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教你学大筒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蔡霞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湖南独有乐器——大筒
演奏《卷珠帘》的蔡霞沉浸在了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记者 廖真怡
7月27日,“《弦情雅致》民乐赏析讲座进板仓”在开慧纪念馆开讲,主讲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二胡、大筒专业教师蔡霞,身穿一袭蓝色绣花旗袍,以精湛纯熟的技艺,与数位民乐演奏家一起为广大市民送来一缕幽香中国风,同时也让湖南花鼓戏迷重新认识了身边这个熟悉而陌生的民族乐器——大筒。
大筒于花鼓戏犹如京胡于京剧,均为地方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湖南大筒,前身“古角”,古时中原已有的胡琴类乐器都称为“古角”。它从唐代“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走来,穿越一千多年与现代音乐人蔡霞邂逅。为推广大筒,蔡霞从此有了别样的艺术人生。
出身艺术世家 致力推广本土乐器
大筒,形似二胡,因琴筒较大较粗而得名。大筒浓郁的地方特色,使它具备了湖南人所钟爱的真挚和热烈,但也让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2014年4月9日,对于漂泊了千年的大筒来说是一个再生的日子,这一天它正式有了自己的家。这一天,湖南省音协大筒专业委员会在长沙成立,而会长正是蔡霞。
《刘海砍樵》《补锅》……这些花鼓戏经典唱段,在方言下,散发出轻松柔和却又火辣辣的生活味儿。蔡霞正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父母亲分别是长沙县花鼓戏团的大筒演奏员与歌手。小时候,她每天都会听到“咿咿呀呀”的大筒声。
出生于艺术世家的蔡霞3岁时便在父亲的安排下学习二胡与大筒,然而当时的她根本不喜欢大筒,“觉得它长得土,根本不适合女孩子。”一次,蔡霞在湖南本土的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张照片,一位老人在树下拉大筒,但是图片说明却是“幸福的老头拉二胡”。这让她十分震惊,“湖南人自己都不认识本土独有的乐器!”从此,蔡霞决心转攻大筒,并逐渐喜欢上这种乐器。
“这些年来,我获得的荣誉、遭遇的困境,都与大筒有关。”蔡霞一直致力于大筒的传承与推广,在她看来,只要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在创作、配器等方面多加些创新,大筒一定会被更多人所接受。
身怀六甲苦学艺,受邀出访多国演出
刚开始推广大筒的路很艰难,很多人嘲笑她傻。“可如果我也放弃,也许将来年轻人会越来越排斥它,最终遗忘它,我们传统的宝贵技艺将面临失传啊!”蔡霞是一个非常恋家的人,然而怀揣着艺术梦想,几年前身怀六甲的她时常搭乘火车往来于长沙和北京的中国音乐学院之间。为展示纯洁的大筒艺术,她拒绝了商业赞助商参杂其中;为凑齐演出款,她不惜卖掉自己居住的房子……
在蔡霞看来,二胡的推广现在有很多人在做,不缺她一个,但宣传大筒,却是她的责任。
作为湖南的音乐文化使者,蔡霞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多次受邀出访英国、奥地利等国家与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2013年,蔡霞在台湾“国立”乐团举办的胡琴世界音乐会上获得前所未有的掌声。“为保证演出效果,我在台北五天没去任何景点游玩,认真排演,生怕给湖南丢脸,最后效果相当好!”回忆起那天,蔡霞仍激动不已,“观众潮水般的掌声至今回响,终身难忘。”
与大筒相伴几十年,望古朴面貌焕新颜
三十多年来,蔡霞把青春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大筒。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里,从学生到老师,从安身立命到身怀六甲,再到儿子今年9岁,她的工作和生活一直与大筒紧密相连。
如今,大筒专业委员会成立,她更加忙碌。每天往返于学校、大剧院、机场等地的她几乎都在晚上11点后才到家。与家人聚少离多,让蔡霞心酸不已。
今年,蔡霞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正是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停不下来的她如今又有了新的思考:改造大筒外状,给观众新鲜感;举办各类讲座与比赛、创作新曲,提高大筒知名度……
“只有齐心协力,大筒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蔡霞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立大筒艺术研究所,并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湘琴湘韵”音乐会,将湖南音乐、湖南精神与湖南人的风采展现给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