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到底说什么 《金刚经》到底说些什么

2018-0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引言 提起"金刚"一词,除了对那部演绎人兽恋的美国电影情有独钟者外,相信大家想到的都是<金刚经>.<金刚经>对汉传佛教究竟有多大影响,恐怕一言难尽.<金刚经>对中国文化有究竟有多大影响?恐怕同样一言难尽.古来大德高僧,为<金刚经>做注者,已逾百人.而自唐以降,依<金刚经>而证悟者,更不知凡几.而汉传佛教的禅宗一脉,正是因<金刚经>而开宗立即派.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金刚经>,汉传佛教就失去了它

引言 提起“金刚”一词,除了对那部演绎人兽恋的美国电影情有独钟者外,相信大家想到的都是《金刚经》。《金刚经》对汉传佛教究竟有多大影响,恐怕一言难尽。《金刚经》对中国文化有究竟有多大影响?恐怕同样一言难尽。

古来大德高僧,为《金刚经》做注者,已逾百人。而自唐以降,依《金刚经》而证悟者,更不知凡几。而汉传佛教的禅宗一脉,正是因《金刚经》而开宗立即派。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金刚经》,汉传佛教就失去了它的半壁江山。

没有《金刚经》,中华大地上盛传的所谓“佛教”,则必将被一片“阿弥陀”的诵声所淹没。从这个角度来说,《金刚经》可谓功不可没。 1、那本《金刚经说什么》怎么样? 可是,《金刚经》究竟说了些什么?相信除非对佛教有一些基本了解,或对佛学有一些基本认识者,普通民众其实并不知道这部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知道《金刚经》中到底说了些什么。

且看题目,《金刚经》有几种叫法,最常见的一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所谓“金刚”,大概就是金刚石,或是一种很坚固的金属,“般若”即是智慧梵文音译,“波罗蜜多”大意是到达彼岸,所以全句连在一起,就是“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

当然,这只是经题字面上的含义,那么全经又说了些什么呢? 《金刚经》说什么,有个被称为儒释道三宗“大师”的南怀瑾就曾写过一本同名的书,其中讲得非常详细。而因“南大师”的名望甚高,所以此书几乎成了普通读者了解《金刚经》的最重要途径。

当然,由于古来大德高僧们对此著述甚多,各家见解也不尽相同。无论是谁,只要有些基础,随便抄些古人著作,改成白话文,都可以写出这么一本书来。只是一般人没有这个名望,写出来也未必卖得出去,更不会被如此推崇。

南大师在本书开篇《超越宗教的大智慧》中讲到,“金刚经是佛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我们研究金刚经时,不能将它局限于佛教的范围,佛在金刚经里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说,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金刚经的这一个重点,彻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 《金刚经》中真的这么了不起,甚至“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佛教就是佛教,与任何其他宗教都没有关系。

即使某些“大师”自以为是地想要包容其他宗教,但其他宗教也未必领这个情。只看《金刚经》,南大师把“一切贤圣”解释成“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基本就是胡说八道。因为在佛教中,“贤圣”除佛、辟支佛(独觉佛)外,就专指听闻佛法后证悟的“四双八辈”,即“依其修行之浅深而分四阶之果位及其向道。

即预流向、预流果(须陀桓)、一来向、一来果(斯陀含)、不还向、不还果(阿那含)、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等四对八种。向与果合则为四双,分则为八辈。

”(《佛学大词典》)佛教中,是将其他宗教都斥为“外道”,认为他们的修行都不够究竟的,是根本上就走了叉路,何来“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之说? 2、主要是讲“心”还是讲“空”? 那么《金刚经》究竟说些什么?想要深入探究,当然还是去读原著的好,或者读读古来大德高僧们的著作也未尝不可。

若只想简单了解一下,不妨上网随便搜一下,都可以找到比较靠谱的答案。 比如,有的网上就有这样的介绍:一部《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

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还有的网上如是说:“从《金刚经》来看,佛法就是解决“心”的问题。此经当机者须菩提向佛陀请教:“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这就有些互相矛盾了。

《金刚经》究竟是讲“空”,还是讲“心”呢?还是用数据说话吧?俗话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们大概也可以照此类推,即,说的遍数越多越表示重要。

而在《金刚经》中,提及“空”字仅有三处,“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这个“空”是“空过”词中的一部分,与“空”无关。另两处,都是佛问须菩提“东方虚空可思量不?”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说的是“虚空”,都和佛教中“空”的要义无关。

可见认为讲“空”似乎有些不太准确。 而全经中的“心”字居然有四十处之多。而且在由昭明太子划分的三十二品之第二品,即所谓的“善现启请分”中,恰恰是由佛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向佛提问:一个人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成佛),“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并由此展开对话。

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认定,这部经就是讲怎么降伏我们这颗“妄心”的。

然而若再加统计,却不难发现,还有几个类似的词语出现频率也是相当高的。比如“福德”共出现18处,类似的“功德”共出现10处,“得福”共出现6次。例如,“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

胜前福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如果将含有“心”字的句子,与含有类似“功德”字样的句子两相比较,则后者所占字数要远远超过前者。

依“重复表示重要”的观点推测,似乎什么“空”,什么“心”,都是次要的,而“功德”或者说“福德”才是最最重要的,才是本经所要表述的最主要的观点。 比如,《金刚经》中最那句著名的叫禅宗六祖慧能动了机缘前去求法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叫人觉得很有问题,都“无所住”了,还生个什么“心”嘛!

分明就是自欺欺人。而且下文还有“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既然都“不可得”,那干脆就不要“生”了嘛!

