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豪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展(第三回)在北京画院隆重开幕
今天上午十点,北京画院在新年伊始迎来了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的展览——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展(第三回)。
上午十点,北京画院展览馆并不太大的展厅内,已经是人头攒动,来自中国书画界的朋友在这里聚集一堂,共同庆祝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展(第三回)的隆重开幕。这次参展的画家包括:李春海、王梦湖、程振国、施恩钊、于永茂、陈克永、段铁七位画家,众所周知,他们也都是中国山水研究院的中流砥柱。
开幕式上,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特别讲话,表示祝贺,对这七位画家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对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出赞赏。画家代表陈克永也发言表示了对北京画院,以及到访观众的感谢。
在托举着雄伟长城的燕山脚下的黄松峪湖畔,是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的所在地。这里与京东大峡谷、京东大溶洞、湖洞水、飞龙谷等著名风景区毗邻,四面临山,奇峰耸立,清溪环绕,风景秀丽。研究院占地9.8亩,艺术家工作室12个,大型创作室3个,配有400平方米的展厅,聚集着一个有共同艺术志向和抱负的画家群体,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要在山水画领域里专攻一番,从研习传统、取材生活和探索语言等不同角度集中用力,以期形成一种带有群体共性的面貌。
其中李春海、王梦湖、程振国、施恩钊、于永茂、陈克永、段铁七位画家是研究院的中流砥柱,一直以团队的精神、共同的旨趣活跃在中国山水画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山水画领域的大手笔。
1998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他们创作了12米的长卷《锦绣中华》,由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画名,作为政府的礼品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为庆祝澳门回归,他们创作了99米长卷《江山万里图》,由江泽民主席亲自题写画名,作为政府的礼品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
2004年,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美协组织他们创作55米长卷《新北京胜景图》,获北京市美术创作优秀奖。
多年来,他们先后为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八一大楼、中南海国务院、天安门城楼、京西宾馆、中国驻外使馆、北京市政府等国家级殿堂创作了多幅大型山水画,还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绘制了多幅画卷。
多年来,他们的作品入选了全国性的美术大展和各类学术提名展、邀请展,多有获奖;他们还多次在国内外举行了个展与联展,名震遐迩。
多年来,他们的创作颇丰,出版的专著和入编的画集无数。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以及《美术》杂志等多家报刊媒体都对他们进行过专题介绍和报道。
他们是中国山水画坛的生力军,是一支站在燕山脚下开创山水画新局面的画家队伍。
燕山山脉位于京郊地区,虽不像南方山景那般清灵秀美,但却雄壮峭拔;虽没有名山大川那种神奇傲然,更多的却是质朴平易。这七位画家都是生于斯长于斯,或长期生活、工作在这块土地上的艺术家,有在京任教多年的高等学府的教授,也有北京美术家协会的上层人物;既有在京的专业画家,又有创办画院的领导者。
他们有的早已蜚声画坛多年,有的正崭露头角,如日中天。他们以燕山为代表的北方山水为基点,以艺术家的全新视角,带着当代艺术家的文化使命,运用自己创造的语言符号,使中国山水走出了传统山水的形神规范,注入了他们的功力与创造、内涵与想象,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精神。
他们的作品大多是燕山山水的写照,在这些老北京的眼中,燕山的山水特征是朴拙、雄浑、粗放和简犷;他们发现在这平淡朴实的风景中,却隐藏着或高亢,或奋进,或奔腾,或骚动的潜流,并与之发生了共鸣。
他们爱燕山、画燕山、恋燕山、醉燕山,感到自己与燕山那么契合地交融在一起,虽然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表现手法有别,情趣迥异,但从全体来看,却显示出某些引人注目的共同特色。
共同的旨趣,往往是一个学派、画派得以立足的前提。正如清代初期以渐江为代表的"黄山画派",聚集了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程邃、梅清、石涛、戴本孝等人以表现黄山为主体的画家一样,他们也聚集在燕山脚下的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在院长陈克永的带领下,七双手共举"燕山画派"的大纛,极目四野,由一个具体的燕山山脉,延伸和联想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向全国铺展开来,致力于传统山水画的现代形态的探求与建构。
他们注重在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并力求用个性化的笔墨形式予以审美的传达和抒情的表现。
多年来,他们通过一系列深入生活的采风活动,推动中国山水画艺术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贮奇山异水于胸中,记旖旎风光于笔下,创作出一大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的作品,把中国的山水画导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科班出身的李春海,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有幸为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学生。他以较高的起点直入山水画艺术之堂奥,传统笔墨功力深厚,因此他的作品立意高韬,法度透溢,构图造型稳健而奇谲,丰繁而缜密,既具"李家山水"雄浑沉厚之气,又具清逸秀润之格。
就风格而言,他的山水则以北派重结构的皴法与南派重墨韵的渲染暗合,得其北方山石之气概,又具南方云涌之气象。他已不再是被动地描摹自然,而是用心用神来传达画家对客观自然的认识和感受,把自然山川之美逐渐升华为艺术之美,是心象到意象的传递,表达的是岁月与文化的双重情境。
王梦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面对大自然,他的方法是自取所需,追求的是"妙造之境",撷取的是"心中之象"。他用湿墨写生气,用焦墨写老辣,以动写静,以粗写精,以繁写情,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底溢于笔端。在结构上,他以线为骨,以书入画,笔力雄强劲健,皴擦形式多变,生动、鲜活是他用笔的特色。
他常喜在浓墨、枯笔的基础上一抹花青、赭石、石绿和石青,使画面达到温润明朗的效果。他善于表现雪域高原纤尘不染的情怀,更谙熟九寨瀑水波澜壮阔景象的描绘,大气、浑然、质朴、肃穆,一种静谧之美显现在画面之中,犹如格调高雅、旋律优美的一曲情歌,诉说着青山绿水的生命乐章。
作为北京美协副主席的程振国,是当代山水画坛颇具个性和独创精神的画家,上世纪80年代他便以一系列山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在他近期的作品中,更注重整体气势与局部精彩的统一性。显然,他重传统又有创造,重继承又强调个性,重画理又不囿于束缚,正是因为他处理好这些关系,他的作品才摆脱了传统的程式、僵化与套路,显示出感性生动的形式魅力与视觉效果的愉悦。
其实,画家并未把所有的景物都画得很确定,很实在,虽然画面雄厚苍润,但仍保持着松活和空灵。这些作品所抓取和表现的,实际上是画家在特定情态下的一种感受与印象。他提倡用心感悟自然,在表现局部景色的神奇变化之际,更要体现山水之境中蕴藏的节奏与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