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元与姚奠中 李星元:带着姚奠中手拓的国学传道者
2016年5月28日,太原美术馆,关于国学大家姚奠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由追随了姚先生十几年的弟子李星元细细呈现在大众眼前,点点滴滴,引人入胜,催人深思。 李星元,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姚奠中艺术馆馆长。
说起姚奠中先生,李星元感触颇多,"在我心目中,姚先生就是一盏明灯,只要这盏灯亮着,我就永远不会孤单……" 李星元曾放弃在国外讲学的机会,跟随姚奠中先生十几年,他说那是他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间。
姚先生仙逝后,他于悲痛怀念中,萌生传播姚奠中学术思想的心愿,于是,他一边撰写文章一边在各地讲学。
在姚老生前和身后,李星元以《走进姚老的世界》为主题,义务作讲座六十余场,引发了公众对姚奠中先生以及对国学的加倍关注。
可以说,李星元是在身体力行传播姚奠中国学思想和精神世界。 与先生结缘 人与人的相识是偶然的,但人与人的相知,却需要一份真诚。
2006年夏天,姚奠中先生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开幕式后,大家都返回了太原,李星元则留在北京做了半个月的解说员工作。
展览结束后,将所有的作品都运回山西大学姚先生家中。离开姚家时,姚先生亲切地对李星元说:"你受累了,谢谢你!以后常来我家坐坐聊聊吧。" 由于同住一个校园,也很方便,从那以后,李星元就常到姚奠中先生家中求教,以至于一个月几乎有二十天进入姚府,老少二人就此结缘。
姚奠中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
李星元感慨,姚先生的语言中无不透露着大智慧大觉悟,在与先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轻易地受到启发。 有一次,他陪姚先生在小花园散步,看见一个鸟笼子废弃在墙角,鸟笼里,落着三片树叶。
姚先生瞅着鸟笼良久,忽然说道:"不容易啊,不容易!" 李星元一听便知姚先生话里别有深意,便问:"姚老,什么不容易啊?" 姚先生讲:"每天有多少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这几片树叶要经过怎样的冲击,才能恰到好处地进入笼中……"是啊,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李星元恍然大悟。
在一次次的智慧开示中,李星元对姚奠中先生有着近乎膜拜的崇敬之情。 当山西大学委派他前往美国孔子学院任教的时候,他犹豫了。
尽管待遇非常好,但想到姚先生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他的智慧境界,足以充盈自己的精神食粮,这是比金钱名利更为珍贵的收获。
他放弃了这次出国的机会,继续留在了姚先生的身边。 在一些姚先生送给李星元的各种版本的书籍扉页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字眼——"星元学棣存览——奠中持赠"。
姚先生的落款签名不写"姚",而只写"奠中"。对此,李星元回忆,他曾提过:"您老签全名吧。"姚先生微笑着回应:"这样更亲切些。
"言此,李星元睹物思人,唏嘘不已。 "姚先生总是以‘学棣’呼我,我诚惶诚恐,不敢应是,能做姚府之门人或书童,已是三生有幸矣。
"对姚老,李星元充满感恩之念。 姚老的手拓 几年来,李星元在研习书法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撰写姚先生的生活轶事,他想展示给世人一位温文尔雅的大学者、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位老人。
李星元对姚先生的一片深情,正是源自于姚先生生前对他的关爱。姚先生在李星元面前,有时笑得像孩子般灿烂,和李星元交流的范围也很广。
姚先生记忆力很好,一次看电视,姚老看到国外大旱,感言:老天爷怎么忘记给这里降雨了呢?说完,他又仿佛想起了什么,笑着说:"哦,前几天咱们国内有洪涝,原来老天爷是真忙,没顾上。
"寥寥数语,宽容幽默尽显,李星元也与先生一起开怀而笑。 社会各界对姚先生赞誉无数,李星元笑问姚老:"您怎样看待?"姚先生也笑了,避开话锋,淡淡地说:"李白若能活到现在,看到别人称他为诗仙,他也会很开心的。
