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说错了,春节档竟然真还有一部更差的电影

2018-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昨天的话说早了. <神探蒲松龄>其实还不是春节档最差的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才是-- 准确地说,它根本就算不上是一部「电影」. 上映四天票房1亿,也就是放在春节档,又有<啥是佩奇>在早期的推波助澜才能有这样的成绩,豆瓣4.4的评分,基本就已经是最低梯队那一列了. 但有意思的是,影片的导演,同时也是<啥是佩奇>的导演,转发了一条微博,没有写评论. 但转发的那条微博给<小猪佩奇过大年>打了五星,还说「评一分的都是牲口啊!」-- 因为导演在转发这条微

昨天的话说早了。

《神探蒲松龄》其实还不是春节档最差的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才是……

准确地说,它根本就算不上是一部「电影」。

上映四天票房1亿,也就是放在春节档,又有《啥是佩奇》在早期的推波助澜才能有这样的成绩,豆瓣4.4的评分,基本就已经是最低梯队那一列了。

但有意思的是,影片的导演,同时也是《啥是佩奇》的导演,转发了一条微博,没有写评论。

但转发的那条微博给《小猪佩奇过大年》打了五星,还说「评一分的都是牲口啊!」——

因为导演在转发这条微博的时候并没有发表评论,我们暂时就不讨论这个话题,而是回到电影本身。

那结论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小猪佩奇过大年》真的太难看了!!!

可不要再说这部电影是「拍给孩子看的,孩子看了开心就好」,因为孩子看了并不开心啊!

至少我在影院的时候,没听到前排的孩子笑,反而确实如上面那位观众写到的,在真人段落插入的时候,老听到孩子问:小猪佩奇怎么不见了?现在是在放广告吗?

而那些曾经被宣传片《啥是佩奇》感动而买票进电影院的人,应该会感受到某种欺骗感,不,蹦极感。

对《小猪佩奇》有点了解的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佩奇的动画片一集也就几分钟长,到底要怎么做到真人和动画结合成81分钟的动画的?

还是先来给没看过的读者总结一下这部电影,影片从一家人年三十的早上开始,爸爸妈妈带着女儿儿子在自家过年,然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来了。

中间经历了不少一家人之间闹别扭,亲家之间暗搓搓争风头,甚至还有南北差异的问题,就差没讨论番茄炒蛋放不放糖了。

看到下面这张图不要惊讶,这不是摆拍,这是真的出现在片中的歌舞段落的一部分。

一家人在一起当然要互动,互动的方式,就是讲故事。

然后翻开一本书,就开始讲佩奇,直接从真人切到了佩奇的动画片部分。

是的没错,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直给。

整部影片的动画部分加起来,也就三十分钟左右,但这,都这还不是欺骗性最大的。

就这三十分钟的动画素材里,绝大部分都是《小猪佩奇》的动画短片里曾经播出过的内容,比如里面「长颈鹿杰拉德」的部分,网上一搜就能搜到。情节对话都是一样。

有的部分可能经过了些微改动,但能看出来是原动画的素材,比如佩奇全家人儿童节晚上露营搭帐篷的部分,猪爸爸搭帐篷的手法就和《宿营》那一集里一模一样。

于是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今年票价涨了,要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看《小猪佩奇过大年》,三张票两百块就差不多出去了,为什么要看自己明明在电视上看过的动画片段,还只有三十分钟?

剩下四十分钟都是让人如坐针毡、表演浮夸、剧情毫无逻辑、处处透露着广告感的真人车祸现场?

嗯,因为刨去片头片尾,正片部分差不多只有七十分钟,从长度上来说,它都不能算是一部电影。

家长们的反应都是这样的,清一色称呼它是「诈骗片」。

今年是猪年,小猪佩奇这个动画形象的认知又如此之高,做一档大电影在春节上映,本来是个很好的思路。

影片之所以会呈现成现在的样子,没有版权或许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制作方应该是只买下了小猪佩奇动画的版权,又想借着猪年的应景搞个大电影,没办法就只好搞了一个真人讲故事的大杂烩拼贴。

那八十分钟的时间和票价,刷新的是国产动画的下限,骗去的是孩子和家长对动画电影的信心。

原本,大多数人可能也没对这部动画电影抱有太高的期待,所以在《啥是佩奇》刷遍全网的时候,我们就提出过,要对预告片和正片本身区别看待。

《啥是佩奇》预告片是一则非常好的宣传品,甚至带上了打动大多数观众的通识情感和社会意义。

但对于一个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其实根本就不能理解《啥是佩奇》里那些打动人的城乡差异、交流障碍、亲情代沟。

或许会有人把这种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啥是佩奇》将观众们对《小猪佩奇过大年》的期待吊得太高,但事实远非如此。

这种「期待太高」,是针对影片还在及格线上而言的,在影片上映前,《啥是佩奇》火了以后,大家对《小猪佩奇过大年》的预判基本都还是:一部专门给孩子看的电影,不至于太差,但至少是及格的、孩子们应该会喜欢看、大人们大概率不会喜欢。你大概可以理解为《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电影那样的水准。

但《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差,并不是因为我们对它期待太高,而是——

欺骗。

除了讲故事以外,小猪佩奇和过年的关系就只在家里的摆设、剪纸剪出的佩奇窗花这种事情上。说是《小猪佩奇蹭过年》,还比较贴切。

这基本上就等于,某部影片打着自己是硬核科幻片的旗号,观众进去一看,发现是石器时代,还是被切得七零八碎的。

说白了,里面讲故事的部分,完全可以被随意替换,就换成猪八戒佩奇、文体两开花孙悟空,都完全不会产生任何理解障碍。

制作方完全可以如法炮制,明年是鼠年,那就来一个《汤姆吉瑞过大年》吧!

总而言之,《小猪佩奇过大年》没有做到它所宣传的一切东西,也根本称不上是一部电影,去电影院看它,还不如带着孩子在家里看几十集动画连播呢。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爱情公寓》的欺骗性营销,打着一个经典IP,观众买票进去看之后,却完全是另一幅模样。

这是对观众的严重透支,刷爆了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作品的情怀,而且完全没有还款的能力和机会。

《小猪佩奇过大年》的问题甚至还要严重一些,《爱情公寓》再怎么也只是欺骗了成年人观众,利用的是大家对《爱情公寓》的喜欢。

而它,却借着《啥是佩奇》的大火,狠狠地刷爆了所有人的情感、同理心、善良、亲情乃至大城市的焦虑心态,这种更具普世化的情感,在直接转化为观影行为之后,受到的伤害是远远高于看到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被胡搞一气之后的愤怒的。

而对这一切都没有概念,只想在大银幕上看到佩奇的孩子们,却要在银幕上看他们已经看过无数遍,台词都能背下来的老动画,还要忍受长达四十多分钟他们根本看不懂的真人表演部分。

这种欺骗,都已经不是烂片层面上的了,也都已经不是创作能力和思路不足的问题了,而直接就是「坏」。

看完了《小猪佩奇过大年》,我觉得我应该向成龙道歉。

和它比起来,《神探蒲松龄》简直是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