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火车 胡佩兰张效房胡大一3位大医的“相遇” 碰出怎样的火花

2018-0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胡佩兰,"感动中国"人物.妇产科医生,坐诊到98岁;张效房,"最美医生".眼科泰斗,96岁还在每周工作6天;胡大一,"最美志愿者".心内科医生,70岁还在全年无休.3月28日,就在胡佩兰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上,这三位传奇般的人物,神奇般地"相遇"了.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又碰撞出怎样的火花?3月28日下午2点,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聚集在一起,或神情肃穆,或激动难抑.他们为着一个共同

胡佩兰,“感动中国”人物、妇产科医生,坐诊到98岁;张效房,“最美医生”、眼科泰斗,96岁还在每周工作6天;胡大一,“最美志愿者”、心内科医生,70岁还在全年无休。3月28日,就在胡佩兰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上,这三位传奇般的人物,神奇般地“相遇”了。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又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3月28日下午2点,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聚集在一起,或神情肃穆,或激动难抑。

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来。

2年前,98岁的医生胡佩兰,在这里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生命最后一刻,她说:“病人看完了,咱们回家吧。”这一句话,和胡佩兰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当天,是缅怀胡佩兰医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不需要人号召,儿女、亲友、同行、慕名而来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缅怀胡佩兰老人,呼唤大医精神的回归。

而现场最让人瞩目的一幕,莫过于2015年度中国最美医生获得者、中国眼科医学泰斗张效房与胡佩兰母子精神传承遥相呼应的那一幕。那一个瞬间,让在场的人感叹万千。

一名新生儿刚刚从母亲的腹中接出,母子的脐带还连在一起。在活动现场,一张醒目的照片吸引了众人的眼神。

生生不息的生命背后,总有一个无私奉献的妇产科天使。承载着这幅照片甜蜜信号的,是背后默默无名的英雄。而这样的重要时刻,胡佩兰的一生中,共进行了6万多次。

迎接新生,是胡佩兰一生的使命。行医70年,经她的手诞生的婴儿有6万多个,横跨几代人;经她的手诊治的妇女,接近百万,其中究竟有多少妇女一圆做母亲的梦,已经难以统计。

新中国建国之初,是人口生育的高峰。胡佩兰任职的郑州铁路局医院,管辖范围南到武昌,西到西安,北到安阳。铁路女职工难产、各分局医院有疑难危重急症,她都是立刻出发。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晚婚、晚育成为常态,很多高龄或反复流产的女性,患上了不孕不育症。胡佩兰在社区坐诊28年,为大量女性解决了生育疾病。

当了一辈子妇产科医生,她认为情感关怀是治病的良方之一。有些妇女不孕,仅仅是因为焦虑抑郁而已。只要医生用情用心,解开患者的心结,没准儿输卵管就通了。

胡佩兰一生性情刚强,是家里的主心骨。然而,她的子女却“从来没见她对病人发过火”。她的4个儿子,小时候常常在母亲的吩咐下给病人送饭。

胡佩兰晚年身体瘦弱,一度患有十几种病。然而,她的学生却从来没听她呻吟过一声。不管出诊摔断3根肋骨,还是做了腹部肿瘤切除,她都不肯多耽误一天看病。

有的人虽然走了,但人们一直在感怀。胡佩兰就是这样一个人。“感动中国”后,虽然胡佩兰离开了人间,但是她的故事却不断被人传颂。从上海到青海,从云南到河北,从中原到神州,她的精神滋养着无数人的心灵。而每一次讲述母亲胡佩兰的故事,儿子胡大一都难掩动容。

每一个生命的觉醒都需要心灵之窗的守护

从黑发到白头,张效房一直守护着心灵之窗

像母亲胡佩兰一样,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胡大一也是一个一心锤炼医术、追求医德的医生。母亲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他专程从北京回来,在母亲生前坐诊的地方给居民免费看病,义立誓要继承母亲的遗志,将大医的精神继承下去。

生命的偶然细究起来总是必然,同样一种追求的人总是惺惺相惜。

让胡大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现场竟然来了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

这样一个前辈,风度翩翩、满头华发,让现场顿时沸腾。

他是2015年度中国最美医生获得者、是中国眼科医学界的泰山北斗人物、是96岁仍然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坐诊的老专家张效房。

