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波级别 驻德国大使吴红波在拜耳集团高级经理人会议政治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11年1月17日 为拜尔集团高级经理人作报告)
Koestlin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应Koestlin先生之邀,出席拜耳集团高级经理人会议政治论坛。
拜耳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和医药保健企业之一,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1882年拜耳就在中国销售染料,129年来对华投入稳步提升,对中国医药和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也成为拜耳在亚洲的最大市场。
今天,我愿向各位介绍一个你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中国的医疗改革。我的介绍将包括三个关键词:成就、问题和展望。
一、成就
病有所医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为此中国人付出了长期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卫生事业和医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建国初期,中国医疗设备简陋,医疗技术低下,人民缺医少药。1949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35岁,目前已增至73岁,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63岁),接近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75岁)。当时全国医务人员仅10万人,每万人只有2张病床,目前中国拥有卫生机构28.
9万个,卫生技术人员600万人,每千人有3张病床。全国孕产妇死亡率(1500/10万下降至31.9/10万)和婴儿死亡率(200‰下降到13.8‰)均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二)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
目前中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城乡居民已超过12亿人,占总人口90%以上的民众成为受益者。
在中国城市,就业人员可享受城镇职工医保;无业者可享受城镇居民医保。2008年底,两者相加的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18亿人,占城镇人口的52.2%。享受医保待遇的市民,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医保账户。城镇公务员、行政部门职工或离退休人员,则享受公费医疗,另外还有一些人参加了商业医疗保险,两者相加占城镇人口的10%。
在中国农村,农民可以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人均补贴10元,地方财政每年人均补助10元,农民个人缴纳10元,合起来成为农民一年的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农民的人均医疗筹资额已由当时的30元提高到15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覆盖农村地区,参保人数达8.35亿,参保率达95%,报销最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6倍,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二、问题
尽管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老百姓仍然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偏远农村地区就医不便;不少人医药费用负担过重,有的人甚至看不起病。那么,中国人“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何在?
第一,政府投入不足。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3%左右。2009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占24.7%,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75%),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平均55%)。在此情况下,中国医疗总费用中的56%由居民个人承担。据我所知,德国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只占总费用的10%。
第二,资源分布不合理。中国医疗资源的70%集中在城市,而城市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大医院。一些大医院过度发展,而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设备差,而且缺乏合格的全科医师,导致老百姓患病后不信任基层医院,纷纷涌向大城市大医院。
第三,医保水平低。目前中国尚有1亿多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保,而且有医保的人负担很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每年有1千万农民进入城市。如何将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农民工等群体都纳入医疗保险,考验着中国的决心和智慧。
第四,公立医院趋利化。中国71%的医院为公立医院,由于政府长期投入不足,公立医院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出现了过度治疗、“以药养医”等现象。2008年上海某医院收入的57%来自卖药收入。老百姓看病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为医生发奖金、为医院买设备“做贡献”。2008年,中国25%的应住院病人没有入院,就是因为费用太贵。此外,药品价格虚高,“卖药的人比吃药的人还多”,也是老百姓“吃不起药”的重要原因。
三、展望
2009年,中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提出在2009-2011年间,各级政府新增预算开支8500亿元,用于推进医疗改革新举措,2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针对“看病贵”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政府投入,推广“全民医保”。中国政府已投入509亿元,解决了历史遗留的600多万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以及200多万其他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4573万农民工已纳入城镇职工医保范围,在校大学生已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第二,解决“药价虚高”,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国政府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确定了307种基本药物,并出台了政府指导价格,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截至目前,全国51%(26006个)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价格下降了25%-50%。
第三,开展免费医疗,落实预防为主。 从2009年开始,中国政府向城乡全体居民免费提供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已有36%的城镇居民和24%的农村居民拥有了健康档案,超过3900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了健康检查。政府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46万人;对农村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补助超过1300万人。
(二)针对“看病难”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两年,中国政府投入400亿元,支持1877所县医院、5169所镇卫生院、238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250所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投入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并为基层培养了6万名全科医生。争取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将城市大医院80%的业务量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
第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2010年初开始,中国政府积极建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使公立医院有更多的精力攻难重病症,并使基层有更强的能力保基本、治小病。同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使非公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形成直接竞争,让病患者有更多选择。
女士们、先生们,
在中国新医改方案中,3年8500亿元的医改投入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部分。在政府新医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将会成倍增长,因此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存在巨大潜力,基本医疗器械预计将是近3年内医改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当然,医改绝不仅是设备的更新换代,建立机制、转变观念尤为重要。中国政府已将“新医改”各项举措纳入“十二五”规划,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关系全体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但无论多么艰难,中国政府都将加倍努力,将中国人民“病有所医”的梦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