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枇杷膏到底能不能防霾?
近日,某知名媒体以求证各类防霾招数真伪为目的,邀请专家对网上热传的种种防霾办法现身说法,文章观点认为川贝枇杷膏仅仅能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并不能起到预防PM2.5引发呼吸道疾病的作用,该文发布后随即引发了网友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雾霾导致的人体伤害有很多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
PM2.5会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咳喘、多痰症状增多,随着细颗粒吸入量不断增多,进而损害到肺部以及心脑血管系统。
上述媒体原文表述如下:“川贝枇杷膏和枇杷露等药物只能对咳、痰、喘等症状起到缓解的作用,可以搭配其它药物用于化痰止咳,但不能代替治疗,更不能对PM2 .
5吸入可能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产生明显的预防作用。”
令人奇怪的是,这里的求证仅仅是专家给出了论点,却没有任何论据,说服力并不强,那么,川贝枇杷膏究竟对PM2.5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有无防治效果呢?
枇杷膏不能治咳喘?
中医论诊遵循“理法方药”,即明确病因病机,确定预防措施或治则治法,组方遣药。从中医上讲,肺为娇脏,易受伤害,无论是燃煤排放,或是汽车尾气排放而形成的雾霾都属于火的产物,具有火热之性。当肺部受热邪侵害时,加上秋冬天气干燥,极易导致肺热肺燥,临床状况或出现咳喘、多痰、咽喉痛痒,这是发病机理。解决方法是清肺润肺,川贝枇杷膏作为非处方药,内含的川贝母、枇杷叶、桔梗等,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之效。从西医角度看,药效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川贝枇杷膏可以增加动物气管粘液分泌,促进痰液形成以及呼吸道内异物的排出,从而减轻雾霾对肺部的侵害。
川贝枇杷膏作为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生产的OTC类用药,主治功能也非常明确,“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适用于肺燥之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等”,所以并非对咳、痰、喘等症状只有缓解却没有治疗作用。
枇杷膏有无预防效果?
“霾害不仅隐蔽性强,而且涉及面广,影响脏器多,发病滞后,但任何疾病的发展都有顺逆转变的规律,正确的预测到疾病的发展则能够及时阻断疾病的加重或转变。在中医理论基础中,脏腑之间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在疾病的发展转变中主要包括五行转变,表里内外的转变。从中医五行学上讲,肺属金,为五脏之长,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助心行血,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意思是肺脏影响心血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肾主生殖系统,属水,而金生水,肺为肾之母,母行虚弱,累及其子行也不足,所以雾霾会引发心血管疾病以及影响生殖系统,这与中医五行学也是相吻合的。
“治未病”一直以来是中医强调的理念,未病先防重在养生,由于肺脏是最易受到雾霾伤害的脏器,所以潘高寿提出“养生先养肺”,通过中药调理,川贝、枇杷叶起到润肺养肺,滋润肺部器官,提升肺部抗邪能力。
科学实验提供参考
在学术研究方面,
2013年,潘高寿携手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合作完成了国内首个防治PM2.5肺损伤研究,对潘高寿治咳川贝枇杷露和蜜炼川贝枇杷膏两种药物预防和治疗大气PM2.5所致肺损伤的作用进行了活体动物药效学研究,以期为大气PM2.5健康危害的中医药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两款药物对于PM2.5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显著的药效作用,但在同剂量药物及染毒作用下,染毒前用药的预防组大鼠肺受损情况明显低于染毒后用药的治疗组大鼠肺,表明对PM2.5肺损伤的防治,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活体动物药效学实验结果提示潘高寿产品在PM2.5人体肺部伤害中或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作为结果的延伸,潘高寿也将继续完善药效学实验,推进系统的人体临床实验。
不幸的是,该实验结果曾一度被一些媒体误读,成为网传的“6天鲜肺变黑肺”的谣言。据当事企业负责人介绍,为了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人员对实验大鼠进行大剂量气管滴注PM2.5悬浊液,建立肺损伤模型并观测鼠肺损伤程度,目的是短期内更好地观察到PM2.5对实验动物肺损伤的情况和药物对其的防治功效。
事实上,在自然空气条件下,即使是严重雾霾天的PM2.5浓度也远远未能达到实验条件下的浓度,所以“六天鲜肺变黑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另外,该实验为活体动物药效学实验,并不是谣言中所传的将大鼠处死后,取出鼠肺再涂抹PM2.5悬浊液,谣言中扭曲了实验的科学性。
说到这里,川贝枇杷膏究竟能否防治雾霾带来的伤害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能够不要被信息的“雾霾”蒙住了眼,学会独立思考、分析辩证,更要重视自身肺部健康的养护,毕竟川贝枇杷膏,你用或不用,雾霾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