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泽的后台是谁:杨卫泽后台揭秘
从方法论角度来看,一个地区的发展思路是对形势的理性认识,是对前进方向的准确把握,同时也是对战略重点的科学确立。就今后五年南京的发展而言,应该从战略和全局层面把握好“三个突出”,做到“四个坚持”,主攻“三项工程”。
“三个突出”是奋斗目标:一是突出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这是省委的殷切期望和历史重托,也是南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既是一个满足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的现代化,还是一个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综合实力、提升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提升社会文明和谐程度。
二是突出把握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这一定位。五年前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定位。五年来,我们按照这一定位推进城市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这一方向、持之以恒加以推进,更有侧重地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
三是突出办好2014年青年奥运会这件大事。举办一届彰显时代特征、青奥特点、南京特色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南京来说既是重大契机,又是严格考验。我们将精心组织实施三个“千日行动计划”,力争办一届参与最广泛、活力最强劲、创意最新颖、特色最鲜明、青年最欢迎的青春盛会、文化盛会、体育盛会,既提升奥林匹克精神影响力、青奥会影响力和南京影响力,又推动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跃上新台阶,实现办青奥与建城市、惠民生的统一。
“四个坚持”是工作导向: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追求。今后五年,南京发展总的追求是“三争一创”,也就是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
这是省会城市应尽的责任,也是一个省会城市应有的志气和勇气。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我们常常讲扬长避短,从经济学上来讲就是发挥比较优势。就南京未来发展而言,扬长就是扬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之长,避土地资本物质资源之短,就是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更加自觉地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更加坚定地落实“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的关键举措,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
三是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方针。民生福祉是最终追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资源环境是基础支撑,文化内涵是灵魂所在。就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言,居民收入、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是三个薄弱环节,历史文化是南京的优势。
因此,我们认为“四为方针”是南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针对性策略,既是关键点,也是重点。四是坚持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次党代会,大处讲是一次就南京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大业的部署会,从实处讲,也是一次对市民鼓励创业、鼓励创成业、鼓励创大业的动员会。新一届市委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跨越,努力形成创业活力迸发、创业财富涌流的生动局面。
“三项工程”:一攻改革创新工程。今后五年,南京的改革创新有三个重点,一是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活力;二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让政府更高效地服务地方发展和人民生活;三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的活力。
二攻党建创新工程。要做好发展工作,干部队伍要年富力强,除了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还要有优良的作风和清廉的形象,让老百姓信任、拥护。三攻法治建设工程。我们深深地感到,没有法治,就没有秩序、稳定和效率,一切发展就无从谈起。今后五年,除了做好立法工作,我们重点是推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让社会在正确轨道上前进。
三、杨卫泽谈科技工作
人才是‘长着脚’的,人是要往高处走的。南京留不住、用不好,人才就会外流,使南京沦为人才的‘原油输出’地;科技成果是‘可转让的’,南京本地不能有效转化,就会到外地转化,使南京成为外地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抽水机’;门户城市是‘四面洞开’的,如果南京没有足够的集聚和辐射能力,门户就会成为‘管道’和‘走廊’。
京沪高铁开通了,南京的人才到苏锡常只要半个小时,‘流动’可能就会变成‘流血’,人才很容易就流走了。机遇面前,人人平等,机遇更是稍纵即逝。如果南京不能抓住用好以创新驱动为主体特征的第三次机遇,就有可能彻底丧失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导致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被动落后。
我们始终认为,只有把南京的高校院所的资源和潜力开发出来,才能有效形成科技创业的强大力量。科技创业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推动科技创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因此,如果想要真正调动高校院所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协同创新”和“政产学研融合”的理念,切实在地方与高校院所之间,构建一种基于市场规则的利益捆绑关系。
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的“1 8”政策文件(“1”是我们的一个总体大纲,就是《市委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
“8”则是与这个《决定》同时出台的、与之配套的8项重点计划),目的就是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创新创业潜能,实现创新驱动的整体推进和全域突破。
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打造南京“321”计划的人才品牌。所谓“321”计划,就是我们将在五年内,力争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000名、培养科技创业家200名、集聚中央“千人计划”创业创新人才各100名。
只要你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拥有独立自主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相关核心技术,或具有海内外自主创业经验的研究人员,你就可以申请南京321人才计划,享受政府提供的包括企业初创扶持、科教特色扶持、金融财税扶持和生活配套服务等四个方面15项政策。
二是打造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业标志。科技创业特区,是我们按照国际一流标准,适应科技创业需求,创造一个特殊的制度环境和载体空间,目的是提高人才创业和企业孵化的成活率和成功率,进而实施大规模、科学化的“育苗造林”。