" 姚师母去世的第三天,姚先生写了一首诗《伤逝》:"久病穷医药,成灰亦可哀。
精灵应不灭,梦寐好归来。"两年后又作一首诗:"两年一入梦,谈笑如平时。魂飞魄已散,何处觅相知。"一前一后两首诗,其中无不透露着先生深深的哀思,老夫老妻之间的那份情尽显诗中。
诗的真挚情义也深深地打动了李星元,他对姚老更多了一份理解与崇敬。 因姚先生名望所至,很多人写了诗歌,会讨教姚先生,希望能指点一二。有这么一位学者,他写了二十几首诗请姚先生指正,姚先生读完后,久久不语,等那人走后,只是写下这样一首打油诗:"不会作诗硬作诗,作来作去不成诗。
如能熟读诗三百,才是脱胎换骨时。"借此批评那些没有文学功底而故作风雅的人。 姚先生的话处处有玄机,姚先生的生活态度和做人准则以及博学达观,让李星元心甘情愿地成为姚奠中生活中的追随者,只要先生需要,他就随时出现。
一次偶然看电视,李星元看到卓别林在好莱坞大厅水泥地板上留着的鲜活的脚印印记,他忽然想到,如果姚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家,能留下些印记,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于是,他和姚先生说了自己的想法,找来景德镇的胶泥,请姚先生印下了手印。
李星元如获珍宝,待胶泥完全干了时又请先生郑重地签了名,而后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 可以说,这个手印成了姚先生送给李星元最好的礼物,先生仙逝后,每每念及先生时,就将自己的手,放进这个手拓中,闭上眼,他便马上能感受到先生的温度。
李星元称,自父亲去世后,是姚先生给了他诸如父亲般的关爱,从内心来说,他非常依赖姚奠中,姚先生去世后,那种深深的孤单感,常促使他倏然落泪。
无限的敬意 2013年12月27日,一代大师姚奠中去世。
那天清晨,得到通知后,李星元强抑悲痛从家里急急忙忙赶到姚府。 "当时,姚老躺在床上,面容还和活着时一样慈祥可亲……五个小时后,灵车来了,我当时跪在床上和其他两位弟子抱姚先生。
当我将手插入姚先生的腰背下时,姚老的腰身竟然还留着一丝热气,本来姚老已离去好几个小时了,而这一点热气,仿佛就是为我而留,他把自己人生的最后一点热量传导给了我,当时的我心情非常激动,姚先生最后一点能量传递给了我,仿佛是要赋予我一种特殊的使命……我鼻子发酸,眼泪就涌出来了。
"李星元在姚先生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时刻,有了不同于任何人的感受…… 姚奠中先生去世后的时间里,李星元一有空闲就会翻阅先生的各类书籍,睹物思人,分外伤感。
他久久无法从这种变故中走出来,也不敢相信,那个慈爱如父的老人真的离他而去,再无相见之时。 事情总是出乎他所料,冥冥中,姚先生再次与他近距离交集。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姚奠中书籍,按照惯例,这批书要盖上姚奠中的名章。在北京的追思会与新书首发式后,李星元手握姚先生亲手刻的名章,心内悲喜交加,他想起姚先生,这几枚印章跟随姚先生几十年了,姚先生也是这样呵气盖章,他甚至感觉得到姚先生就在他身边,笑着端详着他。
他每在章上呵一口气,就感觉到自己的热量与曾给予他的姚老的热量重合在了一起。 那一个小时,李星元以"秒"为单位去体验那种感觉,珍惜而享受。
这批书盖完章后,姚奠中先生的专著与名章就此永远留存在了商务印书馆。 与姚先生的相处,有着太多的故事和感悟,李星元都将这一个个的领会,分撰成一个个的小故事,合成集子。
"每一次进入姚府,我都是‘虚而往,实而归’,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那是一次次愉快的心灵之旅,光阴流转中,我的心灵得到了提升和净化。
我希望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一样得到精神的净化。" 如今,每次演说完毕,李星元都会重复讲一次这几句话:"……在此,我由衷地向姚老夫子致以人格的敬意、学术的敬意、艺术的敬意!
"听众倾听之后,都对姚奠中先生,由一开始的远距离尊敬变为思考姚先生的为人处世方式,进而学习他的伟大人格和生活态度。 在讲学中,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评价,而李星元总能淡然处之,他知道,路在脚下,只要初心不变,任何外力,都不会妨碍他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