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电影中国》主编孤烟:没有电影人会下决心拍一部烂片
原标题:专访《电影中国》主编孤烟:没有电影人会下决心拍一部烂片
孤烟,本名刘业华,影评人,《电影中国》杂志主编。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2010年开始从事媒体,曾担任《数码家居》杂志副主编、现担任《电影中国》杂志主编,同时也是深圳卫视《剧里戏外》、深圳电台先锋898等节目的常驻嘉宾。
1、最初计划是一个样,拍完是另一个样
林深之:前段时间影视圈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剧作应该“以剧本为主还是以演员为主”,当然,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基本要素,它本身就是应该以剧本为主嘛,但是为何到现在影视圈才意识到说要加强和维护好这个东西,您觉得影响剧作的外在原因是什么?
孤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卡司是对电影票房影响很大的因素,但随着烂片越来越多,观众不再那么痴迷演员阵容了,相反开始注重电影品质。剧本是一剧之本,显然剧本是最重要的,绝大多数电影项目都是从剧本开始,有了一个故事创意后找编剧创作出剧本,然后才定演员。今年也会发现,很多故事出色的电影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比如《无名之辈》。
而影响剧作的外在因素太多了,很难全面的谈。目前国产电影最大的问题有几方面,一是缺少出色的编剧,因为没有培养编剧的土壤,编剧收入微薄、待遇不好又很辛苦,所以出色的剧本少,好电影也少;二是外行太多,不少投资方没有拍电影的经验,有钱攒个局就开拍;三是出色的监制、导演太少,电影在拍之前大家都有很好的初衷,没有人会下决心拍一部烂片吧?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从剧本、演员表现、片场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后期的制作等,很难做到完美把控,所以最初计划是一个样,拍完是另一个样。
林深之:比较让人欢喜的是,最近几年国产片逐年在上升,国产片整体口碑有上升趋势,甚至现象级的也有,您认为未来国产片打开国际市场,会经历哪些问题?
孤烟:首先不否认有出色的作品,但比例还是很小的,毕竟全年上映的电影超过600部。至于国际市场,很多人都发现电影的进出口不对等,好莱坞电影总能在国内赚大钱,但国产电影很难卖出去。
这首先是不同的市场形态决定的。国内都是全国发行,并且银幕数多、市场大,所以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普遍卖得好,而北美和其他国家往往是按院线来分线发行,所以国产电影在北美上映通常只能小范围上映;其次,是电影工业不足。国产电影在制作水准、特效水平等方面无法和好莱坞电影比肩,而这些恰好是走向国际的敲门砖,虽然不断的有国产电影在国际上获奖,但获奖和被国外片商购买上映是两回事,国产电影还是要探索怎样能得到全球观众的认可,以及在制作和特效上加强才有机会走向国际。
林深之:国产片发展空间和市场巨大,但是好像有些类型还没有被突破,大众知道的都是喜剧片、青春片、爱情片、主旋律、武侠片、剧情片,像惊悚片、科幻片这些领域好像相对还处在一个困顿的阶段。
孤烟:关于惊悚片,审查制度是一个束缚,很多时候没有一个很明显的框,但创作者自己会担心审查而变得束手束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内的导演把拍电影形容成“戴着镣铐跳舞”,特别是惊悚片,很多情节、镜头、元素都有限制,中国没有分级制度,所以卡的更严,举个例子,原本《妖铃铃》是拍要拍成传统港产片元素的惊悚、鬼片,结果发现根本实现不了,只好把大方向变成了有惊悚元素的喜剧片。
而科幻片呢,“科幻元年”喊了这么多年,至今也没有像样的科幻片,接下来可以期待一下《流浪地球》,特效一直是中国电影的短板,我们始终没有熟悉中国文化的优秀的特效公司,也缺少出色的剧本,所以科幻片类型一直没有很好的发展。
2、国产电影缺少好剧本和完整的创作流程
"
林深之:今年随着《我不是药神》、《大象席地而坐》、《无名之辈》等高评分电影的出现,许多热爱电影的人都在说,好像看到了专注内容创作的好苗头,对此您怎么看?
孤烟:其实一直以来都不是不专注内容,而是缺少好编剧、好剧本,有一些动人的题材也可能会遭遇不敢碰的窘境。比如《我不是药神》放在几年前甚至不太可能过审,时至今日,《药神》能成功上映,也少不了编剧韩家女的活动(这里就不深说了)。顽疾就在于整个行业的不公平,编剧收入太少,能沉下心写好剧本的人就少,并且观众普遍看特效、看大场面、看演员阵容,确实也存在不注重剧情的因素,发展需要一定过程,相信会慢慢好起来的。
林深之:都说内容创作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那除了内容方面,您觉得国产片目前最缺的是什么?
