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郭子仪 台湾学者曾仕强为老子五千言正名:非《道德经》

2017-05-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新社三门峡5月19日电(董飞)19日下午,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曾仕强在<道德经>诞生地河南三门峡函谷关开坛讲道,与千名游客共同感受先哲老子的睿智与哲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当日,正值第19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期间,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曾仕强应邀在道文化发祥地函谷关开讲,吸引了千余名游人与听众.现年龄已近80岁的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依然精神抖擞,在函谷关下谈笑风生.其对<道德经>深入浅出又风趣.幽默的解读,引得听众掌声不止.相传,2500多年

中新社三门峡5月19日电(董飞)19日下午,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曾仕强在《道德经》诞生地河南三门峡函谷关开坛讲道,与千名游客共同感受先哲老子的睿智与哲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当日,正值第19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期间,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曾仕强应邀在道文化发祥地函谷关开讲,吸引了千余名游人与听众。

现年龄已近80岁的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依然精神抖擞,在函谷关下谈笑风生。其对《道德经》深入浅出又风趣、幽默的解读,引得听众掌声不止。

相传,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所言充满智慧,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尹喜为了不让老子五千言失传,亲自操刀刻简,使老子之说得以传世,称为《老子》。

至于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是道教发展之后才出现的。曾仕强认为,老子五千言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之根。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后人都把老子五千言称之为《道德经》,这实在是一种错误。因此,必须为老子五千言正名,定名为《老子》。尊重历史,还老子五千言之名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