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平阳的诗歌鉴赏 雷平阳诗歌的地域元素与自然哲学

2017-07-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内容摘要:作为云南昭通作家群代表性人物之一,雷平阳本人及他创作的诗歌及散文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赞扬.不仅仅是他创作的文学作品荣获了一系列重量级的国内文学大奖,更关键的是他的文学作品本身所体现出乡土的地域元素和深厚的自然哲学.同时,文学作品那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更是一大闪烁的亮点.<浮华>是一首自然与人性"和谐相融"的作品.这首诗灵跃地描绘一幅动感的云南花香风景图,其内容与语言别具有一般的特色.关键词:云南 自然 人性 浮华作为云南昭通作家群代表性人物之一,雷平阳本人及他

内容摘要:作为云南昭通作家群代表性人物之一,雷平阳本人及他创作的诗歌及散文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赞扬。不仅仅是他创作的文学作品荣获了一系列重量级的国内文学大奖,更关键的是他的文学作品本身所体现出乡土的地域元素和深厚的自然哲学。同时,文学作品那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更是一大闪烁的亮点。《浮华》是一首自然与人性“和谐相融”的作品。这首诗灵跃地描绘一幅动感的云南花香风景图,其内容与语言别具有一般的特色。

关键词:云南 自然 人性 浮华

作为云南昭通作家群代表性人物之一,雷平阳本人及他创作的诗歌及散文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赞扬。不仅仅是他创作的文学作品荣获了一系列重量级的国内文学大奖,更关键的是他的文学作品本身所体现出乡土的地域元素和深厚的自然哲学。同时,文学作品那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更是一大闪烁的亮点。

雷平阳是以成功的诗歌创作初登当时文坛的,相继而出版了《云南黄昏的秩序》《我的云南血统》《雷平阳诗选》《云南记》《风中的群山》《普洱茶记》《像袋鼠一样奔跑》等作品集。《浮华》是云南组诗《基诺山上的祷辞(外八首)》的一首诗作。

《浮华》是一首自然与人性“和谐相融”的作品。这首诗灵跃地描绘一幅动感的云南花香风景图。在云南大理苍山,靠近玉局峰处。那儿有一座奇妙的山谷,谷中有一种叫乔木杜鹃的花。每年的春天,那美丽的乔木杜鹃花都会散发着浓烈的脂粉花香,在湛蓝而宽广的天空中,那花粉并没有随着和煦的春风洒落广阔的云贵大地,或飘落异地他乡,而是一点儿不剩地洒向了一座石头悬崖。

作者清楚地记得那是个为了白雪的春天,诗人本打算去欣赏洁白明亮的雪山,去领略和感受清爽畅快的大自然风光。

可是,诗人恰巧路过那里,又恰巧遇见了这一幕,一座从里到外都被那美丽的乔木杜鹃花粉“渗红”了的石头悬崖,却能散发着浓烈的脂粉香。也许,上天赐予雷平阳创作“自然人性”诗歌的一幕一景。

然而,诗人并不想完全“独吞”这一幕自然风景。奇妙而宁静的自然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同样属于自然界本身。我们是欣赏者,自然也是欣赏者。那一旁边的溪水,里面则“埋伏”着一群清冽的“哑巴”,其实不断流淌的溪水自然而然会发出清冽的流水声,即哑巴,诗人其实并不是想以此说明,只是作者一个人看到此情此景,通过清冽的“哑巴溪水”,表明诗人触景生情用无声的语境表达胜似多语的深情感怀,其具有朦胧诗的丰富韵味。

在雷平阳笔下出现的诗作并不完全是咏物诗,也不是单纯的风景诗,而更多类似意蕴深刻和内涵丰富的寓言诗,有着特别的话语味道,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具有特殊的人情味道,并不是简单语言的堆积和叠加,却蕴含着无穷的人生体味与自然哲学,在雷平阳的诗歌中,云南的地域元素,犹如诗人一生写作的文学底色。

《浮华》一诗,所描绘了那片云南大理土地上的河流、山脉、花朵的神奇色彩,透过一些再寻常不过的景与物,深刻展示了自然与人类,景物与人性深处细微的不易察觉的瞬间联想,他的思绪既已越过了眼前实实在在的景物,而陷入一种自然哲理化的幽深冥想。

他捕捉了具有云南明显的地域风貌的景物,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受,用诗意般的轻柔味道,道出了大自然与现实世界的象征和隐喻。

标题“浮华”既与美丽的自然之景,五彩缤纷的世界连接,又与“红色的脂粉香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诗人把单调的自然之景巧妙地延伸到浮华的社会生活,可谓是联想丰富,诗意超群,质朴深刻。

在这片宁静的自然山水画中,也许是作者的善意到访,打破了这里的静谧祥和的一切,自然而然就有这种“怎么也不习惯”。也许诗人看到了这一幕,一座从里到外都被那美丽的乔木杜鹃花粉“渗红”了的石头悬崖,却能散发着浓烈的脂粉香。

美丽和谐的大自然,却也被世间的万事万物所“浸染”,或者说那种宁静也突然被浮华或者奢华的外物所“浸透”,油然而生那种失望和可惜。诗人借外物之景衬托出对当前浮华社会的讥讽和嘲笑,对这种宁静祥和的万物之景无限向往和期盼。

诗人的故乡,那里有诗人对自然之景的美好向往,无限追求,就在诗人平静地漫步在大理苍山的山山水水,倾听自然的无限的旋律。雷平阳的诗歌作品,则是努力地把自我抒情深深地掩藏在平实的笔法和冷静的叙述中,深刻地凸显出一幅幅逼真的自然和社会本相。总之,雷平阳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话语,深刻的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完成了现代诗歌的转型,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审美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