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挂《长江图》 中国导演何时能让观众不带说明书看艺术电影

2018-1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9月17日讯,最近,又一部名头响亮却不叫座的艺术片出现了--<长江图>,拿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后,回到国内院线,又不出意外地摔了一个大跟头,一周多时间,仅

2016年9月17日讯,最近,又一部名头响亮却不叫座的艺术片出现了——《长江图》,拿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后,回到国内院线,又不出意外地摔了一个大跟头,一周多时间,仅仅收回200多万。

导演杨超跟大多数文艺片导演一样,对票房持“淡定”态度,做出千篇一律的回应:中国艺术电影的市场还没成形……艺术片必定是小众的,也理应是小众的,云云。

呵呵,请原谅知事没忍住笑出了声。

每次一部像样的艺术片上映,都会成为国内影坛争论的一个焦点,有关艺术和票房的各类讨论,轮番上阵好不热闹,看上去真的有很多人关心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可讨论来讨论去,文艺片不卖座的事实却还是丝毫没有改变——《百鸟朝凤》的那惊天一跪是不可复制的例外——广大观众其实并不关心市场健不健康,只关注这部电影好不好看,至少,能不能让人看下去。

表面上看来,在柏林得了奖的《长江图》,能不好吗?其实还真不一定。

导演杨超对于电影市场的评价都是大实话,但又都是绕弯子的话。任何艺术片导演都可以抱怨市场不成熟,但有人的抱怨是真的委屈,而有些人的抱怨只是一个借口——因为即便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这些片子也不会叫好又叫座。

《路边野餐》的票房也很低,但上映结束后,人人为它喊冤,上映时间太短,排片量太少,是影院的错。但替《长江图》喊冤的人好像没有几个,因为这部电影,真的没那么好。

有些专业的影评人给了不错的评价,大意无非总结成六个字:立意好,有内涵!但仅有立意和内涵并非就是一部好电影,导演的工作应该是把立意和内涵用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不然电影就是一个很有思想的结巴,别人看不到思想,只能看到结巴。

我之所以说“没那么好”,而不是“不好”,是因为它还是有一些很棒的地方,比如公认的画面。但这些很棒的部分,掩饰不住导演对电影整体的失控。杨超把一部具有“史诗艺术片”气质的电影,拍成了一部节奏、情节、剪辑纷纷失控的蹩脚片。

从这个定位上考虑,我觉得200万票房,应该用来支付摄影师李屏宾的拍摄酬劳,因为我也觉得这200多万基本是靠李屏宾挣的,毕竟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就是颁给摄影师的。除此之外,电影导演没做到什么了不起的事。

事后证明摄影师得奖也是对的,国内观众看完这部电影后唯一能说道说道的也就是电影画面了——氤氲、朦胧、冰冷、博大、无垠、沉重——电影用一幅又一幅浓墨国画,再造了一个长江。这个长江当然是美的,是征服性的,在观众心里投下一道浓的化不开的影子。

但除此之外,提到这部电影,大家都纷纷表示:看不懂,实在是看不懂。

导演杨超说,这部电影对于观众有很高的要求。确实,特别高。他举例说豆瓣影评里有一位观众看完电影“把两个时空的地图都画出来了”。我看了那位观众写的评论,确实牛,看得全面,看得深刻,看得锐利,简直像是一本《长江图》的观影说明书,我觉得这个观众是有观影“超能力”的,替电影导演做了太多的缝缝补补的工作。于是,看完这本说明书,我反而觉得这部电影更差了:这完全是一部不带说明书就看不懂的电影!

导演说,还是有观众能达到我设置的“观影标准”的,都能自己编写说明书了。对此我想说的是,既然有导演“官方认定”的观影说明书,为什么不在电影里自附一份呢?我作为一个豆瓣观影数目四位数的观众,目测这样能“写观影说明书”的观众,在豆瓣上一只手数的过来——这个门槛未免也设得太高了。

做个类比,现在市面上的智能手机,无论哪种品牌,基本都能做到让用户拿在手里就能顺利使用,基本的功能都无需看说明书,但他们仍理所当然地配备说明书。而现在《长江图》这部手机,外表好看,但让用户拿在手里完全摸不着头脑,一翻产品包装里也没有说明书——并不是说这部手机有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只能说明它眼里并没有观众。

有些导演真是拿“折磨观众”作为乐趣的,并不是出于艺术表现的考虑,而是出于“故弄玄虚”的考虑。《长江图》并不是一个无主题、无叙事的纯意识流艺术片,导演也说电影是有一条完整的叙事线的,那么如何处理这条叙事线,既是导演的选择,又是他执导功力的体现。而从最后的成片效果来看,导演的选择没做好,执导功力也没什么亮点。那条叙事线似乎只是在导演脑子里比较清晰,而在电影里却过于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按照豆瓣上那篇“观影说明书”介绍,男女主人公高淳和安陆之间的故事清晰而又饱含“寓言性”,人与长江之间的关系映射其中。然而导演在电影里把这段关系表现的过于模糊与朦胧,故意制造的不明所以的静态镜头,使得观众耗尽脑汁去猜测镜头背后的故事,而无法将注意力放在故事背后更重要的有关长江的映射上。最后的结果就是,故事没能搞明白,有关长江的思考和映射也是只字片解。

我也承认,论电影的立意和内涵,《长江图》确实别出心裁。但导演对艺术片表现方式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故弄玄虚让观众猜来猜去”的层面上,这就有些词不达意了。如果要想看懂电影,观众必须自备说明书的话,其实是导演需要一本“如何拍电影”的说明书了。 (和冠欣)

原标题:《长江图》:不带说明书就看不懂的文艺片算不算好电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微信公众号 长安街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