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内脏器官分布图 教你器官损伤的预防方法

2019-0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内脏是指在体腔内,借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体胸腔.腹腔和盆腔器官的分布:鼻.咽.喉.肝脏.胆囊.胃.肾.小肠.脾.直肠.十二指肠.胰.输尿管.卵巢.膀胱.子宫等. 分类 内脏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所有器官. 消化系统:口到肛门的管道(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和开口于此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腺等). 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生殖系统: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腺)和外生殖器(以两性交媾

内脏是指在体腔内,借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体胸腔、腹腔和盆腔器官的分布:鼻、咽、喉、肝脏、胆囊、胃、肾、小肠、脾、直肠、十二指肠、胰、输尿管、卵巢、膀胱、子宫等。

分类

内脏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所有器官。

消化系统:口到肛门的管道(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和开口于此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腺等)。

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生殖系统: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腺)和外生殖器(以两性交媾器官为主)。男性生殖腺为睾丸,生殖管道为附睾、输精管和射精管,附属腺为前列腺、精囊和尿道球腺,外生殖器为y.j和阴囊。女性生殖腺为卵巢,生殖管道为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外生殖器为大阴唇、小阴唇和前庭大腺。

(注意:心脏不属于内脏,要有管道与外接相通的才属于内脏。脾脏也不属内脏,它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器官,没有内脏的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的功能。)

范畴

内脏在形态与发生上,与胸膜、腹膜和会阴关系密切,三者也均属内脏学范畴。

类别

内脏器官的形态不尽相同,按其构造可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

部位

内脏主要集中于胸腹盆腔内,可按人为划分的标志线及分区进行定位观察。

损伤

概述

内脏损伤,是指内脏各个部分受到损伤,主要包

括:气管损伤、气胸、心脏损伤、胃部损伤、肝脏损伤、胆囊穿孔、脾脏损伤、肠道穿孔、肾脏损伤、膀胱损伤。

气管损伤

【概述】

气管的解剖位置较特殊,针灸不易造成损伤。气管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所组成,即使刺中,一般也不致引起严重后果。但是,操作不当,亦可误伤。特别是如同时伤及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则可极大地抑制呼吸功能,甚至造成窒息死亡。

【损伤原因】

气管损伤的原因大致有下列二种:

一、穴位原因:由于气管的极大部分为胸骨所遮掩,直接能造成针刺损伤的穴位不多。其中,最易发生事故的是天突穴。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凹陷正中(胸骨柄中点上1寸),其左右为胸锁乳突肌,深层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稍深处有颈静脉弓,再深为甲状腺下静脉,深部为气管。向下在胸骨柄后方有左无名静脉、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和左颈动脉。表明天突穴不仅直接与气管有关,周围 的血管也十分丰富,且不少是重要血管,稍不谨慎,即易造成事故。另外,扶突穴针刺不当也极易伤及气管或喉腔。

二、操作原因:主要是指天突穴而言。对此,古人早有教训:“天突穴,其下针直横下,不得低(抵)手,即五脏之气伤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四》)。

一、针刺方向错误及刺之过深。气管在胸骨上窝处肌层覆盖较浅,直刺过深即可损伤;向左右深刺,易伤及肺组织,尤其是肺气肿病人,更易并发气胸;沿胸骨柄后缘向下平刺深刺,往往误伤主动脉或无名动脉,造成大出血。有些人主张,针天突时先平刺五分,针尖向喉管刺进约1~2分,针柄竖起针尖斜向下方刺入。实践证明,此法也不准确,常可导致喉痉挛。

二、手法过重。大幅度地重提猛插,动作粗暴,往往可导致气管及周围组织多处损伤。

三、留针过程中,患者剧烈咳嗽或反复作吞咽等动作,可致肌肉猛烈收缩,

改变针尖的方向和深度而损及气管。

【临床表现】

因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其证候不一。

一、轻症:多系单纯伤及气管所致。咳嗽、胸痛、气急,咳吐带血丝的痰液等。亦可因刺伤喉腔,出现憋气,声音嘶哑、皮下气肿等症。

二、重症:严重伤及气管和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涌吐血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肢冷汗出,全身痉挛,意识不清。如不及时抢救,甚至窒息死亡。

【预防方法】

关键是把握好选穴和操作。

一、选穴:天突穴穴位标志较明确,但须定准,否则将影响操作。其次,对不合作者(如婴儿、畏针者及精神病患者等),或咳嗽,特别是阵发性剧咳者,应暂缓选天突等穴,可改选附近的璇玑、膻中诸穴,或背部腧穴及远道取穴等。

