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温岭杀医案:警察介入医患纠纷很难治本

2018-1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0月28日清晨,在25日温岭患者杀医案中遇害的王云杰医生的遗体运至该市殡仪馆,百余医护人员送行.随后,数百名医护人员聚集在该院门诊楼外,举着"医疗暴力零容忍"

10月28日清晨,在25日温岭患者杀医案中遇害的王云杰医生的遗体运至该市殡仪馆,百余医护人员送行。随后,数百名医护人员聚集在该院门诊楼外,举着“医疗暴力零容忍”、“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等牌子举行抗议,希望当地政府领导关注医护人员人身安全,杜绝医院内出现医疗暴力。(《京华时报》10月29日)

这起恶劣的杀医惨剧让人难过,医护人员的诉求也令人动容。就在前不久,有关部门还披露,仅去年一年,全国就共发生恶性伤医事件11起,造成7死28伤的严重后果。那么,面对越来越多的恶性伤医案例,究竟怎样才能切实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呵护这个社会最起码的医疗秩序呢?警察能保护医生安全吗?

警察的介入当然能够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也明确规定,“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实现警医联动,确保恶性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可以说,在不断升级的医患纠纷中,某种程度上讲,也只有警察才有能力控制事态恶化,并制止暴力犯罪。

事实上,这些年来一直有论者呼吁警察进驻医院。这次温岭杀医事件发生以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表示,准备递交紧急提案,建议公安人员进驻医院,加大针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设立医疗场所纠纷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

客观而言,在这个问题上,警察进驻医院、联合打击医暴,或许有效,但依然属于“应急”的范畴,很难治本。更不要说完全杜绝医院内的医疗暴力了。

这是因为,一方面,医患纠纷产生的根源十分复杂,警察也未必具备公平仲裁的能力。通常的情形都是各说各的理,很难达成理解和认同。在医学专业与百姓认知之间,存在着千山万水的阻隔。一般百姓既没有能力跨越这样的专业门槛,而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往往也没有耐心让民众知晓这些。沟通的阻滞也使得双方从最初的争执,上升为意气之争。

加之,即便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构建起一个相对比较公开、公平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患者在医疗维权上处于天然弱势。现行的医疗纠纷调处多由医疗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即便有第三方介入,也因为专业知识匮乏而难保公平、公正。不信任的情绪酝酿得久了,往往会以暴力作为突破口,从而发生两败俱伤的不幸事件。

另一方面,从现实中看,动辄就动用警力的做法也并不可龋且不说警察介入医患关系之后,很可能会加剧双方之间的紧张和对立,放大患者一方的不信任、不服从的情绪,即便有关部门同意派驻警察,以目前的警力情况而言,哪里有那么多的警察可派?

因此,警察进驻医院,控制现场事态,遏制暴力升级,并无不可,但从长远看,还是应该寻求更平和、更有效的制度机制。比如说,卫生行政部门应该持续推动医疗机构的作风改进,切实改变时下愈演愈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同时,也要逐步开放纠纷调处机制,从头做起,防患于未然,不要一味冷漠、坚硬,非要等到事情闹大了才认真对待。

要知道,医患之间的关系根本上是人与人的关系,能不能产生良性的互动,既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是非,也取决于双方的沟通交流,唯独不会经由震慑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