地。我们的队伍就这样前仆后继,接连走了六七天,8月底终于走出了草地。这是我长征中走过的最艰难的一段路程,令人难以忘怀。

9月17日晨,红军攻占了天险腊子口,打开了北上通道,部队到达甘肃岷县的哈达铺(今属宕昌县)。9月22日,党中央正式宣布,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全支队共7000余人,***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下辖3个纵队。我们10团改为第2纵队10大队,大队长黄珍、政委杨勇,参谋长伍修权,我又改任团通信主任。部队整编后继续北上,在武山县鸳鸯镇渡过渭河。

10月5日,来到了六盘山下。它位于陕甘宁交界处,海拔将近3000米,山路曲折,盘旋六重,方达山顶,故此得名。毛***所作的《清平乐·六盘山》词中写道:“不到

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我们远眺浅蓝色的天空,秋高气爽,胜利在望。突然间,好像遍地都是绵羊,用望远镜一看,原来是敌人的骑兵部队又追了上来。我们沿山前进,边打边走,使敌骑兵发挥不了其特长。就这样,我们高举着红旗通过了六盘山。后来,彭雪枫同志告诉我,***司令员一直在山口等候着,亲眼看到部队都过来了,他才松了一口气,并说:如果剩下的这点革命种子再受损失,中国革命的胜利不知又要推迟几年啊!

10月19日,陕甘支队胜利到达吴起镇(今吴旗)。值此,我们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纵横11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看到陕甘苏区的标语,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大家的心情非常高兴。这时,我调2纵队司令部任通信主任,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委***,副司令员刘亚楼,参谋长萧劲光。不久,敌骑兵3个团一直追到吴起镇来,陕甘支队集中兵力,先打迂回吴起镇西北的敌骑兵团,然后再打另外两个团。这一仗,我们将敌全部击溃,俘虏甚多。但不幸的是,我的老团长、10大队大队长黄珍在战斗中牺牲了。

尔后,陕甘支队经保安南下,与红15军团胜利会师。11月3日,党中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任***,同时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红1、红15军团。新的红1军团由原红1、红3军团部队合编而成,军团长***,政委***。我们2纵队改为第4师,师长陈光,政委彭雪枫,副师长***,参谋长陈土榘,政治部主任舒同,我被任命为师通信主任。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并与红15军团会师后,进一步巩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壮大了革命力量。对此,蒋介石十分恐慌,急忙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围歼我军于洛水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遂决定:集中全军大部兵力,歼灭沿葫芦河东进之敌一至两个师,以打破敌人的“围剿”。这就是有名的直罗镇战役。

11月20日,敌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分3路沿葫芦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推进。21日拂晓,红1、15两军团向进至直罗镇之敌发起攻击,我们4师奉命攻击直罗镇北山之敌。战斗打响后,我赶往10团去解决通信联络问题,刚爬上一个山头,就碰上毛***。从1930年当红军后,我曾三次见到过毛***:一次是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一次是第三次反围剿千里回师的壬田镇上;一次是到瑞金参加共青团的代表大会。这是第四次,他正生着病,躺在担架上,还坚持指挥战斗,身边只有一个警卫班。就在这时,10团2连从该处经过,毛***要其留下,连长不认识毛***,说没有团长的命令,不能停止前进。见此情景,我急忙告诉2连连长:“这是毛***!命令你们留下,你们就留下。”正巧,2连指导员也上来了,他也认识毛***,马上敬礼报告。这样,该连就留在了毛***身边。我嘱咐连长、指导员一定要好好保卫毛***的安全,并将情况报告了10团杨勇政委。后来,战斗激烈时,毛***命令2连出击,配合兄弟部队消灭了不少敌人。

直罗镇战役,我军歼敌1个师零1个团,毙敌师长牛元峰,打破了***军对陕甘苏区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并开展新的局面,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从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到1935年11月,我在红军的行列中,一边打仗一边行军,有一段还被战友们抬着,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多少战友倒在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上,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这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队伍,历尽艰辛,势不可挡,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从江西来到陕北,进入了陕甘苏区,粉碎敌人的“围剿”,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这样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它雄辩地证明,中国***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过长征的人已经不多了,但长征精神是一座永远的丰碑,充分显示出共产主义事业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它激励、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