二、操作:据作者和多数医家经验,天突穴进针以弯刺法较为安全,其方法为:先与水平成15°交角平刺,破皮后缓缓送针,至针尖如觉抵触硬物,即为气管。略退0.1~0.2寸,改向下横刺,在胸骨柄后缘和气管前缘之间,慢慢进针。为把握进针方向,可用押手(左手)扶住针体,约刺入1~1.5寸,如得气感不明显,可作小幅度提插捻转,动作宜轻柔,直至有满意针感。如送针过程中,针 尖触有坚韧感的组织,且患者感到疼痛;或者留针时,针尾出现有节奏的搏动,都表明已碰到血管,宜将针略略外退至上述现象消失。

留针期间,嘱患者少作吞咽动作,如突然出现咳嗽,应急将针退至皮下,待咳嗽平息,再按上法刺入,如咳嗽不止,宜去针另择穴位。

穴位注射时,宜采用5号齿科针头,与水平成45°角刺入,缓缓送针至针尖抵及气管,略退0.1~0.2寸后,注入药物,为了避免注射针头误刺入气管,注射药液前,应先回抽一下,看是否有空气抽入,再予略注数滴,观察是否发生咳嗽等现象。因该穴肌层较薄,注入剂量不宜过大,刺激性过强的药物要避免应用,如必须使用时也应加以稀释。

其它如扶突穴等,虽操作上与一般穴位相同,但不宜深刺,所应注意的事项和天突穴相同。

【处理方法】

一、轻度损伤:一般不须特殊处理,可给予适量镇痉止咳药物,配用抗生素以防感染。如出血较多者,辅以止血剂。

二、重度损伤:损伤较重或多处刺伤,特别是伴有周围血管、神经或肺组织损伤,出现呼吸困难及各种并发症时,宜急速转外科处理。对其中呼吸严重困难及分泌物无法排除者,更要考虑作气管切开术。

心脏损伤

【概述】

内脏损伤中,针刺损及心脏是后果最为严重的一种。《素问·诊要经终论》有

“中心者,环死”之说,环死,指一日内死亡。现代国内有关针刺意外伤及心脏在报道首见于1954年[1],迄今已报道6例,其中5例死亡。国外,无论欧美及日本,均有此类事故发生。特别是日本,还不属罕见。针刺误伤心脏,其发生率虽然并不高,但预后极为不良,故针灸工作者决不可掉以轻心。

【损伤原因】

由于心脏表面光滑,质地坚韧,又处于搏动状态,一般不易伤及。针灸疗法中,刺伤心脏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穴位原因:心脏位置在第二肋至第八肋之间,呈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左起左腋中线,右至右锁骨中线。在此体表投影区城内,除前面有胸骨和肋软骨保护,后面有脊柱、食道等,不易受针刺直接损伤外,其余部位的穴位,如刺之不当,均有可能伤及心脏。

(一)、较易导致心脏损伤的部位:双侧的神封、步廊、灵墟,左侧之膺窗、乳根等。鸠尾穴,亦是易于发生事故的穴位。一般而言,以胸部的穴位多见,这是因为心脏前面膨隆,距皮肤表面较近,成人仅约4cm左右。

(二)、可能导致损伤的穴位:双侧之心俞、督俞、膈俞及左侧之期门、言

意言喜、膈关等。背部体表距心脏较远,中间又隔肺脏,只有针刺较深时才有可发生,且往往同时损伤肺和心。

二、病理原因:当心脏本身有病时,针刺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将大为增加。心脏肥大或心包积液,可使刺道变短,同时在体表投影面积增大,而致可能造成损伤的穴位数目增加。心肌炎,由于心肌出现炎症、变性及坏死等,组织结构常变得非常松弛,这样,针尖便极易损害心肌组织。心包炎,尤其是缩窄性心包炎,心脏脏层和壁层广泛粘连、增厚和钙化,心包腔闭塞成为一个纤维瘢痕组织外壳,表面变得异常粗糙,致使毫针容易刺中。

三、操作原因:(一)、手法不当:1.针刺过深,方向错误。前胸胸壁较薄,离心脏近,深刺则易误中。或在针刺时,押手过重,刺道变短,即使刺得不深,也会造成损伤。有以仅用1.5cm长之毫针,导致右心室破裂死亡者。针刺方向错误,可使得非心脏投影区域内的穴位,如鸠尾等穴内施针时,也会伤及心脏。2.留针时间过长,一旦针刺损伤心脏,由于心脏不断作自主性收缩与舒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促使心壁裂口不断增大,而发生机械性心脏破裂。

