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你从没看过的印度神片!
作为影迷,最近一年最大的感触是,国内的影展展映活动,是越来越多了。
最近,刚刚在三亚参加完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旗下的春季影展,这应该也是内地最南端的影展了吧。
最初关注到这个影展,是因为它的主题,印度电影。
在这之前,很少有影展会把选片的焦点,单独聚焦在印度,这个仍然不算大众的国家上。
说起来,印度电影无疑是最近几年在国内蹿红速度最快的电影类别了。
在《摔跤吧,爸爸》票房大爆之前,内地院线可能两三年才会上映一部印度电影。
到了去年,一共有10部印度电影陆续公映,包括票房热门《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也有聚焦现实矛盾的《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
《神秘巨星》
大部分观众,对于印度电影的印象,也是凭借这些院线片建立起来的,这其中不外乎几个必备要素:
爱情、歌舞、类型元素以及近几年常见的印度社会议题……
但实际上,我们对印度电影的定义,还是比较狭隘的。
因为观众能够接触到的,或者说能够在院线上映的印度作品,大部分都是宝莱坞主流电影。
而印度电影,远不只是一个“宝莱坞”,就能被概括的。
《摔跤吧!爸爸》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春季影展给我的另一个印象,就是:新。
翻开影展的片单,会发现其中大部分影片,都是闻所未闻的,也从来没有机会在内地银幕上放映。
除了开幕电影《大篷车》,其他影片可以说是非常冷门的佳作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为观众打开了一个新的入口,让大家认识到更加丰富、多维的印度电影。
展映影片
就比如我在影展上看的《五卢比医生》,在这之前对这部电影没有任何了解,但其实它2017年上映后,收获了400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也是历史上票房第六高的南印度电影。
IMDB上,超过2万打出了8.0的分数,而豆瓣因为打分人数不足,目前还没有评分。
如果说没有这一次的影展,这部电影很难被中国观众看到。
不同于大家普遍熟悉的宝莱坞,《五卢比医生》来自位于印度南部城市钦奈的另一大电影中心“考莱坞”(Kollywood)。而印度整个国家内,还有另外三个电影中心,分别被称为托莱坞(Tollywood)、莫莱坞(Mollywood)和桑达坞(Sandalwood)。
国内观众最熟悉的托莱坞作品,就是之前在内地上映过的印度史诗《巴霍巴利王》了吧
印度国内因为种族差异,所以不同地区的人都拥有不同的语言,比如北印都说印地语,南部大多是泰米尔语和泰卢固语。相异的语言,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与电影中心。
但同样也是因为语言的界限,让一些游离于宝莱坞之外的其他印度电影,很难通过院线,或者是网络资源的形式,被中国观众看到。
目前在中国上映的电影,大部分都来自宝莱坞,人们熟知的印度“三汗一马”阿米尔·汗、萨尔曼·汗、沙鲁克·汗和阿克谢·库玛尔,也都是宝莱坞的巨星。
虽然印度电影有着很多相似的共性,但是每个电影中心的作品,还是彼此保留着各自的特色。
拿《五卢比医生》来说,电影围绕着一个每次看病只收取病人五卢比治疗费(不到5毛人民币)的义医展开,故事本身也加入了一些犯罪悬疑的元素。
而在漫长的剧情铺垫之后,影片借鉴了类似《致命魔术》的模式,用一个非常重要的反转掀起故事的高潮。
这部电影依然保持了印度片常有的家族史诗的叙述套路,用几代人的恩怨情仇,构筑出时间跨度很大的传奇故事。
同样,它保留了印度电影中爱情和歌舞的元素,也加入了现实议题——印度医疗系统腐败和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但同时,影片对动作戏份的描写和刻画,又拥有着在宝莱坞电影中很难看到的生猛血性。
我们总是喜欢开玩笑,印度电影里的男主就像开挂一样——鼻孔接子弹、徒手打飞机、汽车撞直升机——非常有创意了。
《巴霍巴利王》的开挂男主
而《五卢比医生》的动作戏,尤其是后半段的动作戏,尽管也有略微浮夸的部分,但却呈现出一种更加写实的暴力,当然也更加血腥、残酷。
其中有一场发生在医院的械斗打戏,甚至让人看到了香港黑帮片的影子。
春季影展中的其他电影,虽然这一次去没有机会看上,但通过介绍对它们也有了简单的了解。
和《五卢比医生》一样,这些影片也不属于宝莱坞主流作品:
这之中既有《科拉尔金矿》(K.G.F: Chapter 1)、《无所不能》(Kaabil)这样的商业类型片;
《巴里亚》(Pariyerum Perumal)、《学魔》(Dhh)这类口碑力作,后者也曾经入围过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儿童单元;
也有《乡村摇滚女》(Village Rockstars)、《一个母亲的复仇》(Mom)等等获奖佳片,《乡村摇滚女》也曾经代表印度电影送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导演丽玛·达斯之前的作品也获得过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的最佳影片提名;
以及《少年舒图的烦恼》(A Death in the Gunj)这样忧郁、细腻、诗意的文艺电影,影片也是在多伦多电影节世界首映、釜山电影节亚洲展映后,第一次在中国内地放映。
无论是类型,还是风格,这些作品都呈现出了复杂多彩的差异性。
