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小角色也需细揣摩
有关演员和明星的区别近段时间成了媒体讨论的热点:演员是一种职业,而明星则是一种商业包装;演员是可以干一辈子的事儿,明星的生命要短得多……入行十余年的于和伟显然属于前者,从《历史的天空》、《搭错车》、《岁月》到《三国》、《青盲》,以及将要上映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明年的古装剧《军事联盟》等,于和伟靠对一个个大小角色的精准把握终于刷出了存在感。不过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于和伟就感慨,演员还是得给自己贴标签。
于和伟在出道之初和导演高希希合作过《历史的天空》、《搭错车》等,非典型帅哥的长相,反派的角色,于和伟没有大红大紫也在意料之中。不过,北京晨报记者却对于和伟早年和刘江导演合作的《岁月》印象颇深,采访的时候再提起这部作品,于和伟也特别认同这是他早年遇到的特别好的一个角色。
“《岁月》中的那个角色最初定的不是我,是刘江导演在看了《历史的天空》后觉得我跟角色的气质很贴合,就辗转找到我。那个时候我身边连个经纪人都没有,他找了好几个人,终于找到我在《搭错车》剧组。”按说好不容易得来的角色,开拍前的剧本讨论会是再好不过的表信心的机会,然而于和伟却实话实说,“对角色没把握”,“我说我没把握,原话。导演和制片人都在看着我,他说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说我没上手之前我都没把握。小说我看过,剧本也很棒,但是我要摸。在拍摄的第一场戏里,小说里面写到我要演的丁小槐是一个‘在任何人面前都侧着身子走路的人’,第一场戏我跟胡军进来就侧着走,走着走着就习惯了,找到内心的卑微感了。第一场下来导演走到我旁边异常兴奋,说你的整个状态太好了。”
一直以来,于和伟对待作品和角色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但他越来越觉得好演员在市场上未必就是赢家和宠儿,“因为你没标签,你演了若干戏,大家不知道你是谁。你还是要让更多观众知道你,你说的话才会有人听,这也是我近几年的一个变化。”
好的剧本和角色总是可遇而不可求,为了寻求更多的主动权,于和伟成立了工作室“和作社”,只求在拍戏方面相对自由。“说真心话,这市场变得真快。但是我觉得我还好,我坚持住了,在跟其他演员聊天时,他们也会有一下子懵圈的状态,不知道该怎么弄。之前的表演方式发生了变化,表演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这个市场会说,你为什么还要那么演,现在全这么演,这是特别可怕的。我觉得我坚持下来了,这个我还是挺为自己开心的一件事。”的确,很多实力派的、对表演还抱有追求的人也不得不面临向市场妥协的纠结,北京晨报记者近日在采访另一位以演技著称,却在某玄幻大IP中因客串某角色被质疑的演员时,这位演员甚至都不愿再提及该剧。
被问到如果也有小鲜肉领衔的大IP找上门来会接吗?于和伟给出的回答是,“我觉得要研究它,不能光一味的批判,我要拒绝的是质量很低的,没有营养的,或者是价值观太偏的。我不认可东西肯定不会做的,不管你多大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