(二)、穴内埋针:此系指毫针刺入穴位,因不慎折断于内;或因有意剪断针尾,埋藏于穴内,后者以日本多见。埋针可在体内游走而损伤心脏。这种情况,可发生在埋针后不久,也可隔十数年后出现。往往与埋针部位是否靠近心脏或活动度大小有关。

内脏

四、间接原因:比较少见。多发生于有严重心血管疾患的初诊病人,因不了解针灸疗法,过度的紧张、恐惧,导致心脏损伤。如日本一例老年病人,在针刺治疗其胃疾患过程中,突然死亡。剖检证实,为处于动脉硬化状态的主动脉弓破裂,造成心包积血之故。

【临床表现】

针刺损伤心脏,一为刺伤心脏上的主要血管,一为直接刺破心壁。可引起两类病理变化:一类为大出血,不仅易造成出血休克,还因针刺所致的心包裂口较小,心包内积血不易排出,压迫心脏,产生心包填塞现象。如针刺伤及冠状动脉,更可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另一类为心功能损害,多由于刺伤心脏功能结构,致心律失常,心排血量降低,肺水肿,心力衰竭。

主要症状 于针刺损伤后即刻或不久,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高度气急,紫绀,短暂性昏厥,昏厥发作时可出现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等,以至发生休克,甚则心脏骤停。如心包填塞,表现为面色苍白,气急如窒,烦躁不安,脉搏细弱,心音遥远而轻微。X线检查示:心影增大,心包饱满,心搏微弱。

如心功能损害,则见严重心律失常,心悸、胸闷,以至心力衰竭。若为肌肉内断针所致,患者可突然出现心剧痛证候,并迅速进入休克状态。因往往无先兆,且一时查不到原因,容易误诊,须特别引起医者注意。

【预防方法】

内脏

一、掌握心脏投影区城穴位分布:不仅要熟悉正常情况下,而且应了解心脏病变时所涉及的穴位。在选择投影区穴位时,宜谨慎精当。

二、严格控制针刺深度和方向:尽管心脏距胸背都有一定距离,但针刺胸背部投影区穴位均应按常规深度,否则易出现事故。还应注意针刺方向,胸部穴,向肋骨缘刺或直刺;背部穴,向脊柱侧斜刺(具体深度及刺法可参考“气胸”节)。鸠尾穴,可因不同的方向和深度而分别损伤心脏和肝脏,刺该穴时,宜针尖略向下直刺,深度不宜超过1寸,以不刺穿腹膜为准,进针时,送针宜慢,手法轻柔,为预防事故发生,必须杜绝隔衣进针。

如一例19岁女性,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针刺鸠尾穴时,取2寸针在剑突下半寸垂直进针后,再向胸骨正中线平刺1寸,用G6802型治疗仪通电,连接曲池和鸠尾针柄,见鸠尾针跳动明显。数分钟后病人忽尖叫一声,头后仰,眼上翻,呕吐。迅即拔针,见患者口唇已紫绀,呼吸心跳均已停止。经开胸按摩心脏,心跳呼吸先后恢复,但仍持续昏迷。终因肺部严重感染而死亡。

三、密切注意留针情况:胸背部穴位,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

内脏

出15min,操作时,不可猛提重插,以捻转为主,配合小幅度提插。留针期间,嘱患者保持原有体位,不可随意变更,呼吸节律宜平稳匀称,如有咳嗽、打喷嚏等,应退针至皮下。一旦见到针尾出现节律摆动,或者针体有与脉搏或呼吸运动相应之往返性刮擦时,则示针尖已和心脏相触,应急速退针。

为了避免损伤心脏或其它事故发生,不要采用穴内断针或埋针法,国内现行的揿针式埋针法,也要慎用。更应防止穴位折针。

【处理方法】

凡出现心脏损伤的临床症状,立即去针,并急送内科抢救。包括绝对卧床,镇静,吸氧,应用强心剂利尿药物,限止水分摄入等,防止心力衰竭。如发生休克,宜抗休克处理。如损伤较重,心脏发生破裂,出血不止,则应马上转送外科,必要时行开胸手术,缝补损伤之心壁清除心包内积血。

心脏损伤,必须争分夺秒,不可延误。有一28岁男性患者,因左胸针刺(按:原文未注明具体穴名)后2h感到胸闷、心慌、全身不适,当时未作任何处理。直至针后10h,患者出现冷汗、口渴、四肢厥冷。测血压为9.3/5.4kpa(70/40mmHg),脉搏已达136次/min,才送医院治疗。结果,急诊入院时心跳已经停止。开胸后,见心包极度膨胀,内有积血约700ml,左心室前壁有3处喷血小洞,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丧失了救治时。

总之,心脏损伤,势急病重,要求医者不得延误,果断决定,火速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