孤烟:缺一个科学、完整的创作流程,缺好的监制,工业化也跟不上。这里指的不单单是电脑特效,方方面面和好莱坞都有很大差距。比如他们用的大到交互式拍摄系统,小到一个滑轮,都要比我们好很多,这关系到是不是能拍好一个镜头,以及是否能有效率的创作。
林深之:说到电影我们很容易就能想起香港电影,8090后这一代的年轻人,也受港产片影响比较深,都是看着港片长大,对港片港剧有一种特殊的情怀,90年代末随着北上发展,内地跟香港影视圈的合作越来越深入,但似乎不太再能看到当年那样原汁原味的港产片了,而盛极则衰,您觉得是必然吗?
孤烟:是市场决定的。当年全球电影都不是很发达,好莱坞也没能很快到达亚洲(九十年代末哈里森福特的《亡命天涯》是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好莱坞引进片),在那个阶段,电影技术和产业都比较靠前的香港电影,不但在香港本土好卖,更卖遍台湾和整个东南亚。所以香港电影始终都不止死守一隅,再加上当时香港台湾的黑社会很猖獗,甚至崩牙驹投资拍了《跛豪》,不缺资金,所以产量高、卖得好,也有一批有本领的电影人。
但千禧年后,一方面香港电影没那么好卖了,本土市场很小,所以越来越难赚钱;另一方面,千禧年后正是开启合拍片大潮,懂变通的电影人来内地拍片,所以给人一种香港本土电影萎缩的印象。合拍片往往由内地电影公司主导,并且政策限制要有内地演员参与,所以从制片到演员再到展现的内容都有了很大变化,并且香港电影人在前期也颇多不适。合拍片是一把双刃剑,有好有坏。值得欣慰的是,还是有一些电影人、演员坚守在香港,比如导演许鞍华、张婉婷等,还是会坚持创作原汁原味的港产电影,王晶、古天乐也不断投资一些港产电影,尽香港电影人的义务。
3、冯小刚微博上很毒舌,但现实中没什么架子
林深之:现在影视行业发展的很快,许多演员都开始演而优则导,有的获得成功有的则相对没那么理想,有观众说现在导演这个门槛好像有点低,你有没有觉得?
当然,要只是挂一个导演的名头就很容易,有钱、有资源就行,所以才有《逐梦演艺圈》,也有了恶评如潮的《胖子行动队》。其实现在一个剧组的分工已经很明确了,站在摄影机前给演员导戏的,和坐在监视器后的都可能是导演,一个没有经验、没有能力的导演,找一个有经验的副导演、一个出色的摄影师、一个执行力强的监制,怎么都能把电影拍出来。
林深之:我们都知道您同时也是一名新媒体人,接触电影圈很多年了,有没有过哪些有趣跟有意义或者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
孤烟:有很多人,现实中和网上、银幕上差距非常大,比如冯小刚,微博上很毒舌,但现实中没什么架子,一次采访在影厅里,摄像师没有经验,两个灯怎么都调不好,冯小刚亲自帮他摆放到正确位置;银幕上的梁朝伟很迷人,现实中真的挺没气质的;很多香港电影人都非常传统,江志强早在前两年还在用翻盖的老式手机,《三人行》的时候杜琪峰还在用绿屏诺基亚。
林深之:你接触过很多圈内的大腕,您对于他们有一个怎样的评价呢?
孤烟:真正的大腕往往很低调,比如江志强和袁和平,特别朴实,知无不言;也有相反的例子,比如古天乐,他在采访中只会回答宣传内容相关的问题,其他问题一律不会回答,非常严谨。
林深之:感谢孤老师的分享,对于未来国产片的发展,您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孤烟:任何事都有两面性。近年来银幕井喷式发展,整个电影行业都变得很浮躁,但中国电影市场终归是有一个天花板,当触及这个天花板就会回归理性,到时自然而然上游制片环节也会回归理性,演员高片酬、没底线的烂片等情况都会得到遏制,市场的事情市场会自主调节,比如现在影院建设就已经开始降温了。当票房没有大幅度的增幅时,一切都会变得理性。
另外,目前仍然是36部引进片的限额,终有一天会将这一层对国产片的保护打破,到时内地影院就会像香港一样,有更多外语片上映,国产片的处境会更加艰难,这也会督促我们的电影人创作更优秀的电影才能应对更艰巨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