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一份及格的毕业答卷
《致青春》海报
文:路人甲
如果《致青春》不是赵薇执导筒,或许不会在未上映时便引起各方关注。而赵薇对自己这部导演处女作,显然也奉上了十足的诚意——对,诚意。无论你是冲着“青春”还是冲着“赵薇”,诚意二字,已经足够值回大半票价。
作为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片,它的一些缺憾是显而易见的。后半部分凌乱的剪接,突兀的情节铺展即使是外行也看得出来。然而这些却并不影响它获得称赞。因为人们打出高分多半不是赞叹它的技巧,而是为着一份心里的共鸣。共鸣有多大,它的美就会被放到多大。
-
虽然背景放在上世纪90年代,电影却很明智地并未堆砌具有时代特色的意象。尽管里面有红白机,有许开阳的郭富城发型,表现却并不刻意,一切都安排的十分自然妥帖。《致青春》好在没有过分怀旧,它只是缅怀一段青春岁月。怀旧是具有年代感的仪式,而青春岁月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珍宝。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是70后还是90后,无论是否经历过大学时光,无论有没有在青春里疯狂过,都能对《致青春》产生共鸣。因为郑微的执着,阮莞的妥协,朱小北的倔强,黎维娟的现实,陈孝正的挣扎,许开阳的迷茫,这些才是组成青春的虚无关键词。你总能从中看到某一点自己的影子。
就像郑微,即使不喜欢她的跋扈张扬,她的任性自我,可是当她唱起《红日》,用歌词唱出的爱恋,茫茫人群中搜索一个身影的仓皇,眼神里的渴望与失望,我们又如何不会被打动——那分明就是曾经的青春岁月里,拼命想要抓住什么的、卑微的自己。
-
影片情节相对来说是琐碎平淡的。开学,晚会,宿舍斗嘴,上课迟到,这些青春故事里必备的典型桥段无一不落地上演。何况短短130分钟让人物抽离大部分生活,围绕爱情这唯一主题起舞,故事就难免显得捉襟见肘。好在该渲染气氛的地方还是做足了功课,几句台词铺垫,情绪一起,背景音乐一烘托,倒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打动。而当不过不失的的校园部分结束,七年后的刻画看上去就太过纷乱,迫不及待地想交代,想对比,想揭示,想强调。几乎有点崩盘的节奏,不知是电影对小说情节的高浓度压缩,还是在试图展现残酷成人世界的高速旋转。
相比起叙事的稍显仓促,赵薇在调教演员方面的能力值得称道。不说拿过金钟最佳男主角的赵又廷,即使是面孔生疏的新人杨子姗和江疏影,表现也都可圈可点。电影公映后,女主角郑微被一些人诟病像“小燕子”。在笔者看来,像谁不重要,杨子姗笑起来的小酒窝,邻家女生一样无害又具有辨识度的颜,已经拿下很好的印象分了。
一本正经的赵又廷让人忍俊不禁,尽管帅度下降,演技却有了相当的长进。风韵犹存(原谅我用这个词)的韩庚穿着白衬衫那回眸一笑,又不知道秒杀了多少少女心。包贝尔的张天然塑造得浑然天成,江疏影的气质也很好地诠释了校园缪斯。郑恺的阳光富二代十分讨喜,33岁的张瑶尽管扮嫩力不从心,却还是把黎维娟演绎的相当接地气。最想点赞的是刘雅瑟扮演的朱小北,尽管较重的口音多少限制了她的发挥,浑身上下透出来的少年意气却是挡也挡不住。在这部大龄青年集体扮嫩的电影里,清瘦倔强的朱小北才是最合格的那个少年。
《致青春》的人物刻画饱满度欠佳,但笑点泪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韩红客串的“紫鹃姐姐”引起长达一分钟的爆笑,郑微对爱情的泣诉又让多少女观众一声叹息。陈孝正一句“你神经病啊”蹿红成为金句,最后张开一束满天星又瞬间击中人的心房。
而片尾大概是全片最令人心酸之处。郑微雀跃的笑容像是某种悲伤的提醒,提醒我们人生就是无数个“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谜底的揭开在所有观众的心脏上轻轻捏了一把,伴着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留下酸涩的钝痛。
酸涩的钝痛。如果要具象“青春”这个词的感受,大概就是如此吧。
-
《致青春》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人们纷纷跨进电影院不是因为电影有多么好,而是人人都拥有过青春。赵薇巧妙地借用怀旧大潮交上了一份及格的毕业答卷,留下人们借物抒怀,在光影里求一晌贪欢。
有人看完不屑一顾,也有人在影院嚎啕大哭。其实郑微最终是和林静还是陈孝正在一起都不重要了。我们凭吊的,只是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