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执中知乎 华语辩坛名将黄执中:辩论让我们知道 为何而战

2018-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新网福州7月25日电题:华语辩坛名将黄执中:辩论让我们知道,为何而战作者 黄子瑄他是对方辩手口中的"执中大哥";是台湾世新大学学弟学妹们心中"华语辩论界的神".他是初出茅庐就叱咤华语辩坛的最佳辩手,也是走到哪都会刮起"最炫辩论风"的辩坛猛将.近日,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简称"海辩赛")的赛场上,记者采访了这位文质彬彬.言语中闪烁着思辨智慧的辩士黄执中.从参加2002年第一届比赛成为最佳辩手,到如今该赛事的资深老评委

中新网福州7月25日电题:华语辩坛名将黄执中:辩论让我们知道,为何而战

作者 黄子瑄

他是对方辩手口中的“执中大哥”;是台湾世新大学学弟学妹们心中“华语辩论界的神”。

他是初出茅庐就叱咤华语辩坛的最佳辩手,也是走到哪都会刮起“最炫辩论风”的辩坛猛将。

近日,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简称“海辩赛”)的赛场上,记者采访了这位文质彬彬、言语中闪烁着思辨智慧的辩士黄执中。

从参加2002年第一届比赛成为最佳辩手,到如今该赛事的资深老评委,身份的转变在他看来“差别不会太大”,“因为无论是当选手、教练或是裁判,其实思考的东西差不多。”

在赛场上,无论是观众聚精会神或是不得其解之际,不时都能看到他的嘴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因为曾经是选手,所以更能理解选手的思维;在比赛中每当听到选手有些话说得不好时,可以推测他本来想表达的意思,这是很大的乐趣。”

“辩论时,我们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会带着目的去求知。”上高中时,同学去看电影,他去泡图书馆;别人去图书馆看小说,他在图书馆查论文,遇到不懂的字就拿出字典逐一查询。当大家都只是在读课本时,他已经在啃法律、经济学和哲学的书了。

“多读书、广涉猎”是他对学生们常说的话。“辩论应该比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比谁的口齿清晰或是语言灵巧”,他说。

每到比赛的质询和自由辩论阶段,他总是一左一右、一右一左,来回不停地关注双方选手间的唇枪舌战,时而对精彩的交锋点头赞赏,时而执笔记录,时而同身边的评委交流选手的表现。比赛一结束,他立刻又被前来取经问道的选手们团团围住。

场上的表现,如何驳斥对方的质询、可以切入哪个新的观点,如何跳出对方设下的逻辑陷阱……三言两语的点评,选手们茅塞顿开,他们下一场的对手则如临大敌。

“学长很擅长用例子来解释高深的道理”,世新大学中国文学系一年级的简东辰在高中时就与黄执中有过接触,当时黄执中是他们辩论队的指导老师。

黄执中谈起小时候和堂妹猜拳,他等堂妹先出了他再出,因此每次都赢。当时堂妹年纪太小,语言里还没有“慢出”这个词,只能觉得奇怪,却也道不出所以然。他借这个小故事表达了一个道理:语言的疆界就是思想的疆界。至今,简同学对这个例子都还印象深刻。

目前,黄执中担任中华辩论人交流协会执行长,该协会通过举办国际性比赛和开展讲座来推广辩论。同时,他身兼济慈大学、东华大学的讲师,向学生传授辩论技巧和经验。他也曾应华侨大学、苏州大学等大陆高校的邀请,前去开展关于辩论训练的讲座。

“好的表达能力、清楚的逻辑、多元的价值观”,是优秀辩手应该具备的素质。在他看来,“对不同的答案保持尊敬,对固定的答案保持批判,对不同的价值观保持接受也是如今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一位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当时两岸的辩论风格相差很大,大陆辩手往往引经据典诗词歌赋地陈述,而台湾选手则一直用数据和资料说理”,黄执中回忆起第一次参赛的情形。经过十届“海辩赛”的调和,台湾学生学到了外功,大陆学生调整了内力:大陆选手提高了对辩题的问题意识以及对理论和数据的梳理;台湾选手则意识到辩论不仅是读书比赛,也需要一定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