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男直男癌横行 《相亲》:被过度解读

2019-03-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XLZY/文 新浪娱乐讯 上周六由金星主持的全新相亲节目<中国式相亲>首播.节目中几位男嘉宾家人发表了"要找会干活的媳妇"."不娶手凉的媳妇"等,引起关注,再有

XLZY/文

新浪娱乐讯 上周六由金星主持的全新相亲节目《中国式相亲》首播。节目中几位男嘉宾家人发表了“要找会干活的媳妇”、“不娶手凉的媳妇”等,引起关注,再有网友斥责几位男嘉宾“直男癌”、“妈宝”,有的网友觉得这个节目确实反映出了中国式相亲里的现状,也认为一些节目的设计增强了节目可看度,另有网友则认为现代相亲状况不至于此。此档节目播出后迅速在网络平台掀起热议,从探讨节目里的婚姻观念再到探讨节目本身,关于节目的话题时时登上热搜。

新浪娱乐就此联系《中国式相亲》节目监制刘原,还原了这个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对方坦言其实节目一些接地气的话被过度解读了,没有想到网友会这么敏感,节目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剧本说一事,刘原表示这些人都是去各个城市的相亲角、合作的婚恋网站,面试筛选好的,也没有父母愿意配合去演这种东西。但至于节目中“妈宝男”横行、不尊重女性的说法,总监无奈表示:只是被一些自媒体抓住细节,不断放大。

不同于《非诚勿扰》等常规相亲节目,《中国式相亲》先让爸爸妈妈替儿女相亲。就拿首期“男生版”节目来说,男嘉宾们先要隐藏在一间小屋里观察女嘉宾,女嘉宾上场后,由留在现场的男方父母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替儿子决定是否要选择她。

在接受我们采访时,《相亲》节目监制刘原表示,就相亲交友类题材来讲,之前如《非诚勿扰》等品牌节目已把“单身男女”元素发挥极致,不易寻突破口。而在实际社会调研中,团队发现,其实在真实相亲活动里,父母仍起着关键性作用,故决定把家庭元素带入电视相亲节目。“我们不可能永远是泛娱乐地做节目,一个好节目总要是能够真实反应一些社会的现状,有一些话题是需要在群众当中展开,去理性讨论的。并且这几年的相亲也是在演变着的,过去可能都是单身男女去相,现在真的都是爸爸妈妈帮儿女去相。像上海的人民广场相亲角,全是父母。”

首期《相亲》里,共有六组男嘉宾家庭现场挑“媳妇儿”,分别是:1、嘴炮技能满分想找个“一定会干活的女孩”的二姨+寡言妈妈+身为幼儿园园长的儿子;2、做营养师且明确表示不要“手凉女孩儿做媳妇”的妈妈+寡言爸爸+拥有歌手梦且从未谈过恋爱的23岁儿子;3、“神助攻”的体面外交官父亲+温柔医生妈妈+海归创业做健身房的儿子;4、温柔爸爸+不吝花式赞美儿子的妈妈+做播音主持培训师的儿子;5、选媳妇标准只要“儿子喜欢就行”的父母+清华高材生儿子;6、不苟言笑妈妈+喜欢“成熟稳重姐姐型女生”的23岁儿子。

说到挑选嘉宾的途径,刘原介绍:“主要有两个方式,一个是通过合作的交友网站联系,另一个就是去各个城市的相亲角去做推广宣传,现场报名。”

而在筛选资料时,节目组会确保几点:“首先你的信息必须是准确的,你是单身,我们节目都是要带户口本来的,你的爸妈必须是你的真实爸妈,不能找爸妈来演。第二,相对来说我们倾向外向一些、愿意表达的嘉宾,因为毕竟是一个电视节目,还是希望能互动起来,嘉宾鲜明的表达能力也是我们很看重的一件事。”

初步筛选结束后,节目组会先后安排电话视频聊天、见面聊天,通过交流其择偶观、了解过往恋爱经历、了解其父母想法等等,最终拍板上节目的人选。

刘原透露,为《相亲》找嘉宾过程也比之前做其它交友节目有难度,节目组经常被“放鸽子”:“像以前都是找单身男女参加,有的为了在电视上表现自己,促销自己,就来了。但现在要带着父母,就算子女答应,爸妈不一定答应,他们是真的要给孩子找媳妇,找女婿,父母都跟你玩真的。所以很多人都说这节目有剧本,根本没剧本。父母怎么可能去配合你演这种东西?”

