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纾家书随想(世说心语)
林纾在一封“示琮儿”的家书中说:“天下人都不足恃(恃:依赖),男子万无恃人之理。余年少孤露,亲戚人人齿冷,至不以我为人。余躬自刻苦,励行读书后,此亲戚稍稍亲近。余一不计较,极力佽助之,至老不衰。盖自信宁可我为人恃,不能以我恃人。凡人有恃人之心,其居心皆苟贱不堪言。故余一心盼汝能自立也。”从此短笺中,至少透露出如下的信息:林纾早年家境不好时,曾受到一些亲戚的冷落;他刻苦攻读有了成就后,这些亲戚又来套近乎,对此他不计前嫌,还尽力给予帮助;认为宁可别人依赖我,不可我去依赖人;林纾感叹:凡是心存依赖他人,必定苟贱不堪,为此他告诫儿子:做人务求自立。从上述家书最后一点的解读中,似可看出林纾为人的某些秉性。
首先,强调做人不可依赖他人而必须自立。林纾自幼立志刻苦读书,爱书成僻。自家买不起书,便四处求借。他获悉藏书家李宗言“积书连楹”,便主动结识,一一借读,以至“经、子、史、集、唐宋小说,无不搜括”,“沉酣求索,如味醇酒,枕籍至深”。他自称:“四十五内,匪书不观,校阅古籍二千余卷。”正因为林纾饱览群书,知识面丰富,又有极好的文字功底,因此虽不懂外文,听了别人的口译,也能“玩索译本,默印心中”。人们肯定“林译小说”,不仅肯定它的文化和学术价值,同时也赞赏林纾孜孜好读、追求知识的精神。而林纾这种敢为人先的自信,无疑又来源于他那“不恃人”的自立人生观。
其次,坚持学习他人才能更好自立。林纾青年时期就关心世界局势,凡有中译本的洋书,皆“尽购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为省中后起英隽所矜式”。那时他已意识到,必须学习西方,还主张“学习中知变化,能入能出”,“入者,师法也。出者,变化也”。他曾经呼吁维新,拥护变法,尽管政治立场有时动摇不坚定,但对引进西方文化却始终是诚心投入。他强调“留心天下之事”,因为“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灭之光气”。正是这种对“天下文字”的欣赏与追逐,驱使他跨越不懂外文的鸿沟,成了一名传播西方文学的翻译家。在翻译西洋小说过程中,他还常把自己“不恃人”的人生哲学,融入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他赞赏追求女性解放的“茶花女”,同情争取自立的风尘女子,倡导兴办女学,这些在封建思想盛行的当时,正如他自谓,“万户皆鼾,而吾独作晨鸡焉”。
林纾晚年因反对白话文曾遭人非议,他的性格中,有时也确有矛盾的表现。但他译事的贡献,以及他强调做人要自立自强这个理念,无疑是应予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