张效房的名字,从几十年以来,就传遍了郑州人、河南人的耳边。他同样以一身的坚守,做着不可思议的成绩,为晚辈们留下一个个值得继承的遗产。

胡大一没有料到,能在母亲的百年诞辰纪念仪式上,与张效房再次相遇。上次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录制节目时,胡大一曾与张效房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张效房被评为“最美医生”,胡大一被评为“最受关注医生”。张效房的老派绅士风范,给胡大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没有料到的是,张效房和胡大一的父母,居然有着很深的缘分。

在几代郑州人的记忆里,张效房是个不老的传说。

71年守护人们的心灵之窗,眼科医生张效房被称为“光明使者不老松”。行医71年,他带领一代又一代眼科医生,到基层搞沙眼防治,到洪涝灾害地区诊断出钩端螺旋体病,为眼内异物的劳动者取出异物,发明推广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新中国刚成立时,物质基础薄弱,卫生条件差,沙眼患病率几乎百分之百。张效房领着一群眼科医生下乡搞沙眼防治,风餐露宿,为全国的沙眼防治做出示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大搞基础建设,工业农业大发展,劳动者眼外伤也开始频发。张效房钻研出了一系列安全有效的眼内异物摘出法,在全国推广,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改革开放后,慢性病高发,白内障成为致盲首因。传统术式不易在基层推广,张效房潜心研究出手法小切口术式,至今仍在应用。

至今,96岁的张效房仍坚持每周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坐诊,剩余的时间查房、带教,指导全国、全省的眼科建设和眼科医生的学术研究。

无数中国医生,为张效房在国际上给中国带来的学术地位而振奋;无数郑州大学医学院学子,为张效房的言传身教而受益终身。

其实,张效房与胡佩兰的渊源,早在70多年前,共同在河南大学医学院就读时,就已经深深埋下了善根。

胡佩兰与张效房,分别是河南大学医学院1938、1939届的学子。而他与胡佩兰的先生李公恕更是高中同学,并在大学时跟着同一个德国导师学习眼科。“我考入医学院时,他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对我这个小学弟爱护有加,帮助很大,我至今回想起来仿佛如昨。”张效房对胡大一说。

上世纪50年代,张效房与胡佩兰夫妇还经常见面,切磋医技。最近十几年,彼此都年迈体弱,张效房先后患过肾癌、肾癌肺转移、脑梗死等,至今脑血管里还放着支架。双方几乎中断了来往。去年年初,张效房从电视中看到了胡佩兰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没想到,曾经的佩兰老大姐,依然在社区发挥着最后的余热。张效房内心百感交集。

这次,听说佩兰老大姐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社区举行,张效房不顾感冒咳嗽的不适,带病前来追怀。

在社区,张效房看到胡大一在母亲曾经的诊室开设了胡佩兰爱心门诊,传承母亲的精神,十分欣慰:“大一教授是河南走出去的全国名人,在心血管方面,不仅是全国最著名的专家,在国际上也有一席之地;在国际交流中,为国争光,为河南争光。如果公恕大哥、佩兰大姐在天有灵,会为这样一个后继人感到安慰的。”

在七旬之年得到自己敬仰的长辈鼓励,胡大一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他一生追求让病人的心脏能健康地搏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他是我国的首个推动者;注重心理关怀的“双心门诊”,他是我国最早的奉行者;推广以预防为主的循证医学,他是奔走呼号的领头者。

上世纪80年代,胡大一率先在国内普及推广介入治疗,挽救无数心梗濒危的病人。

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他敏感地意识到过度医疗、生物医疗给病人带来的冰冷感受,开始转而呼吁医疗模式的转变,弥合防治之间的裂痕。

如今,他除了在北京坐诊,每年奔波40万公里,在全国推广“五个处方”“医疗4S店”,希望能使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与康复转变。

去年结束一次公益后,胡大一在高铁上遇到有人突发心梗,挺身而出施救,在全国引起高度关注和讨论。他随后获评“最美志愿者”。

在风尘仆仆的奔波途中,胡大一时常回想起母亲一言一行。他感悟到,财富和权位都不能传世,传世的只有精神。母亲留给自己怎样的精神传承呢?

仪式结束后,胡大一开始现场义诊

或许,答案藏在母亲的临终遗言里:“病人看完了,咱们回家吧!”她把一生精力投入到了临床,把一生的时间留给了时时牵挂的病人。

今天,年近百岁的张效房教授不期而至,更坚定了胡大一对答案的求索。