至于嘉宾选择标准,节目组则提倡“样本多元化”,“比如第一期里我们有来自东北的当幼儿园园长的那个家庭,也有上海家庭,内蒙家庭……还是希望南北观众都照顾到,城市农村也都有一些。因为这是社会现状,现在很多节目精英分子占据主导,根本看不到很多社会底层的现象。”

而正是因为家庭背景迥异亦做真实表达,一些家长在节目中讲的话也被扣上了“太奇葩”的标签。如那位幼儿园园长的二姨,对女嘉宾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会干活儿”,因为“干活,干活,只有干才能活”。 又如歌手儿子那个当营养师的妈妈,一上来就说不要找手凉的女孩,因为“手凉就会宫寒,宫寒的女人生儿子会得小肠疝气,生女儿会营养不良又贫血” 、继而说“进我家门的媳妇要给我生两到三个的”。这些都让网友不满,纷纷表示“到底是在找媳妇还是挑老妈子?”“娶媳妇回家是当生孩子工具的?”

刘原坦言:“我们也没有想到网友这么敏感,当时现场他妈妈说手凉的女孩子容易宫寒,我们也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有什么不妥,只是出于保暖或者怎样…这些网友的观后反应也让我们知道,现在大家都这么想了,之后在节目处理上会再斟酌。”

但同时刘原也觉得,对于其中一些说法,很多网友也大可不必太过度解读,“其实像那个东北二姨,她说的话其实是最接地气的,真实生活中的农村妇女就是那么想的。你说我找媳妇是找好吃懒做的还是勤劳持家的?她的意思其实就是要勤劳持家的,只不过用他们接地气的话就是‘我要找会干活的’。但现在被解读的,好像就是娶回家当佣人?不是这个意思啊。”

亦有相关专家在接受另外媒体采访时表示:“私人场合聊天,若有人说女孩子手太凉之类,没有什么的。但媒体属于公共领域,会被放大,有人就会觉得观点奇葩。但事实上,如果家长确实相信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其他人也没有必要觉得多奇葩。因为每个人在给孩子找对象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在我们外人看来跟我们不一样的标准。”

通过首期节目我们也发现,《中国式相亲》的配对成功率颇高,且成功的两对确实从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等诸多方面很搭。由此,“节目组幕后有设计”之说又浮出水面,刘原透露,在为每一期节目整合嘉宾时,节目组确实提前有一些定向筛选,“肯定要层层考虑,包括同一期多位嘉宾,他们的年龄、地域、职业、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相契程度,这个要事先研究。因为总局也要求我们,男女双方不能差异很大,完全对不上去。我们还是这个节目能多促成一些(姻缘)。”

刘原算了一下,迄今为止,录制完成的四期中,基本在节目中牵手成功的几对儿,后来私下确实都已经开始谈恋爱了,“因为有父母在以后,大家都把这个相亲当成一个正事儿了,而不是其他交友,只是当朋友或干吗。有家人的介入以后,他的安全感会更强。”

不过刘原也承认,因为初做该节目经验不足,在首期节目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譬如当期那位40岁的单身妈妈,其实就其本身来讲,条件不错,且如今姐弟恋、或是离异妈妈上节目也很常见。但因为当期男嘉宾普遍年龄不大,综合各位家庭实际情况,节目组也确实没在当期安排几位整体上与她趋于平衡的成熟男性,才出现了“全场沉默”的尴尬局面, “后面我们也会就此改进的,就尽量不要差异化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