乃至经中一再提及的著名的“四句偈”,说得更加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既然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那么还怎么“生其心”呢?还“生心”做什么呢? 可见说“空”都是假,说“空”仍是“空”,说“心”更不靠谱,只有“功德”或者说“福德”才是实实在在的。

仍是这“四句偈”,经中明示:“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胜”什么“福德”呢?经中说,胜的乃是“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的“福德”,所以,那些动辄捐款或是放生的可以从此止矣,你再怎么捐,能捐得了“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吗?还不如老老实实“受持四句偈”靠谱。

甚至“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你看,就算你供养诸佛,那点儿功德地与此相比也是“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那么,从此佛也不用供了,香也不用烧了,还是老老实实地读《金刚经》靠谱。

而更重要的是“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梵文音译,说白了也就是“成佛”的意思。你修来修去图的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成佛做祖吗?只要你“受持读诵此经”就可成佛,那还修其他什么劳什子法门做什么呢? 3、如影随形的“功德”与“福德” 纵观全经,按昭明太子划分的32品,除开头几品是讲说此经的起因外,其他各品,无论讲的是“心”,讲的是“空”;无论是“生其心”,还是不“降伏其心”;无论说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枉”,还是说的“无我相,我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只要稍微提及一点儿义理,紧接着,都无一例外地,要借机吹捧此经的无边“功德”,或无比“殊胜”之处。

在此,不妨择其要者抄录如下: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得如是无量福德。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 这其中,除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提及“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及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提及“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外,其他各处,无不大肆狂吹本经的“功德”,尤其是把本经“受持诵读,广为人说”的“功德”。

若将类似文字做一统计,不难发现,其总数已远远超过讲什么“心”或“空”的数量,更遑论其他什么玄之又玄的义理。一部五千多字的经典,鼓吹“功德”的文字居然超过千字,其目的何在? 4、“心”与“空”背后的真实用意 《金刚经》中,以超乎想像的大比例文字大肆吹捧本经的“功德”或“福德”,甚至在32品中,有近一半的品中都有涉及,很难不叫人想起“心虚”二字。

正因为心虚,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正因为心虚,所以才希望以多次重复的方法来对读者进行洗脑。正所谓“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本经的炮制者似乎就是要以此方法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妨再去细品经文,略加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所讲的“心”和“空”或者另有用意。

比如这句:“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是叫人做了“福德”后不要“贪著”。比如,你把财物施舍给我了,千万不要惦记着叫我回报,否则,你就是“贪著”了。

那么,就如达磨祖师所说的梁武帝修寺斋僧一样,根本就“没有功德”一样。如果你不“贪著”自己的付出,认为“福德”也是“空”,不认为“福德有实”呢?那么恭喜你,会有佛为你印证的,这种做法“如来说得福德多”。

至于其中所讲的“空”,则更为恐怖。什么是“空”呢?那“四句偈”说得很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有佛法都是“空”的啊,那么你来干吗还要努力呢?那么你你干吗还要修习呢?一旦读经诵典,或是参禅打坐,岂不是又“着了相”,远离“空”的要义了吗? 而最最阴险的是,尽管佛在世时曾说法四十五年(有经典云四十九年),可是本经却认为佛根本就没有说过法,其中借佛与须菩提的对话清楚阐明了这一观点。

佛问:“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乃至“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所以“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分明就是要否定佛法,不但否认释迦佛曾说法,甚至也否定曾在燃灯佛处得法,也就是说不仅否定现在佛,也否定过去佛,如此彻底否定佛法,如此彻底舍弃佛法,居心极其险恶,简直令人发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金刚经》的炮制者甚至不惜拿出恐吓的手段:“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因为但凡有点儿佛学基础者都知识,谤佛是极大的罪,是决入地狱的。试问天下信众,谁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犯这种罪过?(当然,后世深解“空”之要义的“大师”们对此就很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看来,赞佛是“空”,谤佛亦是“空”,所以只要勘破了,都无所谓的。

) 而且,仅仅否定过去佛与现在佛还不够,仅仅否定佛法也还不够,甚至还要将佛教中的“一切贤圣”一网打尽,全盘否定。

且看如下经文,借须菩提与佛问答,对“四双八辈”进行了彻底的否定:“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把佛最看重的,可能传佛教法,并给世人带来利益的,“应当虔诚礼敬,应当热忱欢迎,应当布施供养,应当合什敬礼,是世间的无上福田的“四双八辈”一棒子打死,其实就是要彻底断绝可能传播正法的路径,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5、欺骗与利诱,只为宣扬自己 在否定佛曾闻法、得法、说法,又否定佛弟子的功果,将佛及佛说的法及佛弟子所得的法、所传的法彻底否定的同时,对于《金刚经》经中宣扬的所谓的“法”,却要翻来覆去,极力吹捧。

吹捧的手段之一便是前文引述的,一再强调本经的“功德”。 吹捧的手段之二便是引诱信众,叫其相信自己能有机会信奉此经,乃是因为累生积累了无量“善根”(和“功德”的含义很近,但“功德”主要指来生,而“善根”指过去世。

),才所以会有这样的机缘:“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

”而那些“下下根器”“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言外之意就是在向你质问:你该不是那种没出息的“乐小法者”吧?所以你必须得信奉此经,这才显得你与众不同,甚至高人一等呢!

而且你还得只去信奉此经,远离其他经典才行,因为本经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是最好、顶级的、独一无二的、千载难逢的。因为“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你不是要学佛法吗?“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你要不信此经,又怎么可能学到最纯正、最正统的佛吗呢?你不是要成佛吗?“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你要不信这个经,那么分明就是自我关闭了跻身“一切诸佛”的大门。言外之意就是要告诉信众,你若不信这种“最上乘”的经,不信这种“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那实在有点儿太“那个”了。你若不信这个,还想脱离苦海,还想成佛做祖?做梦去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