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临港区于文江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成立大会

2018-0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月6日上午,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成立大会在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艺术中心四楼会议室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述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孙述涛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惠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市领导刘玉党.董进友.赵熙殿.王学文.刘广华出席会议.各市区.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全体机关干部等共520余人参加.作为全域城市化重要节点和产业强市重要载体的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抓手,基础配套日臻完善

1月6日上午,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成立大会在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艺术中心四楼会议室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述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孙述涛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惠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市领导刘玉党、董进友、赵熙殿、王学文、刘广华出席会议。各市区、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全体机关干部等共520余人参加。

作为全域城市化重要节点和产业强市重要载体的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抓手,基础配套日臻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产业发展逐年提升,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以项目需求、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基础性、功能性配套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区内投资发展环境,满足区内企业、群众生产生活所需,是我们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于文江说。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强化新区建设首先让新区人民得实惠的理念,围绕让群众能够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可创业,积极推动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基础设施实现“十通一平”

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从2008年拉开大路网建设的帷幕,号称“1号路”的江苏路于当年7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当年江苏东路竣工通车。这一年全年破土动工建设5条主干道路,道路总长8.8公里。

2010年,江苏西路建成通车;2011年,高速东辅路等5条全长2.1公里的道路建成通车;2012年,总投资1.3亿余元,新建或改造了包括常州路、金华南路、云南路东段等在内的9条全长35公里的道路;2013年,高标准实施新俚李线路基工程、303省道大修等一批道路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

去年10月31日,江苏中路最后一段路面沥青铺设完成,现场的工作人员和附近的群众都欢欣雀跃。“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江苏中路终于要通车了,将与江苏东路和江苏西路正式对接,意味着总长约17公里的江苏路全线贯通。”工业新区建设局副局长林刚介绍说,江苏路是连接工业新区三个乡镇的第一条城市主干道,将有效推进三镇对接融合,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承载力,工业新区累计投入50多亿元,按照产业发展及城市需求建设基础设施,目前以开元路、江苏路、浙江路、台湾路等为骨干的公路网络框架已经形成,建成污水处理厂、净水厂、热电厂、集中供热站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实现了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热力、通信、有线、宽带、场地平整等“十通一平”;同时,绿化、亮化、美化建设高标准推进,全区面貌焕然一新。

去年以来,着眼于更好地发挥全域城市化的节点作用,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南与文登、北与威海的路网衔接,工业新区还将积极推动202省道新区段南延、汪羊线等骨干路网建设,发挥好在全域城市化中的“枢纽”作用。

城市建设让农民高兴上楼

从去年5月份开始,家住悦泉生活小区13号楼503室居民张桂山老人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农村的平房搬上了城里的楼房,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说起现如今的好日子,张桂山打开了话匣子。“这个三室两厅、近90平方米的新房,是今年5月份住进来的,暖气、天然气、自来水什么都有,真是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张桂山高兴地说。

张桂山原来是草庙子镇阳泉村村民,以种地为生。生活的变化始于2008年,那一年工业新区成立后,草庙子镇作为工业新区的起步区,众多企业纷纷进驻,发展迅速。

2010年,阳泉村和北台村首先面临着搬迁改造,张桂山等400余户村民成为草庙子镇第一批旧村改造的居民。回迁新房经过两年的开工建设,今年年初交房。张桂山领到新房厨房、卫生间等已经装修完毕。张桂山老人简单装修后,在去年5月份搬进了新房。

和着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节拍,像张桂山一样,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在徐家沟片区回迁房建设现场,褚家崖村村民褚秀华看着林立的楼房正拔地而起,心中感慨不已。“一家人眼看着就要住上楼房了,能不高兴嘛!”褚秀华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去年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林泉村等6个村进行了搬迁改造,撤村并点,在林泉片区和徐家沟片区建设回迁房,进行集中安置。按计划,今年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将对草庙子镇8个村进行搬迁改造。

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坚持“产城互动、三生共融”为核心理念”,通过搬迁改造、撤村并点,实现腾笼换鸟,充分做好了土地集约利用大文章,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平台。

同时,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城乡一体发展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园中村”和老镇区改造建设工程,加快城乡融合和城市化步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民进城集中安置区,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65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建设九大新型社区。

在社区基础配套方面,按照“人车分流、公共服务集中”的原则,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全方位提升服务功能,打造新型社区示范工程,吸引更多的企业职工、个体工商业户和规划区外年轻村民到区内生产生活。

此外,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全面启动的草庙子镇区整体拆迁改造工程,将把镇区6家企业全部搬迁进园区,规划建设以草庙子河为轴线、占地3平方公里的中心商业圈,使旧镇变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