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刘胜 河北专家揭秘汉代中山王刘胜 33件大酒缸见证他的好酒量
自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以来,汉代文物展、汉代文化热再度风行。《流耀含英——汉代王室文物展》自2月24日在扬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吸引了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为了使参观者更深入的了解汉代中山王刘胜的那些事,昨天下午,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武贞受邀在扬州博物馆一楼报告厅,结合图片将当年考古发掘的经过娓娓道来,并解读代表性文物,让现场观众对汉代中山国与中山王有了新的了解。
长信宫灯是“镇院之宝”
来扬展出的是件复制品
扬州博物馆新年引进的首个“高大上”的展览——《流耀含英——汉代王室文物展》,以河北地区著名的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山怀王刘修墓、三盘山汉墓、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为展览主体,展出了河北博物院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的包括金、银、铜、玉、陶器及玉衣等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100多件(套),传达汉代相关历史文化信息,展现汉代人的精神风貌、风俗时尚、情趣爱好,是一幅壮观的汉代社会生活画卷。
这次的展品异常精美,例如长信宫灯,虽然是复制品,仍吸引参观者驻足欣赏,感受汉代王室奢华的生活场面和古人的智慧。整件器物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六个部分组成,设计十分巧妙,只见执灯的宫女神态安然,左手执灯,右臂上扬,袖口自然下垂,似在挡风,其实是用以吸收油烟,烟灰通过右臂吸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可见2000多年前,古人就有了环保理念。
武贞介绍,1968年出土于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的长信宫灯,是西汉珍贵的国宝级文物,也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被列入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所以,此次以复制品的形式亮相在扬州市民眼前,也就不足为怪了。
满城汉墓被评为“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刘胜和其妻子窦绾墓防盗设备很巧妙
汉代中山王刘胜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兄长,也是江都王刘非的兄弟。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母为贾夫人。刘胜终年五十三岁,在王位四十三年,谥号靖,史称中山靖王。
说到刘胜,就不得不提到满城汉墓——刘胜和妻子窦绾身后所葬之地。满城汉墓曾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墓内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筑,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出土铜、陶、铁、金、银、玉石、漆器以及帷帐、俑、五铢钱等器物共1万多件,如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朱雀衔环杯等,举世闻名。
经多方论证,专家认定满城汉墓一号墓墓主人是刘胜,二号墓墓主人是他的王后窦绾。
墓门,是坟墓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墓门,就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对于大型墓葬,尤其是凿山为陵和崖墓而言,墓门是进入墓室唯一的入口。盗墓者若要潜入墓中盗取随葬品,墓门便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因此,自古以来,墓葬防盗便从墓门开始。为了加强墓门的防盗功能,人们设计了各种巧夺天工的机关,其中最为巧妙的是“自来石”和“顶门器”。著名的满城汉墓也采用了顶门器防盗。因随葬着众多价值连城的随葬品,这座墓葬的防盗设施也相当完备。武贞介绍,在刘胜和其妻子窦绾墓都设置了顶门器,如果人在外面推,是推不开的,当时在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是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后才打开玄机的。
专家解读错金银鸟篆文铜壶
33件大酒缸可盛放万斤好酒
汉代铜器品类众多,以实用生活用品为主,也有兵器、车马器以及随葬用的明器。饪食器、酒器、灯具、熏炉、铜镜、带钩、熨斗、家具器具构件及车马装饰等造型精致,大量使用浮雕、鎏金银、错金银等工艺技法装饰,既是适用的实用品,也是精美的雕塑工艺品。
此次展出的错金银鸟篆文铜壶,就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这件西汉文物,出土于刘胜墓,高44.2厘米,腹径28.5厘米,周身用纤细的金、银丝镶嵌出鸟篆文字和动物纹带。武贞介绍,这件文物最大的特色就是鸟篆文。
武贞解释说,鸟篆文是篆书的变体,以鸟虫之形组字,似书似画,灵动绚丽。在错金银鸟篆文铜壶上,壶盖有文字12字,壶身文字32字。其中,根据壶盖文字,说明这是一个金贵的盖子,上面镶嵌文字,文字三字为句,字间嵌满鱼纹。
而壶身文字“盖圜四苻,仪尊成壶。盛兄盛味,於心佳都。渰(yǎn)於口味,充闰血肤,延寿却病,万年有余”,则讲述了圆盖四周饰有文字和花纹,是个尊贵完美的壶。不论盛水还是盛酒,都是一种心情上的享受。饮酒不仅可以享受飘飘欲仙的感觉,而且还能疏通血脉,滋润肌肤,使人延年去病,长命百岁。
此外,武贞介绍,墓中出土了大小不一的酒杯,还有33件陶制的大酒缸,这些酒缸,大小相当,盛酒总重量约折合今为一万斤,足以可见,刘胜好酒,而且酒量非常大。同时,刘胜的金缕玉衣也见证了他有个啤酒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