而在此之前,所有影片都从来没有在内地放映过,观众也或许根本就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这种稀缺性,恰好填补了我们院线电影的空白。即使是在一年有10部印度引进片的电影市场,这样优质多元的印度电影仍然是非常稀缺的,也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少年舒图的烦恼》
整个影展,唯一一部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应该就是1971年上映的经典老片《大篷车》了吧。
要知道,《大篷车》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被引进到内地公映。
电影中落魄的富家女苏妮塔和来自吉普赛人大篷车队的莫汉之间的爱情,还有充满着异域风情的歌舞桥段,可以说是感动影响了一整代中国观众。
《大篷车》也是本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春季影展的开幕片,而这个选择也非常有趣:
展映由这部宝莱坞经典爱情歌舞片开启,然后过渡到新近几年的优秀电影,旧与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比,也呈现出印度电影代际之间的传承、创新与突破。
《无所不能》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现在想看这些印度新片,还来得及买票哦。
这一次的展映,将从3月23日,一直持续到4月6日,放映时间基本都是在周五的晚间和周六日的下午,非常照顾上班族的时间。
而且放映地点也不仅仅是三亚,海口、儋州、琼海和五指山四座城市,也会进行同步展映。
《乡村摇滚女》
去年12月,第一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三亚开幕,当时电影节就喊出了“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产业链”的口号。
而今年开春的印度电影展映,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第一次在电影节以外的时间里开展的日常放映,向影迷朋友兑现了之前的承诺。
而这也将成为电影节的一大常态,以国家为主题的电影展映活动在接下来还会继续:
夏季影展将放映来自意大利的佳作,而秋季影展则有望带来俄罗斯的电影作品。
因为地处海岛,春季影展会有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展映活动,比如开幕片《大篷车》就是在电影节的沙滩露天影院免费放映的。
提到沙滩电影院,可能很多人立马想到的就是戛纳。在戛纳电影节期间,每天晚上9点都会在沙滩电影院免费放映一部经典老片。
而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春季影展,也因为三亚旅游城市的属性,以及沿海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创建了沙滩影院。
这一次去到春季影展,我也体验了一下沙滩露天影院。在傍晚面朝大海,吹着海风,看着露天屏幕上的《大篷车》,这种开放式的观影体验还真的很特别呢。
对于这次的活动,另一个比较大的感触是:去中心化,已经成为电影展映的一种趋势。
以往影展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而最近几年也开始逐渐向成都、杭州、南京以及西宁、平遥等地区辐射。如今,又有了海南岛。
就像文章最开始就提到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春季影展,或许是内地最南端的影展活动了,在地理位置方面非常特别。
在这之前,很难想象非院线的电影展映,可以走得这么远。
当然,文化重心的发散与迁移,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观众了。
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电影,不单是填补了商业院线稀缺的作品,也提供给大家更多的观影选择。
不过,春夏秋季影展想要越办越好,主要还得看它们依托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了。
去年第一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明星方面,星光非常耀眼:
朱丽叶·比诺什、约翰尼·德普、阿米尔·汗、努里·比格·锡兰、麦斯·米科尔森、尼古拉斯·凯奇和艾玛·杜蒙特,每一个都是重量级的明星。
但作为国际电影节中的新生代,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首届活动也难免有些遗憾,比如在单元设置、展映选片方面都不占据太多优势。
可是身为“新人”,它也拥有着更多提升和进步的空间,以及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所以,在今年乃至于未来,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仍然值得我们去期待。
也希望,电影节的日常化放映可以继续坚持下去,让影迷接触到更多的新电影、好电影。
最后,如果想了解本次展映、接下来的夏秋季影展以及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最新消息,可以关注公众号“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