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的画 能文善画的翻译家林纾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号长安卖画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考进士不中,遂从事教育工作,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他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文学著称于世,世称“林泽”。又好写小说,善画山水。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多种。
林纾推崇桐城派古文,并深受其影响,创作了《冷红生传》、《先妣事略》等散文名篇。他又能诗,一生著述甚丰。他还是个不懂外文但会翻译的奇才,他古文造诣很深,才思敏捷,耳闻能记,先后与人合作,用古文翻译外国古典名著。
他所翻译的作品,几乎全是凭懂外语的人口述,他能下笔如流水,准确地将其翻译成中文,而且雅驯遒劲,深得人们青睐。他翻译的处女作《巴黎茶花女遗事》曾一时轰动京城,风靡全国。
从此他一书成名,一发而不可收,先后翻译各国小说171种,计270册,被誉为译界泰斗。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写道:“林琴南的小说,在当时是很流行的,那也是我所嗜好的读物。”张恨水也说:“名家小说,给我印象最大的要算是林琴南先生的译品。
”胡适尽管与林纾有新旧文化观的分歧,仍评价他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胡适还盛赞林纾所译的《茶花女》,认为《茶花女》的成绩遂替古文开辟一个新殖民地,比严复所云“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有过之而无不及。
林纾不仅是作家,翻译家兼善,而且书法绘画俱工。他因反对白话文,被胡适、陈独秀等人排挤出北大后,他摒弃一切,肆力画山水,潜心钻研书画。临摹宋代“两米”,元代高克恭,清“四王”等名家作品。林氏工画山水,用色明丽而不艳俗。他的画如其文,善于造景,画中往往“数丛翠竹,几株疏柳,画船桥影,白云堆絮,远山如黛”,观其画,好像徜徉于湖光山色之中,给人心旷神怡的美好享受。有评家称林纾的画:“初以灵秀细谨见长,似文徵明,继而稍趋浓厚,近戴醇士,又偶涉石涛,故其浑厚之中颇有淋漓之趣。花鸟淡墨薄色,神致生动。”宣统年间,他为仿间作笺画,这是当代文人专门为笺纸作画的开始。鲁迅与郑振铎编印的《北平笺谱》中选用了他的《钓亦不得得亦不卖》等多幅,并在该书序言中论述了他对笺画的贡献。
他的画品位高,很受藏家青睐。在当下这个浮躁的商业社会里,林纾绘画里的清新、朴厚的书卷气,令我们感到一种恍如隔世的可贵。随着更多人们对一代文艺巨子林纾记忆的唤醒,拂去笼罩与其人、其艺上的历史尘埃,其画作中的高洁和淡定将成为我们寻找心灵家园的醒目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