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元夫人 蔡长元家训:别给人家添麻烦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生活理念、人生信条充斥人们的头脑,爆炸的信息更容易让人迷失。而真正能流传千古,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之内核的,则是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家风家训。
蔡长元:(1917年~1995年),少将,四川省宣汉县人。曾参加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旅政委,第十九兵团师政委。参加了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抗美援朝时期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委、师长。历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军政委,陕西省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蔡小心:(1976年-)蔡长元之子,抗美援朝战史学者、军史作家。
现年39岁的蔡小心,可能是最年轻的红二代了。彬彬有礼、气质儒雅,说一口并不流利的普通话。很多人听他说话都误以为他是归国华侨,但其实不然,蔡小心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蔡小心1976年出生于四川绵阳,当时父亲蔡长元都59岁了。老来得子的激动和欣喜可想而知,对于这个眉清目秀、相貌英俊的儿子,蔡长元疼爱至极。但是命运却跟蔡长元开了个不小的玩笑,1979年,两岁半的蔡小心高烧不退,因治疗不及时导致双耳失聪。但夫妻俩工作都很忙,根本没发现儿子听力有问题。直到一年多后,已经离开老家绵阳出任陕西省军区政委的蔡长元才发现。
满怀深深的震惊和愧疚,蔡长元和妻子为了治好儿子的耳朵想尽办法,吃药、打针,但是为时已晚。家人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有人建议蔡小心学手语、去聋哑学校,蔡长元却说:“我要教儿子开口说话,小心得和正常孩子一样!”
“和别人交流时,说话比手语更方便,更不会麻烦别人。”这是蔡长元之所以要教儿子说话的根本原因。他希望儿子能靠自己的能力闯天下,更不要打着他的招牌去劳烦别人。为了让儿子开口说话,蔡长元和妻子发明了“镜子练习法”,蔡长元举着一面镜子,一字一顿慢慢说出“门”“爸爸”“妈妈”这些词,妻子就在一旁指着门、指着丈夫和自己让儿子明白,爸爸说的是什么意思。
日复一日,无论工作多忙多累,蔡长元都陪儿子对着镜子练习说话。终于,蔡小心开口叫出“爸爸”“妈妈”,开始大声读出家具、物品的名称,也开始用语言而不是动作来表达喜怒哀乐。
有人说蔡长元创造了奇迹,他说:“我从来没觉得我的孩子是残疾人。说话是每个人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技能,这不是什么奇迹。”
因为父亲从来都把他当正常人一样对待,蔡小心从不自卑怯懦,相反特别淘气。有一次,蔡长元下班回家后,怎么也找不到儿子,不得不发动整个警卫连找他。最后,警卫员在地下防空洞找到了蔡小心。换成别人,肯定要把儿子暴揍一顿,但蔡长元没这么做。
他的惩罚方式很特别:给他一支笔一个本子,然后把他关在书柜里,读书、抄书。一连4天4夜,除了吃饭和上厕所,蔡小心都待在书柜里。这种惩罚方式很残酷,但时隔多年后,蔡小心却觉得父亲用心良苦。时不时被关进书柜里的他,读的书比同龄孩子多得多,经常抄书的他也写得一手好字,从那时就爱上了书画。
8岁那年随父亲来到北京后,蔡小心和正常孩子一起读书、写字,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上完小学三年级后,他直接跳到了五年级。小学毕业后,蔡小心被保送到首师大附中。有人向蔡长元取经,他笑着说:“因为我一直把孩子当正常人。”
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他们期待的模样。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的蔡小心,上高一那年向家人提出要去当兵。蔡长元欣然同意,并准备把儿子送到石家庄某军事学院。但蔡小心的妈妈极力反对:“小心耳朵不好,他长这么大从来没离开过我们!”
最终,蔡小心没有去石家庄,但他也实现了当兵的愿望,进入北京的军事管理学院,和其他同期入伍的孩子一样,接受正规也严酷的军训。儿子当兵后,蔡长元叮嘱部队领导:不能给蔡小心任何便利,如果他犯了错,要狠狠地惩罚。
部队枯燥艰辛的生活,让蔡小心迅速成长和独立。他一直记得父亲的话,“别给人家添麻烦”。蔡小心有着非凡的绘画天赋,16岁就被军艺学院特招进国画大专班,后升美术系本科。这也让蔡长元很是欣慰,儿子的学业没有麻烦父母动用关系、找门路,都是靠他自己的本事。
1995年,蔡长元因病离世时,19岁的蔡小心已经能独当一面。他乐观自信,绘画功底得到圈内众多大家的好评。受父亲的影响,蔡小心在不麻烦别人的同时,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如今,已经39岁的蔡小心致力于军史、抗美援朝史的研究,不仅是军史作家,还曾带着摄制组深入河北、山西、陕西等地,采访200多个老兵,制作纪录片;他读书、写书,致力于军队反腐,和很多普通的中国人一样,为了更美好的祖国未来而尽心尽力。蔡小心不仅从未忘记父亲“别给人家添麻烦”的家训,还一直像父亲一样,为更多人的幸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