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真实的汪精卫(下)

2019-05-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主和派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比如说汉朝的和亲政策,宋朝的澶渊之盟,还有清朝末期的主和派等等,他们清楚的了解国弱敌强的真实情况,与敌国谈判而谋

主和派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比如说汉朝的和亲政策,宋朝的澶渊之盟,还有清朝末期的主和派等等,他们清楚的了解国弱敌强的真实情况,与敌国谈判而谋和应该算不上汉奸。

所谓汉奸大约是指是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国家的人。

汪精卫后半生虽然走上了绥靖主义道路,然而心中从来以民众的利益为先。为了敌占区民众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死后名节。这样的悲剧形象是一定会被后人记住的。

陈公博原是力阻汪精卫组建政府的,多次劝戒至於声泪俱下,但最后知口头的劝阻已对事实无补,乃凄然对汪氏道:「九一八事变後,你以跳火坑的精神,回国供职,现在抗战到了艰险关头,你又以跳火坑精神想旋乾转坤。你既决定牺牲一己,我祇有为你分忧分劳。

」这样,公博就参加了汪政权,一直到他的死,他临难前向陈璧君诀别时有一句话: 我此去有面目见汪先生於地下了! 这是公博参加汪政权的全部心境(金雄白《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

对比那些口上说要闯刀山火海地雷阵,结果板子都打在老百姓身上了的人,不知道谁应该惭愧。......多说生是非,大体上就是这么个意思。

有關敵偽政權的歷史研究,在大陸與台灣都被視為雷區,禁忌重重。外籍學者葛浩文寫過一篇研究滿洲國文學的學術論文,金雄白的《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以下簡稱《汪政權》)則填補了汪記國民政府五年零四個半月歷史記載的不足,如他自述「盡量忠實地寫出親身目擊的真相,作為後人的殷鑒與嘆息」,也只有在香港這個言論、出版充份自由的彈丸之地,才能允許這部頗具爭議的巨著一再重印。

鑒於「文以史傳」的箴言,《汪政權》是一部內容奇特的回憶錄,是成熟的文學作品,也是一部深具參考價值的中國近代史資料集或斷代史。

四十多年來,所有為汪精衛申辯的文章都以此書的觀點為出發點,而對立面的抨擊文章至今未能將金雄白駁得體無完膚,這便凸顯了近代史研究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