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园生前没名气 黄秋园 生前身后名
李可染曾这样叹惜他:“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作为上世纪一名借古开今的大家,他虽未受过西学影响也不曾进入艺术类专科学校学习,但其从民国时代起就靠着自己的勤奋习画,遍游山川湖岳,成就了其笔下画作气势恢弘,大气磅礴之观感;曾举办过多次画展,在美术界声…
1993年2月中旬,“后89中国新艺术展”有关方面安排尚扬和王广义到香港,在展览开幕前的这十多天里接受媒体采访,这些采访和媒体报道是当时宣传“后89中国新艺术展”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张颂仁事先安排了媒体,早上一拨,下午一拨,有时晚上还有一拨,尚扬和王广…
追求创新精神的“实验艺术”是值得肯定的,但艺术更为重要的是提炼出事物发展背后的永恒经典因素。何多苓就是一位在永恒的道路上执着追求且优雅活着的艺术家。他将自我放逐在体制甚至荣誉之外,孤独、脆弱、敏感,却保留着对“爱”的纯粹追寻。伟大作家雨果说:“有一个…
李可染曾这样叹惜他:“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作为上世纪一名借古开今的大家,他虽未受过西学影响也不曾进入艺术类专科学校学习,但其从民国时代起就靠着自己的勤奋习画,遍游山川湖岳,成就了其笔下画作气势恢弘,大气磅礴之观感;曾举办过多次画展,在美术界声名鹊起。
曾几何时也是风云人物;但他不媚时俗,淡薄名利,不求闻达,于是与美术界渐行渐远,成为时代中国画发展的离群孤雁。直到逝世诸年后,他的作品公之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
他――就是黄秋园。 业余画家,大师水准 黄秋园(1914-1979),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等,江西南昌县黄马乡马家桥人氏。其祖父曾官至两广督总督府参事,父亲毕业于江西法政专科学校,曾任吉安县、丰城县县佐,警佐等职。
后弃政在南昌剑声中学教书。 黄秋园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幼年启蒙于私塾,后就读南昌滕王阁小学,毕业于南昌剑声中学,失学后曾在裱画店学徒一年,得以博览古人名作,练就一手临摹功夫。
也因其从小就对画画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十来岁就拜父亲的好友左莲青为师学习传统中国画。1938年经伯父介绍考入江西裕民银行工作,任文书,曾担任过该银行物资调拨处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为南昌市人民银行科员,行政十九级。银行的工作,黄秋园~干就是35年,直至1970年退休。尽管如此,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书画创作,却也笔耕不辍。他天资聪颖又勤恳好学加之自幼习画功底深厚,因而成就极大,尤长于山水、工笔、写意兼擅;水墨、青绿并能,其界画功力更是为现代仅见。
不仅如此,还兼工人物、花鸟,能诗善书,精古字画鉴赏,修养全面。 师法古人,功力深厚 纵观黄秋园的艺术创作,大致分为两个时期。
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黄秋园由摹习古人走向自我创作的时期。他把学中国画分为两个阶段。他认为,学画初期首先要做的是临摹,无他路可走,只有经过临摹才能掌握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等基本技法;其次是了解和掌握历代各宗各派所不同的用笔特点。
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才是写生,即师法自然,师造化。因其少年家贫于是入裱画店当学徒,这一经历使他接触到更多的画家与收藏家,眼界为之大开,如他所认定的那样,他开始临摹众家,在此,范本也为之日益丰富而广泛。
此时,黄秋园逐渐成为一名以临仿古代名家作品为生的职业画家。他在传统技能上精益求精,对于唐寅的“仕女”、郑燮的“墨竹”、“四王”、“八怪”的风格尤为擅长。1949年以前,黄秋园按照他的上述认识基本上完成了由摹习古人到自我创作的第一大步,具备了渊源于王翠和仇英画风的深厚传统功力,并开始上溯于元人。
化古为我,师法自然 1950年至其逝世,是黄秋园由摹习古人到师法自然集大成的时期,也是他从供职银行业余创作到退休后全力投入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的前二十年里,黄秋园由于工作原因,绘画只是其业余爱好。黄秋园的艺术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在摹古方面,由博采百家的基础上集中于王蒙、石溪、石涛等家,力求出入各家,化古为我:二是由师法古人走向师法自然,由临摹走向写生:三是他从个体的体验成为发起同好组织的践行,如上所述成立“八大山人研究会”、创办“南昌书画之家”和“南昌国画研究会”等。
另一方面,在绘画理论上,他亦开始系统总结山水画优秀传统,如编著《中国画传统技法》。 个人风格,独特地位 从1970年至其逝世,是黄秋园艺术事业的巅峰时期。此时,他从业余画家转变为专业画家,师古而化,以最大的主动性完善了自家书画风格,而且创造了在石涛、王蒙之外又参以黄宾虹、龚贤墨法的莽苍、雄浑的新风格。
