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力的丈夫 聂力回忆父亲聂荣臻“潜伏”生涯中的爱情【2】
“父亲在香港曾经数次历险。”聂力在其回忆录里详细记载了父亲三次遇险情形。
第一次是结婚前,聂荣臻外出和恽代英、叶剑英碰完头,回自己的住处,刚到门口,就看到他雇请的阿姨,正把他的行李往楼下搬。聂荣臻感到十分奇怪:她为什么搬我的行李?但警惕性驱使他没有吭声。那位阿姨倒是个好心人,机警地给他递了个眼色。聂荣臻知道出了事,从容地离开了。
事后得知,广东省委机关被敌人破获了,敌人搜查时见到一张写有聂荣臻住址的小纸条,便立即扑过来了。那是广州起义失败不久,聂荣臻刚到香港,为了便于联系,就把自己住址写了一张小纸条给省委秘书长沈宝同。恰巧那会儿父亲不在,躲过一劫。
第二次,青年团在一个秘密地点开会,聂荣臻也要参会。他去的途中,因事耽搁了一小会,等他赶去时,看到一群面熟的人正往楼下走。他们都是来开会的呀,怎么往下走?父亲立即意识到,他们被敌人控制了。他镇静了一下,表情轻松大摇大摆地继续往楼上走,和敌人擦肩而过,敌人反倒没怀疑他。
第三次,聂荣臻遇到了叛徒。那时香港只有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外出经常坐电车,很容易碰到特务或叛徒。那天聂荣臻上了电车,突然看到有个人的眼神不对,聂荣臻知道遇上叛徒了。这个叛徒也认出了聂荣臻,还冲他点点头。聂荣臻知道不妙,如果他上前动手就麻烦了,就瞅准时机,挤到门口,抬腿从行驶的电车上跳下来。“那时候香港电车的车门是不关的,做秘密工作的人,重要的一条是要学会跳车。”
地下斗争中,聂荣臻还养成了听大街上脚步声的习惯,香港的警察穿皮靴,走起路来“咔咔”响,很有节奏,老远就能听到,他外出执行任务,尤其是在夜里,一听到这种声音,就及时避开。“父亲总结道,马虎大意的人,不适合白区工作。有不少好同志,就是因为粗心大意,白白牺牲了自己。悲剧的发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与女儿分离14年
1930年聂力出生。当时张瑞华难产,在一家美国人开办的慈善医院里进行了剖腹产。
“在我出生后的第三天,父亲才来到医院。”聂力说,“他是空着手来的,没带任何东西。并不是他粗心大意,而是他太忙了。而且,没说几句话又走了。”“父亲一辈子都是个细心人,惟独因为忙,对小时候的我关心太少。”
聂力出生一年以后,聂荣臻就远赴中央苏区,离开了母女俩。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张瑞华带着小聂力,与另一位同志杨庆桂及其子女一起被捕了。一个月后,张瑞华等同志被以“查无实据”释放回原住地。
1935年,上海党组织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党组织决定分批疏散上海的地下工作者。张瑞华因此需调离上海,而此时聂力年龄太小,党组织从安全考虑,决定将聂力留在上海,与党组织负责人毛齐华的母亲生活在一起。
聂力开始了磨难的童年,她很早就学会了下地干活,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更要命的是,没人知道我的父母是谁。和父母分开时我还那么小,自己也不记得。有人见我没爹没娘,就叫我野孩子。”
帮人带孩子、割麦子、插秧、纺线、织布……这就是聂力童年生活的全部。“有一回在地里摘棉花,不小心扎破了小腿,鲜血直流,我就用泥巴把伤口糊上,后来感染了,又没有药治,不停的化脓,最后都烂到了骨头。”
好在还有毛齐华的老母亲与聂力相依为命。“我想去讨饭,老奶奶拦住我不让去,怕狗咬着我,她自己去。”“我十分感激毛齐华叔叔的老母亲和家人,若不是他们,也许我活不到今天。”聂力说。
周恩来自始至终关注着聂力的命运。1938年,他委托上海地下党负责人龚饮冰派出两位地下党来到嘉定乡下找到了聂力,要带她到父母身边。
然而,机警又倔强的小聂力却怎么也不肯相信这两个人。“你们是骗子,你们想把我卖到上海,放到大烟囱里烧大烟。要爸爸妈妈自己来接,别人不行!”小聂力执拗的大喊。
两位同志怕说多了暴露身份,只好无奈的离开了。
老奶奶去世后,聂力的生活更加艰苦,十三、四岁时,她开始在日本人统治的嘉丰纱厂当童工。直至日本投降。
1946年4月,周恩来派了毛齐华亲自去接聂力。毛齐华先把聂力带到了江苏淮阴,在那里,聂力看到了画报上父亲的照片。也直到那时,聂力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叫聂荣臻,母亲叫张瑞华。
当年的4月16日,小聂力被带到张家口军区首长们的驻地,也就是聂力父母的住处。至此,分离了14年的一家人终于在泪水与欢笑中团聚。
“当时,我怕认错人,连忙取出放在贴身衣服里的、叶剑英伯伯送我的父亲相片来比对。父亲看出来了,大笑说:‘好好看看,像不像啊?’……我就激动得又是哭又是笑、扑倒在父亲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