我们将在全市规划建设总计占地5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并配套财政、土地、规划、税收等特别政策支持,构建以“创业导师 专业孵化 创业投资”为服务模式的新型孵化服务体系。
使特区成为各类人才开展科技创业的核心载体。三是打造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围绕科技创业活动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金融服务的内在要求,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链。
我们已经设立每年不少于1亿元的科技创业种子(天使)投资专项资金,把市级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的规模扩大到10亿元以上,同时,着手建立1000家以上的拟上市科技创业企业动态储备数据库,大力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各类科技金融创新工作,等等,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所有在南京的创业者,自始至终都能得到满意的金融支持。
四是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优质生态。这方面的内容更多更细。比方说,在强化教育支撑方面,我们将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建设南京国际高教园区;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将大力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股权与分红激励改革试点、推进高校创业评价制度改革等;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将每年拿出,不少于1亿元的公共平台建设专项资金,采取“政府平台 市场化平台”的模式,加快健全公共技术、投融资、信息交流、中介服务和政府服务“五大平台”;在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等等。
这一切的目的,就是让各类创业主体能够放心创业,安心创业,能够创成业、创大业。
最近,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在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既定的“1 8”创业创新政策基础之上,按照“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原则,又制定了《关于印发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简称“科技九条”),这九条政策,在科教人才管理、科技创新保护和科技创业鼓励扶持等多方面,有较大的突破,有些政策的力度甚至超过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力度。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考虑:一是对国际经验的充分借鉴。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城市,凡是他们在科技创业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只要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限制的,都可以拿来借鉴,都可以为我所用。
应该说,这九条政策中很多都是借鉴了硅谷和斯坦福的经验。二是对创业规律的充分把握。科技创业和植树育苗一样,有自身的成长规律,需要良好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等等,这次出台的“科技九条”有很大创新,但这些创新不是不切实际的,而是在充分尊重创业规律的基础上的创新,是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和操作性的创新。
三是对南京特点的充分认知。前面已经提到,南京的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在全省占据绝对优势,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
所以说,南京最主要的不是缺乏科学家,而是缺乏企业家;不是缺乏创新人才,而是缺乏创业人才;不是缺乏创业资源,而是缺乏创业氛围和创业环境。这九条政策在制定的时候,重点考虑的就是要解决制约南京科技创业的突出问题,打通从科技到创业的关键环节。
在九条政策的制定上,我们的原则是: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限制的,都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凡是在别的地区行之有效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次南京出台的“科技九条”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科技创业进一步放活人才,放开科技,放大优势,走出南京科技创业的缄默期,攻克高校科技创业的自闭症。
四、杨卫泽谈民生工作
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背景下,开创南京民生工作新局面的总体思路是:明确一个定位,强化四个导向,构建一套体系。明确一个定位: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南京发展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一项主体任务就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一条重要方针就是坚持民生为先。
民生工作是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坚持民生为先的基本前提。“三个一”三位一体地点明了民生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战略定位,也更加清晰地指出了南京民生工作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强化四个导向:一是达标准。一方面是数字达标,确保到2015年,南京民生工作和社会建设各项指标达到省定基本现代化要求;另一方面是群众感受达标,要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来综合衡量南京民生工作成效。
二是上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区域层面,要逐步缩小南京与苏南一些城市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市域层面,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江南江北差距;城市内部层面,要在关注大多数群众民生改善的同时,注重弱势群体等关键少数的民生保障。
三是转方式。民生工作必须加快实现“五个转变”,即: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由管理服务向服务管理转变、由局部向全局转变、由相对滞后向超前转变。
四是见实效。以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有效推进加强和保障民生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实施的每一个举措,都要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
构建一套体系:就是构建加强民生需求保障的指标体系和监测考核办法,以指标作导向、以监测来跟踪、以考核来倒逼,全面促进民生现代化。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带好头、转型升级作示范的要求,加快建立一套科学描述南京民生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方法和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做到“方向标”清晰,“指挥棒”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