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笔墨个性不仅炉火纯青臻于化境,而且形成了将中景山水作为画面主体而略去近景与远景的个性图式。
他将五代北宋范宽、郭熙的全景式山水局部裁剪为满密的山石构成,由此富有了现代山水画简约的艺术特征。 李可染曾亲书一段题跋赞其艺术成就:“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
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得如此之高的评价,可见其深厚的功力。如上所说,黄秋园擅长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尤以山水画成就为最高,影响为最大。
其山水画由传统入手,开创出个人风格强烈的画风。黄秋园写意山水在用线方面极为讲究,得益于他深厚的书法造诣。他对谢赫的“骨法用笔”领会尤其深刻。随意挥写却又不离法度,每根线都经得起推敲,游动而又有力度。
黄秋园在山水皴法上,则广泛的吸收了唐、宋、元至明清以来各家之长,不局限于某家某派。山水时有设色,多以“浅绛山水”面貌出现,惯用赭石、花青等传统颜色,色泽古朴,格调高雅。他又善用积墨破墨,做到墨分五彩,层次分明。
而其画尤以巨幅为胜,章法布局往往顶天立地,整幅落墨,点线密集,不留空白,画面满而不塞,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其布局之满之实,现代国画家中鲜有可匹者。 生前成就,身后得名 由于他绘画悟性高,艺术表现力好,感染力强,十九岁左右就开始卖画为生,作品颇为畅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期间,黄秋园曾于赣县参加过抗日义卖画展,其作品被抢购一空,所得款项均赠予难民救济会,名震一时。但是中年后,他开始远离功名利禄,遂于众多大家交往,然而黄秋园不善攀附,也不肯趋时媚俗,平时为人低调,不引人注目,因此毫无名气。
也正是如此,他的个人生活也是相当困窘的,以至作画用的笔、墨、纸张等材料都非常不理想,而业余时间作画也使得他要付出比常人更多几倍的精力才能完成,实属难能可贵。
1970年退休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成功地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精华,大胆探索,独树一帜。于晚年创造了一种前无古人,自成语汇,具有现代审美意蕴的艺术新技法――“秋园皴”,并同时把积墨法的运用推向新的高度,达到了他一生艺术创作的最高峰。
黄秋园一生未得名师指点,全靠自学成才,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其虽生前寂寞,却身后荣耀。
在黄秋园逝世诸多年后,他的作品被公之于世,震撼了整个中国画坛。 正如有评论家所说的“真诚的人生是不需要遗憾的”。对于黄秋园来说,这些迟到的荣誉虽姗姗来迟,生前未曾得见。但作为画家,其艺术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他留给世人的作品中永远闪现着他智慧的光芒,并如星星火种一般为每位观者所感并传承下去为之壮阔,而他的生命便在这些作品中得到延续,得以永恒,这才是艺术家生命的真谛之所在。
一九八七年中央美术学院追聘黄秋园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亦追聘黄秋园为荣誉院委委员。
他教学生的画稿,成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长期示范教材,同时他的画,也成为了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地方的珍贵藏品。一九八七年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决定批准在南昌建立“黄秋园纪念馆”。黄秋园一生坎坷,终于在其身后声誉日隆,为世人所景仰追思。
李可染曾这样叹惜他:“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作为上世纪一名借古开今的大家,他虽未受过西学影响也不曾进入艺术类专科学校学习,但其从民国时代起就靠着自己的勤奋习画,遍游山川湖岳,成就了其笔下画作气势恢弘,大气磅礴之观感;曾举办过多次画展,在美术界声…
李可染曾这样叹惜他:“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作为上世纪一名借古开今的大家,他虽未受过西学影响也不曾进入艺术类专科学校学习,但其从民国时代起就靠着自己的勤奋习画,遍游山川湖岳,成就了其笔下画作气势恢弘,大气磅礴之观感;曾举办过多次画展,在美术界声…
李可染曾这样叹惜他:“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作为上世纪一名借古开今的大家,他虽未受过西学影响也不曾进入艺术类专科学校学习,但其从民国时代起就靠着自己的勤奋习画,遍游山川湖岳,成就了其笔下画作气势恢弘,大气磅礴之观感;曾举办过多次画展,在美术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