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博士生熬夜吃外卖病危 古人训“因时而睡”12点前须入眠

2018-09-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李(化名)今年26岁,是一名刚考取苏州某高校的准博士.然而,本该意气风发.活跃在新校园的他,却在开学的第一天倒下了.目前,他正躺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里,且病情危急,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可能. 一名本应意气风发的准博士,却在开学第一天倒在了病房里.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他在考博前夕太拼.经常在熬夜喝咖啡来看书,中晚餐也全部靠外卖解决.这样的拼命,最终换来的却是一名天之骄子的倒下,倒让人看了唏嘘不已. 小李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很多人,做事切莫太拼命.尤其是这种极端透支自

小李(化名)今年26岁,是一名刚考取苏州某高校的准博士。然而,本该意气风发、活跃在新校园的他,却在开学的第一天倒下了。目前,他正躺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里,且病情危急,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可能。

一名本应意气风发的准博士,却在开学第一天倒在了病房里。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他在考博前夕太拼。经常在熬夜喝咖啡来看书,中晚餐也全部靠外卖解决。这样的拼命,最终换来的却是一名天之骄子的倒下,倒让人看了唏嘘不已。

小李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很多人,做事切莫太拼命。尤其是这种极端透支自己身体的连续熬夜,更加不适合年轻人。但是,就算这样的事情尤为让人觉得刺眼,却很难改变当下年轻人不得不愈发拼命的现状。

每当看到各种心灵鸡汤,里面总是充斥着“奋斗”二字。尤其是那些过分宣传名人是如何通过自己努力换得成功的故事,让人觉得只要通过努力,就一定能换来美好的明天一样。也正因为这些所谓的“奋斗论”,让年轻人们越来越不敢有丝毫懈怠。好像只要多睡一个小时,自己就要被整个世界甩出一条街一样。

1月12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的200余名学员座谈,提到自己年轻时熬夜导致身体差,告诫“年轻人不要老熬夜”。这句被网友直呼“暖心”的话,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年轻人不要老熬夜”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数千万。

在现代生活节奏和“光污染”的环境中,要“落实党中央和领导人的最新指示”,许多网友只能哭诉“臣妾做不到”。

注重阴阳养生的中国古人,对睡眠也十分讲究,一般在“人定之时”进入梦乡,相当于现代的21点至23点。此外,现代医学中提倡的侧卧睡眠质量最高,中国古人也早已用“侧龙卧虎仰瘫尸”来形象概括。

12点睡大觉?古人“因时而睡”

在与200余名县委书记的座谈中,习近平分享了许多“县委书记经”。但其中这样一段话,因为戳中广大网友的“痛处”,而被传播得最广:

“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因为我当时是看书还是谁跟我讲了一句很智慧的话,说你手里攥着千头万绪,工作是千头万绪,攥着一千个线头,但是一次针眼只能穿过一条线。后来我就想了一个,今天(晚上)做到12点,就不做了睡大觉,第二天重新来过。”

习总书记提倡年轻人“12点去睡大觉”,那么中国古人怎么睡觉?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已总结出了一套“睡觉原理”。《黄帝内经?素问篇》,可以说是古人睡觉的“指导性文件”,细谈了睡法和睡觉的重要性。其中的《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上床睡觉的时间并非一成不变的,要因时而睡:春夏两季,应“夜卧早起”,秋季则要“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

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有医书《十问》,就披露了时人对睡觉的认识:“一昔不卧,百日不复。”战国时名医文挚曾建议齐威王,应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能长生,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说明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十分重视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